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冶金》是2005年中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彭容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錫冶金
- 作 者:彭容秋主編
- 出 版 社:中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8-1
《錫冶金》是2005年中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彭容秋。
《錫冶金》是2005年中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彭容秋。... 《錫冶金》是2005年中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彭容秋。中文名 錫冶金 作者 彭容秋主編 ...
是由冶金工業出版社發行的一本圖書,作者是黃位森... 本書介紹了錫冶金發展簡史,錫及其主要化合物的物理化學性質,錫的用途、產量和消費,錫的礦床地質和礦產資源,...
雷霆等編著的《錫冶金》共分12章,按照錫冶金生產的工藝過程,介紹了國內外錫工業的發展狀況,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質,錫的資源和用途,錫礦的採選技術,錫精礦的煉...
《錫冶金》共分8章,介紹了錫冶金工業發展概況、錫礦的基本知識與錫礦資源、錫的用途;分別詳述了錫精礦的煉前處理,錫精礦的還原熔煉,錫的精煉,煉錫爐渣及低錫...
《有色金屬提取冶金手冊(錫銻汞)》是1999年冶金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汪鍵、趙天從。...
《有色冶金及真空冶金》為戴永年院士論文選,分為五個部分,主要介紹了戴永年院士在真空冶金和錫冶金方面所做的工作及所獲得的研究成果。主要內容涉及真空冶金的原理、...
以錫為基加入其他合金元素組成的有色合金。主要合金元素有鉛、銻、銅等。錫合金熔點低,強度和硬度均低,它有較高的導熱性和較低的熱膨脹係數,耐大氣腐蝕,有優良...
錫精礦浸出(leaching of tin concentrate)是指用鹽酸溶出錫精礦中的氧化物雜質將其除去的過程,為錫精礦煉前處理方法之一。鹽酸不與錫石發生反應,而溶解鐵、鉍...
箇舊產錫,爾後出現了錫工藝製品,再後誕生了斑錫工藝品。斑錫工藝品是通過器具製作、模具使用、裝飾雕刻、特殊工藝處理,從而製作出具有深厚的歷史價值、重要的社會...
昆明理工大學冶金與能源工程學院已有53年辦學歷史,是昆明理工大學綜合實力最強的學院之一。學院下設冶金工程系、能源與動力工程系、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系(2013年開始...
錫火法精煉(fire refining of tin)是指在高於錫熔點的溫度下除去粗錫中雜質,產出精錫的過程,為錫冶金流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火法精煉主要除去粗錫中的鐵、銅、鉛...
錫精礦熔煉(smelting of tin Conceritrate)是指熔化錫精礦爐料,使之發生一定的物理、化學變化,產出粗錫的過程。為錫冶金全流程的主要組成部分,又稱一次熔煉。...
冶金工程系是昆明理工大學歷史最悠久的院系之一,冶金工程學科是我校的特色優勢學科之一,經過幾十年的建設與發展,冶金工程系已成為我國冶金領域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
本書是根據我國高等學校有色冶金專業的教學計畫要求而編寫的。其內容涉及各種有色金屬的自然分布狀況、性質和用途、冶煉的理論和方法等。是一本內容比較全面充實的...
《中國錫業》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主編。全書共分七篇,簡要介紹了錫的工業概況,錫及其主要化合物的性質與用途,錫礦資源及採選,錫冶煉,煉錫廠的“三廢”治理,...
《重金屬冶金技術》是2011年8月1日中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迎春。... 《重金屬冶金技術》是2011年8月1日中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迎春。...
《鈧冶金》是2015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呂子劍、翟秀靜。... 全書共分7章,系統地介紹了鈧的資源、冶金過程中鈧的走向、鈧的冶金提取技術、金屬鈧的...
昆明理工大學冶金與能源工程學院於2009年成立。冶金與能源工程學院目前是昆明理工大學辦學實力最強、辦學水平最高、辦學特色最突出的學院,是學校唯一的“五星”級...
《有色冶金概論》是2004年冶金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慶文。... 第六章 錫冶金第一節 概述第一節 錫精礦的煉前處理第三節 錫精礦的還原熔煉...
《現代重金屬冶金分析》是2007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符斌。... 第7章 錫冶金分析7.1 概述7.2 錫精礦的分析7.3 錫冶煉中間物料分析...
《有色金屬提取冶金手冊》是1999年冶金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本社。... 本書是《有色金屬提取冶金手冊》第四卷,分為三篇。第一篇錫冶金...
《鹼介質濕法冶金技術》是2009年冶金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由才。本書闡述了鹼介質濕法冶金技術中浸取、淨化及金屬提取等過程的基本原理、工藝和相關技術問題...
戴永年,男,1929年出生於雲南昆明,有色金屬真空冶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昆明理工大學真空冶金及材料研究所所長,雲南省有色金屬真空冶金...
《金屬及礦產品深加工》是2007年1月冶金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戴永年。本書主要分為三篇共32章,可供有色金屬及相關部門的領導者、企業家、設計者、生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