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和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緊緊抓住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全面落實省委“五大區域發展戰略”和“重實幹、強執行、抓落實”專項行動具體要求,對標對表《遼寧沿海經濟帶三年攻堅計畫》,推進實施《遼寧沿海經濟帶六城市協同發展框架協定》,錦州、盤錦兩市本著“依法依規、平等互信、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原則,達成協同發展共識,特制定本協定要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錦州市與盤錦市協同發展協定要點
- 頒布時間:2020年5月19日
- 實施時間:2020年5月19日
- 發布單位: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印發的通知,政策解讀,
全文
一、協同發展宗旨
充分發揮錦州、盤錦兩市區位、產業、資源的基礎和優勢,立足在開放合作、產業協作、經濟融合、區域協同以及基礎設施、社會事業、人文交流、環境治理、項目建設等領域加強務實合作,以市場化方式促進資本、人才、技術等各類要素在兩市間合理流動、高效配置,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全面推進錦州、盤錦兩市區域協同發展,為遼寧省沿海經濟帶發展注入新動能。
二、協同發展原則
(一)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開放發展。充分發揮政府在協同發展中的引導作用,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兩市通過環境營造、制度設計、平台搭建等舉措,以市場化方式促進多種要素加快流動融通,創新開放合作發展模式。
(二)堅持統籌兼顧、重點突破、示範帶動。堅持合作導向,梳理重點領域深度合作事項,強化優勢產業帶動、經濟深度融合、區域協同發展,大膽探索,勇於嘗試,爭取在重點領域取得突破,以點帶面,逐步形成區域協同發展新局面。
(三)堅持揚長補短、合作共贏、協作發展。充分考慮資源稟賦、基礎條件等因素,在資源共享、產業互補、服務互惠等方面揚長補短、互通有無,結合實際拓展協作領域、豐富協作形式。
三、協同發展內容
(一)產業協作方面
1.加強農業產業化合作。圍繞農產品精深加工,以錦州百合小菜、溝幫子熏雞、北鎮鴨梨、北鎮葡萄、盤錦河蟹、盤錦大米、鹼地柿子、遼河口漁家菜等為重點,建立特色農產品原材料供應、產品銷售協調機制,建立特色農產品優先供應機制。依託盤錦“大米產業聯盟”“河蟹產業聯盟”,加強農業品牌合作,共同開發和使用農產品特色品牌,打造品牌規模優勢。推動農產品市場合作,拓展農產品流通渠道,支持錦州濱海電商基地和盤錦東北電商物流園聯動開展“網際網路+農業”發展模式。支持兩市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在大有經濟開發區國家農業科技園、盤錦鄉村振興產業園一園兩片區落戶生產,推廣建設區域食品加工產業集群。(牽頭單位:兩市農業農村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2.加強石化產業合作。嚴格按照遼寧省石化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要求,在不增加產能的前提下,圍繞全省石化產業最佳化布局,加強兩市石化產業規劃銜接,形成科學合理、比較優勢突出的產業分工,力爭形成產業鏈內部高效循環、終端高端高質,消除產業同構和惡性競爭,共同打造一體化、精細化、高端化、差異化、綠色化的世界級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基地。積極為兵器華錦、寶來集團、中石油錦州石化公司等企業搭建交流平台,組織精細化工企業參與交流合作,協同補鏈、延鏈、強鏈。(牽頭單位:兩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盤錦市遼東灣新區管委會、錦州市濱海新區管委會)
3.加強旅遊業合作。合作開發兩市旅遊資源,統籌開展旅行社合作、旅遊線路制定、旅遊接待服務、宣傳行銷推介、維護旅遊市場秩序等。充分利用兩市特有的紅海灘旅遊資源、醫巫閭山區域資源、濱海旅遊資源、紅色旅遊資源,共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開發,打造“東有紅海灘、西有筆架山”的區域旅遊品牌。研究建立“錦州大凌河口—盤錦遼河口”旅遊合作框架,開闢“筆架山—錦州世博園—東方華地城—鼎翔旅遊區—紅海灘廊道”等旅遊線路,打造山、海、河流、濕地、鄉村、城市和諧共生的旅遊目的地。積極推進“市民游兩地”活動,視條件開通旅遊直通車。建立旅遊市場聯動監管機制,共同維護市場秩序,合力防範和化解市場安全風險。(牽頭單位:兩市文旅廣電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4.加強現代物流業合作。抓住遼寧港口集團組建運營機遇,儘早啟動兩市港口在市場開發、貨源分配、航線最佳化等方面的統籌協作,發揮錦州港、盤錦港保稅物流中心作用,推動兩市在臨港物流領域開展對接合作,實現錯位發展、配套銜接、資源共享。兩市共享共用錦州灣機場,支持錦州灣機場為盤錦旅客提供優質便捷的航運服務,增設候機大廳盤錦商務休息室,為盤錦招商引資開闢綠色通道,共同推進錦州航空物流業發展。支持兩地物流業企業開展行業協作,發展空港物流包機專線,共同構建遼寧乃至東北電商物流節點。支持大有經濟開發區和盤錦臨港經濟區共建冷鏈物流園區,為兩市農產品倉儲和運輸提供便捷有力的保障。牽頭單位:兩市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兩市交通運輸局、商務局
5.加強大數據產業合作。依託華為遼寧大區(錦州)雲計算中心、盤錦智慧城市中心,加強兩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交流與合作,積極服務大數據產業協同發展。開放大數據產業成果,共同提升城市數位化建設效率和水平。攜手探索政務大數據合理共享,共同打造智慧城市協同體,推進智慧交通、智慧旅遊、智慧醫療、智慧警務等方面協同協作。在形成良好合作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兩地互為容災備份的雙中心建設。牽頭單位:錦州市工信局、盤錦市智慧城市運管中心,責任單位:錦州市大數據產業發展中心
(二)經濟融合方面
6.加大聯合招商力度。充分發揮錦州、盤錦在遼寧“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中作為全面開放核心區的優勢,以石油化工、特色農業、生態旅遊、航運物流、醫療防疫、生物科技等產業為主攻方向,共同包裝謀劃招商項目,選擇國內外重點區域和重點企業,聯合開展“走出去”招商引資。搭建兩市現有企業交流對接平台,促進企業合資合作,提高產業協同和分工合作效率。牽頭單位:兩市商務局,責任單位:錦州市經合中心、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7.開展“飛地經濟”合作。依託錦州市濱海新區龍棲灣片區、大有經濟開發區、溝幫子經濟開發區和盤錦市鄉村振興產業園(一園兩片區)、遼東灣新區、技術產業開發區、精細化工產業園、遼寧新材料產業園,共同研究以管理輸出、政策引進、產業嫁接、物流共享、稅收分成等方式,重點打造錦州大有經濟開發區石化產業配套基地和盤錦鄉村振興產業園三產融合產業基地,大力發展石化產業生產性服務業和美麗鄉村配套產業,在省內率先創新跨區域“飛地園區”結對共建模式。牽頭單位:兩市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兩市各重點園區管委會
8.共同繁榮會展業。發揮兩地專業會展宣傳推介作用,加強兩地會展企業的交流合作,共同繁榮會展業、提升區域影響力。依託錦州農業科技博覽會和盤錦鄉村振興產業博覽會,聯合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麗鄉村建設設施產品、智慧農業技術、特色農產品等展會,共同建設區域性文化會展中心。牽頭單位:錦州市商務局、盤錦市農業農村局,責任單位:兩市商務局、工業和信息化局、文旅廣電局
9.積極推動金融合作。探索共同設立兩市具有國資背景的引導基金,對接國家相關產業引導基金,爭取遼寧省產業引導基金投入,以股權投資方式支持兩市重點產業發展。牽頭單位:兩市金融局,責任單位:錦州市發改委、兩市國資委
(三)區域協同方面
10.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圍繞提升兩市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便捷性,加快完善兩市路網結構,改善國道行車條件,共同推進原石歡線歡喜嶺到濱海公路段道路改擴建、省道擴建、京哈高速擴容工程,提高道路服務水平,確保兩市物流運輸暢通。推進京哈高速“光輝站”更名為“遼河口站(光輝站)”,開展出口綜合改造工程,加強遼河口濕地保護開發,共同提升遼河口區域品牌影響力。推動浩業化工與錦州港石油運輸管道工程建設,合作打造世界級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基地物料管輸體系。協同推進遼西北供水應急支線工程建設,保障兩市企業、居民用水需求。牽頭單位:兩市交通運輸局、發展改革委、水利局,責任單位:北鎮市政府、凌海市政府、錦州市濱海新區管委會、盤山縣政府、大窪區政府、遼東灣新區管委會
11.促進兩市“雙創”資源開放共享。建立兩市科技創新協作機制,定期組織開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對接交流等活動,促進跨區域科研合作。總結互鑒兩市在創客空間、創新工廠、創業孵化器等“眾創空間”建設、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開展“瞪羚企業”、技術企業、校地融合企業跨區域合作轉化,共同提升創業載體服務水平。牽頭單位:兩市科技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12.加強人才交流。建立兩市人才信息共享交流平台,定期推送人力資源實時供求信息,促進人才在兩市之間良性流動。加強兩地普通高等院校對接,藉助遼寧工業大學、渤海大學、錦州醫科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盤錦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資源,每年聯合舉辦一至兩次大型招聘活動,攜手實施“引賢下鄉”工程,吸引兩地大學生在兩市創業就業。牽頭單位:兩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13.積極開展教育合作。圍繞華錦阿美、寶來巴賽爾等重點項目需求,利用兩市高校資源優勢,重點培養石油化工、機械工程等產業發展緊缺人才。加強兩地教師隊伍交流合作,實現師資互助。共同發揮兩市名師工作室和技藝技能傳承平台的示範引領作用,提升“雙師型”教師隊伍整體水平和技藝技能傳承創新能力。兩市協同開展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健全德技並修、工學結合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加快培育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推廣“雙元培育”經驗,鼓勵兩市職業院校與企業開展合作,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在技能人才方面實現共育。牽頭單位:兩市教育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14.深化文化、醫療、體育等資源交流合作。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加強兩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活動交流,依託盤錦“蟹王爭霸賽”“紅海灘稻田音樂節”、廣廈藝術街和錦州濱海新區“燒烤文化節”“海洋文化旅遊活動”、北鎮市大朝陽寫生基地等平台助推兩地文化融合發展,共同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發揮區域優勢,重點加強兩市在傳染病、精神疾病方面的診療合作,建立兩市醫療機構便捷的轉診機制;依託錦州醫科大學,推進盤錦醫療機構“醫教研”高質量發展;建立公共衛生聯防聯控機制,加強兩市聯合應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協同處置能力。建立兩市參保人員就醫的便捷醫保結算機制,推進兩市參保人員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服務,逐步實現兩市異地就醫互聯互通。深入推進紅海灘國際馬拉松、北鎮御路半程馬拉松、錦州帆船帆板系列活動等精品體育賽事合作,促進兩市體育產業和體育事業協同發展。牽頭單位:兩市文旅廣電局、衛生健康委、醫保局,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15.加強河流海洋生態環境協同治理。根據國家、省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辦法,兩市制定統一的生態保護紅線管控措施,確保生態保護紅線空間連續。聯合加大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力度,協同完成保護區專項整改。兩市聯合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圍繞重點河口、岸線,加快實施海岸整治修復、生態廊道建設、近岸構築物清理與清淤疏浚整治等工程項目,推動渤海灣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好轉。按照省生態環境廳要求,推進水質自動監測網路建設,實現數據互通共享。聯動開展大凌河、繞陽河、西沙河、錦盤河等主河道及其支流兩岸入河排污口整治、河道垃圾清理和生活污水直排治理,確保區域水環境質量提升。加大海洋漁業聯合執法力度,協商解決漁業生產網地糾紛,共同應對和預防海上治安事件。(牽頭單位:兩市自然資源局、農業農村局、生態環境局、水利局,責任單位:錦州市林草局、盤錦市林濕局、北鎮市政府、凌海市政府、濱海新區管委會、盤山縣政府、大窪區政府)
16.共同打贏脫貧攻堅戰。兩市互相學習脫貧攻堅工作經驗做法,開展消費扶貧系列活動,促進農民增收。盤錦市繼續實施義縣對口幫扶,在公路建設、教育扶貧和產業發展等方面全力助推義縣脫貧攻堅。(牽頭單位:兩市扶貧辦,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
17.加大兩地聯合對外宣傳力度。依託兩市主流媒體,開展節目互換活動,推行新媒體融合發展,促進兩地經濟、人文深入交流。通過新聞宣傳合作,不斷展現兩市產業協作、經濟融合、區域協同等方面的合作成果。積極開展新聞媒體交流學習,加大媒體聯合採訪力度和主題外宣的合作力度。加強兩市文藝交流合作,相互推介文化精品系列匯演活動。(牽頭單位:兩市市委宣傳部,責任單位:錦州新聞媒體集團、錦州文化演藝集團、盤錦市文旅廣電局、盤錦市融媒體中心)
四、協同發展機制
(一)建立組織領導
兩市共同成立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組長由兩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辦公室設在兩市發展改革委,負責兩市協同發展的組織推進工作。
(二)建立會商制度
領導小組每半年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由兩市共同主辦,共同研究解決協同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事項和重大問題。兩市發展改革委具體負責日常溝通協調及聯席會議籌備工作。
(三)建立函商制度
對涉及兩市需要協調解決或推進的主要事項,可以市政府或部門檔案的形式致函對方,請求協商解決或邀請聯合推進。推動兩市構建聯合執法協調機制,共同提升區域一體化執法水平和效能。
(四)建立互動平台
根據協定要點的任務,搭建企業家互動平台,成立相對應的行業或企業聯盟,研討更加廣泛的合作。進一步調動和發揮好社會各界力量,促進社會組織交流交往,不斷將兩市協同發展向縱深推進。
(五)建立縣區、鎮街對接合作機制
首批推動凌海市與興隆台區、大窪區,溝幫子街道與甜水鎮創建協同發展先導區,在基礎設施互通、重點產業協同、生態環境共保、生產要素互補等重點領域率先突破,築牢兩市協同發展根基。
印發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遼東灣新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錦州市與盤錦市協同發展協定要點》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年5月19日
政策解讀
一、《協定要點》的總體框架
根據錦州市方面反饋意見,將我們之前形成的《實施意見》和《框架協定》整合為《協定要點》,既作為兩市協同發展協定簽訂儀式上的簽約文本,也作為後續協同發展工作的指導檔案。同時,圍繞兩市協同發展任務目標,我們重新梳理了《協定要點》架構,主要包括協同發展宗旨、協同發展原則、協同發展內容、協同發展機制和附則5部分內容。
二、《協定要點》的主要內容
之前我們形成的兩市協同發展《實施意見》共包括23項協同合作任務,經與錦州市方面協調溝通,在確保協同發展事項總體沒有刪減的同時,將相關內容歸併整合為17項協同合作任務。任務細節方面,我們根據我市相關行業、領域發展訴求,與錦州市方面多次對接協商,增加了8項具體合作事項內容。
一是在加強農業產業化合作方面,為推動我市大米、河蟹兩個產業聯盟“走出去”,增加了兩市依託“盤錦大米產業聯盟”和“盤錦河蟹產業聯盟”加強農業品牌合作,共同開發使用農產品特色品牌的合作事項內容。
二是在加強石化產業合作方面,按照我市建設世界級石化及精細化工產業基地的相關工作安排,增加了兩市嚴格按照省石化供給側改革方案要求,在不增加產能的前提下,協同最佳化石化產業布局的合作事項內容。同時,刪除了錦州市承接我市煉化企業油泥、油渣等資源發展循環經濟的相關事項內容。
三是在加強現代物流合作方面,在錦州市提出建設大有經濟區冷鏈物流園區的基礎上,我們又進一步提出增加盤錦臨港物流園與大有經濟開發區共同建設冷鏈物流園區的合作事項內容。
四是在開展“飛地經濟”合作方面,為進一步推動我市鄉村振興產業園項目引進,我們提出增加兩市共同打造鄉村振興產業園三產融合產業基地,發展美麗鄉村配套產業的合作事項內容。
五是在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我們根據我市路網建設需求,提出增加兩市共同推進S215省道、京哈高速擴容工程等合作建設項目。特別是,為進一步加強遼河口濕地保護開發、提升區域品牌影響力,提出增加將京哈高速“光輝站”更名為“遼河口站”的合作事項內容。經反覆溝通,錦州市方面已同意更名事宜,但建議更名後括弧標註“光輝站”原名。
六是在促進兩市“雙創”資源開放共享方面,我們著眼藉助錦州市的教育、科研資源優勢,提出增加兩市開展“瞪羚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校地融合企業跨區域融合轉化的合作事項內容。
七是在生態協同治理方面,為推動解決大遼河自然保護區在凌海市境內的違法違規問題,我們建議增加兩市協同完成保護區違法違規問題專項整改的合作事項內容。
八是在建設兩市協同發展先導區方面,我們在錦州市方面提出凌海市與大窪區共同創建協同發展先導區的基礎上,提出進一步做實先導區,在鎮級層面推動甜水鎮與溝幫子街道共同創建協同發展先導區的合作事項內容。
三、《任務清單》的具體內容
針對兩市協同發展工作,經與錦州市方面共同研究,整合為一張重點合作《任務清單》,從《協定要點》中篩選、整理出34項重點合作事項和合作建設項目,明確責任單位、時序計畫和兩市具體工作負責人及聯繫方式,確保相關重點任務能夠得到有效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