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錦北水庫
- 地理位置:江西省鷹潭市餘江區
- 別稱:烈女湖
- 類型:中型水庫
名稱來歷,工程概況,自然地理條件,水位氣象條件,工程地質條件,對外交通條件,地圖信息,
名稱來歷
又稱烈女湖,位於餘江縣畫橋鎮境內,1958年建,壩長500米,高30米,集水面積61.24平方公里,總庫容4040萬立方米,灌溉面積5萬畝,湖中小島建有別墅,周圍群山環抱,這裡餘江的至高點白鶴峰,海拔512米,是森林的海洋,空氣十分清新,號稱綠色的氧吧,遠離城市間的喧鬧。山上有許多珍貴的動植物和各類藥材,是居家避暑的理想場所。相傳築湖前有孝烈橋一座,是為紀念謝枋得,其女兒所建,謝枋得(1226—1289),南宋著名愛國志士、詩人,號疊山,南昌市的疊山路就是紀念他而命名的。1289年因抗元失敗,拒絕招安,在大都絕食殉國。其女謝周嬪聞此訊息,跨溪造橋,橋成,投水而亡,後人多有詩文頌揚此事。
工程概況
水庫下游1.5公里有皖贛鐵路、1.0公里有餘萬公路等,還有餘江縣畫橋鎮、萬年縣壋下鎮、蘇橋鎮的洪巒、許家、周家、新屋等四個村委會數十個村民小組約8.6萬人,5.2萬畝耕地,地理位置十分緊要。該水庫於1958年10月興建,1961年12月基本建成。樞紐工程主要包括:均質土壩、岸邊溢洪道、灌溉發電隧洞、電站及配套渠系等。
自然地理條件
庫壩區地貌單元屬低山丘陵地貌,山頂高程為125~150米,相對高差為65米,河流在大壩右側通過,河床寬約為60米,兩岸山坡較陡,坡角約60度,左岸山坡較平緩,坡角約35度。兩岸山坡較穩定,未見其他不良物理現象發育。
水位氣象條件
錦北水庫位於餘江縣畫橋鎮大橋村,距縣城約40公里,水庫壩址坐落於饒河水系樂安河支流萬年河上游支流打屯河上,水庫流域內地勢較平坦,約呈狹長型分布,南北方向稍長,庫內洪水流程較長,流域平均寬度為3.15公里,長度為19.4公里,形狀係數為0.16。流域內多為丘陵、山地,草木叢生,植被良好,無工業污染,水土保持狀況良好。流域特徵係數:壩址以上集雨面積61.2平方公里 ,主河道全長19.4公里,河道平均坡降0.006417。流域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日照充足,無霜期長,雨水充沛。根據餘江縣氣象局實測資料統計,其主要氣象要素特徵值為:
氣溫:多年平均氣溫17.6℃;以1月份平均氣溫1.7℃為最低,以7月份平均氣溫34.5℃為最高;極端最低氣溫-15.1℃(1991年12月29日),極端最高氣溫40.5℃(1971年7月31日)。
濕度:多年平均相對濕度80.4%,年平均濕度最大為86%(1975年),最小相對濕度為77%(1963年)。
蒸發: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1359.2毫米(E601型蒸發器),最大年蒸發量1543.5毫米(1971年),最小年蒸發量1167毫米(1975年)。
雨日:多年平均雨日為162天。
日照: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10小時,日照百分率為41%。
無霜期:多年平均無霜期為262天。
冰凍:每年的1月到2月易出現冰凍現象,每次冰凍時間較短,一般僅有十多個小時,冰凍機會在1~2天以上機會很少,且有時在每年的1~2月會出現降雪,但降雪量不大,形成積雪時間較短。
風向與風速:風向冬季常受西伯利亞和蒙古的高壓控制,盛行東北風;夏季受亞熱帶高壓控制,盛行偏南風;春夏之間,南北方交替;夏秋季期間還受颱風侵入或影響。多年平均風速為2.1米/秒,多年平均最大風速13.5米/秒,最大風力14級。
降雨: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807.5毫米。
工程地質條件
錦北水庫壩區地形豎低山丘陵區,壩區主要出露中元古界雙橋山群二段千枚岩、變質砂岩及第四系地層。壩區岩石中裂隙以層面裂隙最為發育,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水庫工程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小於0.05g,區域穩定性較好。
對外交通條件
工程所在地對外交通比較方便,有正規公路直達水庫壩頂。另外,為解決至溢洪道閘室的交通問題,擬先期修建長0.6公里的防汛公路。
地圖信息
地址:餘江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