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漢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
- 出土地點:陝西省興平縣且馬村
- 館藏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 所屬年代:西漢
- 出土年代:1963年
- 類別:青銅器
文物歷史,文物特徵,文物鑑賞,出土環境,文物價值,重要展覽,文物爭議,
文物歷史
1963年,西漢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是陝西興平縣吳鄉豆馬村村民趙振秀在村北斷崖取土時發現後送至茂陵文管所,並輾轉上交到國家文物局。
2011年,收藏在中國歷史博物館(現中國國家博物館)。
文物特徵
西漢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長58.1厘米,寬20.4厘米,高34.1厘米,重13.34千克,呈犀牛形,犀牛昂首佇立,身體肥碩,四腿短粗,肌肉發達,比例準確,體態雄健,皮厚而多皺,兩角尖銳,雙眼鑲嵌黑色料珠,為古代生息在中國的蘇門犀的形象。尊腹中空,用來盛酒。尊背有橢圓形口,口上有蓋。犀牛口右側有一圓管狀的“流”,握住犀尾輕輕抬起時,腹腔內的酒液便從圓管流出。西漢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身上花紋是用黃金和白銀的細絲(或細片)鑲嵌而成的。
文物鑑賞
西漢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表面遍飾精細的錯金銀雲紋,全身布滿的流雲嵌入了斷斷續續的金銀絲好像犀牛身上的毫毛,金、銀、銅三色交相輝映,華美的紋飾既具有很強的裝飾效果,又有助於表現犀皮粗糙厚重的質感,使紋飾與造型得到完美的結合。
出土環境
西漢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出土時原放在一個灰色大陶瓮里,陶瓮又置於一個直徑約為1米的圓坑內中,臨近茂陵。西漢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的腹腔內還放置有銅鏡、銅帶鉤、銅銼、銅砝碼等物。
文物價值
西漢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雖為實用重器,卻寫實生動,明顯地表現出藝術工匠在寫實能力方面的巨大進步,堪稱此時期青銅器之佳品。銅犀尊工藝精湛,逼真自然,金色、銀色與銅胎底色相襯生輝,是中國古代工藝品中實用與美觀有機結合的典範之作。尤其是尊身整體以錯金銀雲紋塗刻,精美華麗之餘,又洋溢著充沛的活力,堪稱中國漢代青銅器中的奇葩。
重要展覽
2007年,西漢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等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的61件件文物參加《悠久之美——中國國家博物館名品展》,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
2019年,中意文化遺產合作活動中義大利時任總理朱塞佩·孔特參觀並點評了“古代中國基本陳列”西漢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等文物精品。
文物爭議
據專家考證,西漢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應當屬於尊貴的禮器,為廟堂、朝廷宮室之重寶,非一般民間所能享有。但對這件器物的年代,專家卻多有爭論。更有專家指出:此犀尊發現地為茂陵園區,而歷史記載中茂陵曾多次被盜,而犀尊極有可能是漢武帝劉徹的隨葬品,在盜掘過程中被遺棄的。而有的學者則根據此尊的造型及紋飾,認為其時代可能早至戰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