鍉針

古針具名。九針之一。《靈樞·九針論》:“鍉針,取法於黍粟之銳,長三寸半,主按脈取氣,令邪出。又稱推針,是通過對經絡穴位的皮膚表面進行按壓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鍉針
  • 分類:古針具名
  • 記載:《靈樞·九針論》
  • 注意:皮膚感染有疤痕者不宜施用此法
鍉針,適用範圍,注意事項,操作方法,

鍉針

鍉針長約3~4寸,以粗鋼絲製成,也可採用骨質或硬木製成。針頭鈍圓,不致刺入皮膚,用於穴位表面的推壓。柄部或用鋁絲纏繞,在推壓時可以用指甲沿上下方向刮動,以增強感覺。

適用範圍

本法具有疏通經絡,補益氣血的作用,可廣泛套用於各種寒證及虛證,尤其是對害怕針刺、年老體弱、孕婦及兒童更為適宜。

注意事項

局部皮膚感染、有疤痕者不宜施用此法。

操作方法

將鍉針按壓在經脈及穴位表面,不刺入皮膚,以得氣為度。亦可指導病人自己使用。 鍉針按壓的輕重程度可分為強弱二類:
1. 弱刺激:將針輕輕壓在經脈穴位上,待局部皮膚周圍發生紅暈或症狀緩解時,緩慢起針,起針後局部稍加揉按。
2. 強刺激:將針重壓在經脈及穴位上,動作宜快,待病人感覺疼痛或酸脹感向上下擴散時,迅速起針。
3. 取穴及療程: 針取穴可根據辨證、循經,或“以痛為俞”的原則取穴,單獨或結合運用。一般以10次為1療程。
鍉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