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江樓為三圈內通廊式土樓。內圈平面直徑25米,高三層,內牆厚均為0.5米,一層外牆石構,以上為三合土版築隔為十二間,正北間作為祖堂方石柱接木柱承重;二樓木結構內向通廊,三樓全圈無隔間,主樓四層,可通三層樓頂,樓頂雙坡頂,外牆高於屋頂,作女牆式,樓門匾刻:“錦江樓”以及“乾隆辛亥年端月穀旦建”。中圈平面直徑42米,高一層,隔為24間,組成七單元,門匾刻;“安瀾著慶”及“嘉慶癸亥年端月穀旦置”。外圈平面直徑58米,雙向坡頂,均為平房,隔為37間。樓門前留寬16米的通道,鋪設三層磚埕,埕前設戲台,水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錦江樓
- 行政區類別:福建省漳浦縣錦東行政村錦江自然村
- 地理位置:福建省漳浦縣舊鎮和深土鄉交界處的浯江東岸
- 著名景點:“五星三樓”,
景點簡介,錦江樓概況,錦江樓的傳說,地圖信息,
景點簡介
在福建省漳浦縣舊鎮和深土鄉交界處的浯江東岸,有著名的“五星三樓”,這就是慎修樓、瑞安樓和錦江樓,前兩座年久失修,都巳倒塌,唯有錦江樓經歷整整二百餘年,仍完好無缺。
永定、南靖、平和等地的圓樓,不管是雙環式還是三環式,都是外高內低,唯獨這座三環式的錦江樓正好相反,第一環平房,第二環二層,第三環三層,從外到內一環比一環高。遠遠看去,錦江樓就像金字塔一樣,表現出一種不同凡響的氣勢。
錦江樓概況
錦江樓,位於福建省漳浦縣錦東行政村錦江自然村,為內高外低三圈內通廊式圓形土樓,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林升澤始建,清嘉慶八年(1803年),其妻李燦續建中圈 ,清中期後世再續建外圈。其子孫世代聚居於樓中。
錦江樓樓門西南向,內圈平面直徑25米,高三層,層高3.0米,主樓四層,內牆厚均為0.5米,外牆內側逐層收分0.2米左右,內側從離地面2.0米處開始逐步收分,四層共內收約0.3米。一層外牆石構,以上為三合土板築,底層厚1.2米,內平均隔為十二間,每間深 5.0米;二層牆厚1.0米, 其中正北間作為祖堂,供奉錦江樓的建造者林升澤。前作走廊,寬1.6米,以方石柱接木柱承重;二樓作木結構內向通廊,三層外牆厚0.8米,無隔間,通達全圈,內側以木柱承重,設十八組梁架,梁架作穿斗式,另於正南一間的二組山牆,共二十組,正南間為上下樓梯間,梯道直通第四層主樓,系供村中壯丁在戰時集中守衛用,主樓設左右兩個小門,通過小門可三層樓頂,樓頂雙向坡頂, 外牆厚0.5米,高於屋頂0.7米,作女牆式,以內側和樓頂中脊均鋪設大磚,可供人行走,又於牆個設二十支花崗石鑿面的,長0.3至0.47米長的石槽,供排水用。樓內側出檐檁以硬拱和正拱承重,正拱長約0.5米。樓門花崗石精構,三層,內外層平頂,中層券頂,上有石匾,刻:“錦江樓”以及“乾隆辛亥年端月穀旦建”,樓匾上與中圈主樓之間設雨棚,以四條橫樑和二組梁架構成,作卷棚式,今廢。二層外牆接近樓匾處設有一注水道, 供外敵用火燒,門時從注水滅火。樓中於井直徑12.0米,中有井,井蓋石板中挖一圓洞,僅可放入吊桶,樓中均保存完好。
中圈平面直徑42米,高一層,內牆厚0.5米,外牆厚1.0米,每間於2.6米高處設隔層,隔為深4.5米的隔間24間, 前設深1.6米的雨棚,其中正南一間為門道,餘三間一組,共七組,另正北二間為公廳,每間大致以中間為廳,左右為臥室, 臥室前的兩側雨棚。以木板構為小廚房,門與內圈門同式,同處一條中軸線,門匾刻:“安瀾著慶”及“嘉慶癸亥年端月穀旦置”,門上為三層門樓,門樓為雙向坡頂,亦可從門樓兩邊小門登上樓牆。樓頂作內向單坡頂,外牆高於樓頂0.7米,沿牆邊亦設有寬0.7米的人行道,供防守時行起。
外圈平面直徑58米,雙向坡頂,均為平房,牆厚0.45米,隔為37間,間深5.5米,房間寬2.7米,廳間寬3.6米不等,每戶有一座廳間和1至3間房間不等, 可見系家族統一組織,各戶自行建造。 外圈與中圈之間四處設落差,高度0.2米。樓門前留寬16.0 米的通道,鋪設三層磚埕,埕前50.0米處為戲台,供祭祖祀神時用。
錦江樓曾作為拍照電影《歡樂英雄》、《陰陽界》的主要外景地。
錦江樓,作為一個家族聚居的樓堡,樓的建造,擴建,樓中隔間的分配,二座圓樓的自內向外的伸延和擴大,是一個家族生存、繁衍發展的見證,在社會學上,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錦江樓的建造和清代閩南沿海地區的海盜猖狹的歷史有密切的關係,對研究清初沿海地區的社會、軍事、經濟史有重要的價值。
錦江樓採用條石和三合土混合夯築,牆體質重堪高,至今僅出現數處輕微裂縫,樓中木結構,用材講究,精細而不事雕鑿。作為一種防禦性的建築,錦江樓在防禦、打擊外敵,防火,防盜、排水等方面的能力均達到這種建築形式所能想像得到的高度,在閩南各地爭相建造土樓的乾隆嘉慶間,錦江樓這一圓樓建築模式,無論在平面布局,立面處理,還是建築材料上,都是比較成熟的,以致被周邊地區土樓建造者的模仿。錦江樓也是研究閩西南土樓發展的一個重要實物資料。
錦江樓作內外三圈,最高的內樓中心為四層,逐圈降低,最低為外圈一層,全樓外觀呈金字塔形,這種獨特的建築形式,在閩西南土樓中是僅有的,而均和樓同樣採用了這一形式,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
錦江樓包括了閩西南土樓中所有空間分配形式。二座圓樓其內圈是典型的內通廊式,外圈的底層作單元式,而二層保存了內通廊式的作法,則採用大通間,這一形式反映了土樓從內通廊式向單元式過渡的痕跡。此外,後代對於外圈的改建,更說明了土樓分配形式和傳統居住形式之間的協調。
錦江樓牆體結構極其堅固,可能是閩西南採用紅糖糯米漿三合土夯築工藝的最高水平。並大量使用木結構,且形式較多,頗為精美,多處做法,別具新意,是當地同時代木雕藝術在土樓形式上套用的典範。並注意主次關係,在樓梯、中軸線等主要空間中增加了木結構的裝飾功能。
錦江樓是閩西南土樓建築藝術的精華,其建築形式和建築歷史均有有著極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獨特的藝術價值,體現了深刻的、多方面的歷史文化內涵。
錦江樓的傳說
錦江樓據說是一個名叫林升澤建造的,後人為了紀念他和他的妻子,稱他們為樓祖和樓祖媽。
林升澤為人忠厚,世代務農,父親早逝,由他和兩弟弟侍奉著母親。不久,他的兩個弟弟也相繼病逝,全家只依靠他一人扶持。後來娶了妻子,他的妻子十分勤勞賢慧,並善於養雞,她讓升澤把雞帶到圩場去賣,用來彌補家庭收入。升澤賣雞賣得出了名,自己養的漸漸的不夠賣,他就當起了雞販仔。有一天,他往圩賣雞,發現雞籠邊有一匹布,問遍圩中的人,都不知道是誰遺下的,他只好在每圩賣雞的時候,把布匹帶上,以招領主。過了十多日,果然有一個漳州人到他的擔前,不買雞,而是問他掛在扁擔頭的布匹要賣嗎?林升澤告訴這是要招領的。來人坦率地說,這布匹是他十多天前遺失在這裡的,並說布中有張貨單,升澤一看,完全符合,便把布匹還給他。那人感恩不盡,自我介紹說:“我叫戴敬,家住漳州路口的五星聚奎下。”他了解林升澤的家境貧寒,就建議升澤運這裡的海產上漳州,他可以幫助推銷,然後再帶漳州貨回來,可獲重利,比販雞勝過十倍。
林升澤聽從了戴敬的話,改行做漳州“水客”。 由於戴敬的幫助,他的貨物容易賣出手也不被殺價,而買進的貨物便宜,不受“漳州客,對半折”的影響。況且,他身高力大,挑的貨比別人多,在漳州買了一把如意的“番仔扁擔”,中間寬有三寸多,挑二、三百斤的貨物上九龍嶺如履平地,所以與同行相比他獲利加倍。後來,他乾脆雇了幾個幫手,長期販運。家中也逐漸豐裕,但這樣經濟收入只能是“擔蔥有餘,娶妻不夠”的境況。當時,地方不平靜,匪寇經常騷亂,林升澤為了子孫和全村人民的安全,很想能建一座樓堡。但以他現在經濟建樓堡談何容易啊!
轉眼,林升澤已經六十二歲了,這一年到漳州與老朋友戴敬敘談。談話中他對未能實現建樓的宏願,一事無成,頗感懊喪。
當天,林升澤辭別戴敬回家,戴敬一直送他到木棉庵,升澤感謝他的厚意,並感慨地對他說,我明年如果還活著,定來與君歡聚。
過了九龍嶺,來到長橋,天色已晚,他就在旅店中住下。滿腹心事,一直到深夜, 尚未能入睡,就到戶外散步,這時滿天星斗,萬籟俱寂,只見遠處山坡有幾隻白色的牲畜在跑動,再定睛一看,是一群白馬,在跳躍歡鬧。突然,有位老者拄著拐杖來到跟前,對他說:“林長者,你一生為善,這十匹白馬是你的,因你一生走大路,不曾在此過夜,我沒有機會告訴你,如今你該帶回去了,就此告辭。”說完人不見了。這突然而來的情況,使得林升澤有點糊塗,回家後,把發生的事向妻子細說了一遍,並交代注意觀察家中有什麼動靜。
奇異的事情果然發生了,他回去的第一天早晨,他的媳婦清早起來煮飯,發現水缸內沒了水。在昨晚她分明挑滿了一缸水,水缸又不漏,怎么會沒水?觀察了三個晚上,發現半夜有牲畜在水缸飲水的聲音。第四夜,他們用米斗遮住燈光,等到飲水聲又起時,急掀起米斗,清楚地看到有幾匹白馬在缸中飲水,見燈光一亮,急忙從水缸下鑽進地里消失了。事情已明白了,長橋長者莫非是土地公?這十匹白馬已隨他回來,而且就藏在水缸下。聽說,一匹馬是由一萬兩白銀聚形而成的。他們動手把缸中的水灌在地面,往水急滲入的地方挖掘,不到一尺深,就挖到一滿斛的白銀,計一萬兩。由此可知,其餘的九萬兩也在廚房的地下了。
有了錢,建樓的願望就可以實現了。林升澤就請地理師文仙來相地、擇日。就動工建樓。
地理師文仙看到原來江頭祖祠,雖是背面,向丹山面向大江,坐北向南,地理形勢還不錯,只是偏西一點和太靠前邊,本來應是“丹鳳傳書”的寶地卻成為“老鴉下田”的俗宅了。因此,他選擇靠東邊且退後的園地上,同樣背靠丹山,面向大江,此處為“丹鳳傳書”的正穴,樓堡正是丹風之冠,就擇個吉日開工了。
正在費神籌劃木料、石料和舂牆用的殼灰時,忽然天降滂沱大雨,浯江溪水暴漲,一直涌到家門前。雨停水退,奇蹟出現了,門前海螺殼堆積如山,有幾萬擔之多。林升澤大喜:“此天助我啊!”殼灰有了,石料也從附近的丹山采打回來,只有木料尚缺。升澤上漳州找老朋友戴敬商量,戴敬建議親自到北溪上游杉山採購。兩朋友結伴到北溪上游杉山上,依計畫要建的三層內樓,買了三百根大杉木。北溪衫山通往北溪要經過一處山中伏流,稱“龍鬚串”。買杉木的人從山上放下杉木,要在“龍鬚串”下收集杉木,但“龍鬚串”中有石頭阻礙,以往有很多杉木不能隨流而出,他聽從別人的建議,把三百根杉木一起放下,真是天賜洪福,沒想到在“龍鬚串”下卻收到了大杉木一千五百多根。林升澤大喜,急忙僱人綁杉排,僱船拖載入海,從六鰲虎頭山入浮頭港再運到浯江溪。
由於原料充足,原來設計只建三層的內樓增為四層,並再設計一圈二層二十八間的外樓,然後再圍一圈四、五十間房屋的護樓。
這樣,錦江樓巍巍然聳立在漳南大地上,成為這地方的第—大樓了。
地圖信息
位置: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