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蘭鳳尾鮮

錫蘭鳳尾鮮,學名 Fissidens ceylonensis ,植物體細小、黃綠色,叢生。能育莖和不育莖混生於同一蘚叢中。為鳳尾蘚科鳳尾蘚屬植物。分布於中國南方、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南亞地區,黃綠色,叢生。其特點是能育莖葉的鞘部無分化邊緣或僅有極微弱的分化邊緣,容易與同屬植物混淆。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錫蘭鳳尾鮮
  • 拉丁學名:Fissidens ceylonensis
  • :植物界
  • :苔蘚植物門
  • :蘚綱
  • :鳳尾鮮目
  • :鳳尾鮮科 
  • :鳳尾蘚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其他信息,

形態特徵

莖單一或分枝,連葉高2. 3一5mm,寬1. 4--1. 5mm;腋生透明結節缺如或略有分化;莖中軸不分化。葉7-20對,最基部的葉小,疏離;其餘各葉遠較基部葉為大,排列較緊密,長圓狀披針形,長0. 2-0.8mm,寬0.2--0. 3mm,急尖至闊急尖;能育莖的葉背翅基部楔形,不育莖的葉背翅基部圓至楔形;鞘部為葉全長的3/5一2/3,對稱至近對稱;葉邊全緣;分化邊緣通常僅見於上部葉和雌苞葉鞘部的下半段,寬2-- 6列細胞,厚1層細胞,其外緣鑲以一列四方形至長方形而具疣的細胞,不育莖的葉其分化邊緣通常微弱或缺如;中肋淡黃色,及頂或稍突出;前翅及背翅細胞四方形至圓六邊形,長7-8μm,不透明,具多個細疣,薄壁;鞘部細胞與前翅和背翅細胞相似,但較大,靠近中肋基部的細胞平滑而厚壁。雌器苞生於主莖頂端,罕為頂生於側面短枝上。頸卵器長250 --260μm。雌苞葉分化,披針形。蒴柄長2-2. 5mm.平滑。孢蒴對稱,直立;蒴壺圓柱狀,長0. 4一0.5mm,蒴壁細胞四方形,薄壁,角隅明顯加厚;蒴齒長約0.2mm.基部寬32μm。蒴蓋具喙,長0. 4mm。蒴帽盔狀,長約0.3mm。孢子直徑11--12μm。
錫蘭鳳尾鮮
錫蘭鳳尾鮮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林中路邊土坡上。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泰國,尼泊爾,印度.斯里蘭卡,紐西蘭。

其他信息

描述  Fissidens ceylonensis Doz.et Molk.,Ann. Sci.Nat.Bot.Ser.3,2:304.1844:
Gan-gulee,Moss E. India 2:511.1971;Chuang.Journ. Hattori Bot. Lab.37:439.1973.Lai
and Wang-Yang,Taiwania 21(2):183.1976;Li,Acta Bot.Fennica 129:29. 1985;Rdefearn and
Wu,Ann. Missouri Bot.Gard.73(1):187.1986.
F.intromarginatulus Bartr.,Rev.Bryol.Linhinol.,23:242.1954;Gangulee,Moss.E.India
2:510.1971;Li,Acta Bot.Fennica 129:25.1985;Redfearn and Wu,Ann. Missouri Bot.Gard
.73(1):187. 1986.
本種一些標本的能育莖葉的鞘部無分化邊緣或僅有極微弱的分化邊緣。在此情形下,容易與同屬的一些種類相混淆。Bartram (1954)根據采自緬甸的標本具有葉內分化邊緣(intralaminar limbidia)而發表了新種F. intromarginatulus. Iwatsuki(1987)認為,F.ceylomensis也常具有葉內分化邊緣。兩者沒有明顯區別。因此他把Bartram的種作為本種的異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