錣

錣,意思是古代一種頂上帶鐵刺的馬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錣
  • 拼音:zhuì 
  • 部首:釒 
  • 字形:左右結構 
  • 五筆:QCCC 
  • 鄭碼:PXXX 
  • 統一碼:U+9323 
基本信息,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zhuì
<名>
針 [needle]
錣,針也。——《玉篇》
趕馬杖上端用來刺馬的鐵針 [iron pin on the stick to prick the horse]
馬欲進則鉤飾禁之,欲退則錯錣貫之。——《韓非子》
又如:錣筴(上端帶有的鐵針的趕馬杖)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集韻》《韻會》𠀤株劣切,音輟。《玉篇》針也。《集韻》策耑有䥫。《列子·說符篇》白公勝慮亂,罷朝出,倒杖策,錣上貫頤,血流至地而弗知,鄭人聞之曰:頤之忘,將何不忘哉。《淮南子·道應訓注》策馬捶,端有針,謂之錣,倒杖策,故錣貫頤也。張湛曰:錣,杖末鋒。
《廣韻》下刮切,音鵽。義同。
《廣韻》《集韻》《韻會》𠀤株衞切,音綴。《廣韻》針也。
《集韻》與𨧨同。羊車騶箠也。箸箴其耑長半分。《增韻》亦謂之𨫔。
《揚子·方言》錣,餽也。
籌也。《管子·國蓄篇》且君引錣量用,耕田發草,上得其數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