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蔚(央視國際網路有限公司總經理、總編輯)

錢蔚(央視國際網路有限公司總經理、總編輯)

錢蔚,本科和研究生階段就讀於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1992年碩士畢業後留校任教。後又於1995年考取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在職博士。同年通過公開招聘考試,進入中央電視台工作,歷任法制欄目《社會經緯》、《今日說法》的編導和製片人、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總監,博士論文《政治、市場與電視制度——中國電視制度變遷研究》已出版。現任央視國際網路有限公司總經理、總編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錢蔚
  • 國籍:中國
  • 職業:電視製片人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 代表作品:歷任法制欄目《社會經緯》、《今日說法》的編導和製片人
解釋今日說法,致辭,

解釋今日說法

一個創辦僅四年的欄目,憑藉樸素的平民化戰略,竟然在全台近四百個欄目中收視率穩居6、7名;一檔午間時長20分鐘的節目,憑藉“潤物細無聲”的理念,收視率竟然超過了《新聞30分》;一個平均年齡不超過30歲的創作隊伍,憑藉熱情、敏銳和鬥志,竟然將365天的365個故事講得個個入理。這就是《今日說法》。
錢蔚錢蔚
《今日說法》是如何從名不見經傳的小欄目攀升到今天的位置上的?“說法”人是如何保持自家風範,不隨波逐流的?在第二個“12.4”全國法治宣傳日到來之際,我們走近《今日說法》製片人——錢蔚,聽她為我們講述《今日說法》的成長過程。
“說法”人的咖啡廳情結
《今日說法》欄目的辦公地點不在台里。時至今日,每次進台辦事,哪怕只有十分鐘空閒,錢蔚也會到二樓咖啡廳,要上一杯咖啡,“咕嘟嘟”喝下,起身就走。別以為錢蔚是在玩小資情調,在她心中,這是對欄目創辦初期那段歲月的紀念。
《今日說法》於1999年1月正式開播之前,中央電視台方樓2層的咖啡廳曾經一度是“說法”人的辦公場所。用錢蔚的話說,“可以說我們欄目最早創業是從咖啡廳起步的,咖啡廳情懷已經深入到‘說法’每一個人的骨髓。”
1996年底,還是《社會經緯》製片人的王新中就在醞釀一檔日播的法制欄目。直到1998年,《今日說法》的兩位元老——王新中和肖曉玲——聚首咖啡廳,著手策劃這個欄目。而後,公檢法司的人來了,全國人大的人來了,電視策劃人來了,咖啡廳里的兩個人漸漸成為了一圈人。
1998年下半年,接到台里通知,說這個欄目可以開播了。《今日說法》開始招兵買馬,咖啡廳里更熱鬧了。因為沒有辦公地點,《今日說法》創業的記者們幾乎把整個咖啡廳的桌子占用了一半以上。最早的實驗版是在咖啡廳做的,最早的文案是在咖啡廳起草的,最早的記者組組長的任命是在咖啡廳宣布的。可以說《今日說法》是在咖啡廳孕育,在咖啡廳出生的,創業的苦澀中帶著新生的香醇。
眼前一身素色職業裝的錢蔚,透著穩重、幹練。而在咖啡廳白手起家的那段日子裡,錢蔚從來不敢穿高跟鞋。因為,當時外面的人進台,必須要組裡的人親自到門口去接。欄目草創階段,要招新納才,要邀請各方面專家,每天進進出出的人絡繹不絕。雖然從咖啡廳到台門口的路程並不算遠,但每天十幾二十趟地跑下來,這樣的運動量也絕對不是高跟鞋可以負載的。
錢蔚錢蔚
如同母體中的胎兒一樣,《今日說法》出生之前,他的“父母”、“親戚”、“朋友”聚首咖啡廳,在腦海中勾畫著他的長相:演繹故事,從法院找來判決書,構造模擬段落,由演員來演,然後再回到演播室競答對錯;打造新聞,占據新聞優勢,做成日播的法制新聞類節目;雜糅並進,每周七天,採用七種不同的板式,從公安版到經濟檔案版,從民間故事版到婚姻版,把法律資源的豐富性展現個夠;……
“說法”人埋頭在咖啡廳里幹得熱火朝天,卻沒注意到窗外已是秋去冬來,轉眼四個月過去了,《今日說法》就要開播了。開播前幾天,它終於有了自己的家。錢蔚為我們轉述了當時一家媒體的報導:錢蔚攙著肖曉琳,兩個人懷著聖潔的心情來到裝飾一新的茂林小居。兩個女人都懷著一種像布置自己結婚新房的感覺,走進新居。然後互相對視一眼,坐下深深地嘆了口氣說:“我們終於有房間了。”
咖啡廳的故事到此結束,而咖啡廳情懷已經根植到了每個“說法”人心中。小小的咖啡廳見證了《今日說法》早年的創業階段和那段不被人認可時的艱辛歲月。
“超低空飛行”的“姥姥文化”
隨著咖啡廳時代的過去,《今日說法》也漸漸成型。摒棄模擬演繹的想法,摒棄全部統涉的想法,“說法”人有了一個非常樸素的思路:365天,講述365個法制故事,再請365個專家來告訴百姓該怎么辦。這就是《今日說法》延續至今的模式。
在“潤物細無聲”的思路引導下,樸素的平民化意識成為《今日說法》的固有品質。“姥姥文化”是王新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今日說法》做的片子一定要讓你的姥姥看懂。所以《今日說法》的製片人在審片的時候經常會跟編導說:“去問你媽,去問你姥姥,她們看懂了嗎?”久而久之,“姥姥文化”就成為《今日說法》平民化定位的基礎。而這種樸素的平民化意識又被《今日說法》的記者們形象地稱為“超低空飛行”。
其實,多數老百姓看電視,並沒有太多的想頭。在錢蔚看來,“他們心裡只有兩個原始驅動:好奇心和解惑。”可以說《今日說法》的節目內容和形態非常有效地滿足了觀眾的好奇心和解惑的願望。“好奇心方面,我們每天都在播出不同的故事,今天是一個婚姻的,明天是一個經濟的,後天是一個欠條要錢打官司的……展示著千姿百態的法律故事。解惑方面,每天專家會那么實在地告訴你,這么做是不對的,以後咱們不能有類似情況,咱們可以這么做,咱們應該這么做……”
這種“超低空飛行”的“姥姥文化”為《今日說法》贏得了觀眾,贏得了市場。但是任何事物都是物極必反,錢蔚開始為《今日說法》的固有品質太鮮明而煩惱了,“因為這種太鮮明的品質背後,讓我們感覺到有時候會陷入一種機械化和城市化的危機,陷入到了一種對編導創作激情的壓抑。”在這種情況下,錢蔚也聽到了不少反面的聲音。比如,專家點評膚淺啦;節目形式單調啦;普法內容不前衛啦等等。
今年8月份,《今日說法》擴版,節目由原來的15分鐘變為20分鐘。這時,“說法”人的頭腦也的確熱了一下,大家想改變節目形式,想發出高層的、巨觀的聲音。可是,理性的思考還是讓“說法”人做出了“只有大舍,才能大得”的抉擇——保留原有節目形態不變。
錢蔚以球場精神為我們解釋了箇中原委,“羅納爾多和卡恩,一個是攻的極致,一個是守的極致,你認為,他們誰代表了足球運動的真諦?那就是說,在新聞這個戰場上,什麼樣的定位能夠代表新聞的真諦?在我們看來,所謂新聞的真諦,其實質就是知情的公開。儘管我們的定位是平實的,但是跟《焦點訪談》的曝光、衝殺相比,跟《經濟半小時》的高屋建瓴相比,他們講的是巨觀,我們更著重微觀。通過每天一種審案程式和審案方法的公開,把法律這箇中國老百姓最需要的武器,點點滴滴地交到他們手上。”
由此,《今日說法》在8月份的擴版中抗拒住了來自各方面的誘惑,堅守住了最平民化的定位。欄目新的廣告語也應運而生:點滴記錄中國法制進程。而欄目LOGO也被定在了“法”字的第一點上。這些都體現了“說法”人樸素的平民化情懷,“我們從‘法’的第一點做起,點點滴滴,直到永遠。同時‘法’的三點水,從古漢語到現在,一直都是公正和正義的象徵。”
把“12.4”打造成和“3.15”一樣的品牌
“點滴記錄中國法制進程”是“說法”人的使命,而當每天的日播節目已經比較穩定的情況下,不安分的“說法”人開始蠢蠢欲動,他們想要在堅守平民化的同時,發出更響亮的聲音。於是,《今日說法》開始集中精兵良將,醞釀大型活動。
錢蔚錢蔚
錢蔚告訴我們,“從前年開始,我們就在苦思冥想一件事情。我們在每年的年底要有一次大活動。這個大節目要整合公檢法機構的所有資源,要盤點當年度的所有法治大事兒,而這個理念在說法的日常定位裡面未能很好地實踐。前年年底,我們就著手運作這件事情,開始跟公檢法系統、跟各個相關領域的人談,我們想找一個日子,成為法律的日子。”
終於,經過漫長的論證,在“說法”人的推波助瀾下,2001年的《“四五”普法綱要》將每年的12月4日定為全國法制宣傳日。“說法”人把這個日子看成天賜良機,開始利用這一平台打造《今日說法》新的品牌形象,為年度法治大事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發出法律界巨觀的、權威的聲音。
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去年法治宣傳日期間,《今日說法》成功地運作了“四個一”工程:一套大型系列節目、一台大型專題晚會、一個成功的網路會餐、一本書作為平面成果保存下來。一套活動運作下來,《今日說法》終於實現了品牌立體化的目標。的確,《今日說法》不與新聞爭風頭、不與其他節目比熱鬧,在堅守“潤物細無聲”的平民化定位的同時,它捨棄了很多。但是在“12.4”的時候,“說法”人決定在法律的日子裡把法律的聲音發得響響的,實現“說法”人“整合法制資源,整合高層平台”的夢想。用錢蔚的話說,“我們想通過幾年的努力,爭取讓‘12.4’成為像‘3.15’那樣的品牌。”
“說法”人這樣想著,也這樣做了。在去年成功運作的基礎上,《今日說法》今年11月初就推出了“2002年度百姓最關注的十大法治人物”評選活動;11月24日開始在日常節目中推出“12.4”大型系列展播;12月4日晚8:10更有一台名為《法治的力量—2002》的專題晚會在CCTV-1隆重播出。
《今日說法》每年下半年開始,就有一半的人馬投入到打造“12.4”品牌的活動中來,“說法”人如此努力,只有一個目的,用錢蔚的話來說就是,“讓中國老百姓知道,這一天我可以拿起法律武器辦一點事兒;讓違法者知道,這一天我應該捫心自問一下;讓立法者在這一天審視一下,我們國家立法工作進展如何了。”
要把收視率跟節目質量掛鈎,那就是傻瓜”
欄目創業階段,收視率一度成為牽動每一個“說法”人內心的數字。《今日說法》剛開播的時候,收視率是1.7—1.8。終於在開播二三個月以後,收視率上升到了3。創造這一收視率的記者得到了重獎。說到這裡,錢蔚漸漸興奮起來,“我們很快發現我們欄目在中央電視台排行為第十名。我們終於闖入第十名了!我們馬上又重金獎賞……”
就這樣,《今日說法》的收視率在去年一路攀升到了第六名。今年擴版之後,《今日說法》終於達到了他們自己都沒敢想像,但卻在暗中一直追求的目標——收視率全面超過《新聞30分》。對此,錢蔚由衷地表示,“我們超過《新聞30分》,應該歸功中央電視台午間時段的成功開發。《新聞30分》已經替我們鋪好道路,把我們的平台打好了。《今日說法》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又繼續有效地把《新聞30分》取得的成就擴大了一步。”
今年10月30日這一周,《今日說法》的收視率進入第四名。錢蔚驕傲地告訴我們,“以至於我們今天記者出差,都會自豪地掰著手指頭跟接待的公檢法系統的人說,你知道嗎?我們可是第四名。知道在我們前面的是哪幾個欄目嗎?我說給你聽啊,第一個是《新聞聯播》,第二個是《焦點訪談》,第三個是《科技博覽》,第四個就是我們。”
緊接著,錢蔚轉而冷靜地表示,“我們非常清醒地意識到,如果一個欄目,幾個記者,或者一個管理者要把收視率跟節目質量掛鈎,那我覺得就是傻瓜。” 的確,收視率本身有一定的偶然性,影響收視率的因素太多、太複雜,有市場的各種調控因素在裡面。這一點,錢蔚看得很明白,“在這樣一個收視率狂升的勢頭下,如果我們傻瓜地認為,它是反映我們質量好了,那我們就會失去判斷的標準。收視率是觀眾對我們的回報,是我們和觀眾互相影響的一個判斷指標。它只能說明目前‘說法’這個產品比較暢銷,比較對觀眾胃口。”
但是在媒介市場,收視率的確是一個檢驗成功與否的硬性指標。所以,既不能看重收視率,又要維護收視率。對於這一點,“說法”人自有辦法,“我們既鼓勵衝擊收視率,而我們欄目內部又有一套客觀評價指標。在這一套客觀評價指標裡面,收視率僅僅是測評節目的要素之一,而不是全部。這樣使得記者在熱望關注收視率的同時,還必須分出心來關注其它的指標。”依靠科學的評價指標,“說法”人在維繫收視率的同時,確保了節目的品質。
收視率給“說法”人帶來了動力,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壓力。用錢蔚的話說,“收視率越來越高,給我們帶來的是一種如履薄凍的感受。”因此,“說法”人在努力維護收視率的同時,堅持用自己的真情實感製作著每一期節目,以回饋觀眾。“說法”人所倡導的“平民化”是一種“歡樂著中國百姓的歡樂,痛苦著中國百姓的痛苦”的情懷,這就是這么多年做法律故事,做法律節目以後,“說法”人對自己肩負的使命的認識,對自己樸素定位的認識,以及對自己未來發展方向的認識。
分分分,讓我歡喜讓我憂
《今日說法》是個快樂的大家庭,每每有什麼集體活動,大傢伙的團隊精神強得沒的說。然而,在工作中,大家在愉快合作的同時,也在暗暗較著勁。因為,欄目有著一套嚴格的績效評估體系,激勵著每個人的工作潛力。
欄目每半年給記者打一次分,分數高低完全由節目數量、節目質量和工作能力決定。評分標準是完全透明和公開化的,定得相當細緻。排在前20%的記者將在下半年享受雙薪;排在中間70%的記者保持正常待遇;而排在後10%的記者就進入末尾淘汰序列,取消工資和福利待遇。
對設立這一制度的初衷,錢蔚深有感觸,“欄目就是靠著一幫奮戰中的人們走到今天的。但是到了今天了,光靠熱情、靠激情澎湃、靠消耗身體,靠熬夜,靠玩命,不回家,那肯定是不夠了。在這個情況下,如果沒有一套非常好的績效制度的話,那我們的發展將會大大地被遏制。”
目前為止,欄目內部已經進行了四次評分,有的人以多勝少,靠節目量殺出了一條血路;有的人以質取勝,靠拿季度金獎沖入雙薪行列;有的人靠出謀劃策,競標欄目特別節目,奪取加分機會。分數也使每個人都有了平等的競爭機會,一個沒有工資的實習生,憑藉一個金獎節目一舉進入雙薪行列;上次還在末尾淘汰序列的記者,這次就變壓力為動力,爭取到了雙薪。
每個人都可以算出自己半年來的成績,這樣就使得每一個“說法”人都能夠清楚地由分數算出,我這半年付出的辛勞能夠取得什麼樣的成績,得到什麼樣的回報。在這種情況下,加強評測體系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就成為激發《今日說法》活力和潛力的重中之重。
對此,錢蔚為我們道出了她的打算,“我們要通過長遠性的制度建設,讓我們的記者可以設計出自己的前途。比如說我得到兩次雙薪了,我可能在第三年得到培訓的機會,我可能在第四年得到帶薪休假的機會……讓大家有一種可持續的心理預期。整套薪酬制度循環的核心在於一套極其科學的量化評分制,我們只需把量化平分標準亮出來,無需任何壓制手段,讓記者自己去計算就行了。總而言之,通過一套制度的明示,讓大家都知道,我往每一個方向努力,都會有收穫。”
這樣的制度,也許過於苛刻,也許過於嚴厲,也許多多少少帶有點強制的味道,但你卻不能不承認它是公平,它是科學的,它是現代社會催生出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正是這種制度,使得《今日說法》保持住了收視率,保留下了人才,更保證了整個創作群體的勃勃生機。

致辭

2011年8月8日,教育部和中央電視台共同舉辦的大型公益行動《開學第一課》在梅地亞中心舉辦了新聞發布會。
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總監錢蔚致辭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總監錢蔚致辭
時任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總監錢蔚女士首先致辭,代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主創團隊,還有孩子們,向各位四年來一直幫助《開學第一課》的朋友們表示最真誠的感謝。在搜尋網路上的所有評論時,錢蔚總監告訴我們,有一個媽媽的一句話令她記憶深刻。“《開學第一課》做了一件真正有意義的事”,那位媽媽特意在“真正”上畫了一個著重號,而所有《開學第一課》的成員都被“真正有意義”這么一個淡淡的話鼓勵著。“這幾年我們也在想,什麼是給我們的孩子們做了一件真正的有意義的事?什麼是我們的孩子物質越來越充裕了,經濟越來越高了,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了,我們的孩子的素質越來越高了,我們孩子的知識水準越來越好,我們的教育水準一天比一天更上台階。在這種情況下,什麼是我們還要給孩子做的?什麼是我們這個時代要給孩子一種最珍惜的、真正的價值?”錢蔚總監的這些反問句,正是《開學第一課》立志於此一直在尋找,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今年的主題“幸福在哪裡”同樣也是同教育部的領導站在“給孩子們真正價值的思考點”上最終確定的。“似乎這個主題不應該完全屬於孩子,到底什麼是真正的幸福,這個時代真正的幸福標準是什麼?在成功的背後幸福的價值該怎么理解,這個不僅僅是孩子應該有的事情,它應該是我們這些成人,我們這個社會更應該給予孩子的,我們更應該給孩子創造幸福能力成人應該思考的事情,所以我們今天的的確確是為孩子們而聚”。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從去年的央視一套、二套同時播出變成了央視綜合頻道獨家播出。錢蔚總監說,“今年《開學第一課》第四個年頭,我們整個團隊的播出都進入了我們綜合頻道,綜合頻道也在求索中國最古老的頻道,最早的頻道,具備綜合屬性的一個頻道,應該是一種怎么樣的行進方向,我們目前是把表達力量、表達關懷、表達希望作為綜合頻道在這個時代應該做的一件事情,把力量、關懷、希望這三個詞作為綜合頻道的主題氣質去鍛造它,去經營它,所以在這個意義上,《開學第一課》更是跟綜合頻道要表達的價值和情懷非常吻合的一個活動,所以我們希望在9月份,跟孩子們共享《開學第一課》帶來的力量、關懷和一種希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