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清江

錢清江

錢清江又名西小江,清清悠悠的錢清江,猶似一條銀色的飄帶,蜿蜒在美麗富饒的蕭紹平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錢清江
  • 別名西小江
  • 位置:在蕭山境內的河道
  • 簡介:是臨浦湖湮廢后殘留的水道
  • 名字來源:因流經東漢會稽太守劉寵投錢處
  • 史料:《山陰縣誌》
簡介,歷史,

簡介

因流經東漢會稽太守劉寵投錢處,故稱錢清江.人們亦把氣勢壯觀的錢塘江與之相比,因而稱為小江,又因在紹興之西,故又名西小江

歷史

錢清江,在蕭山境內的河道,是臨浦湖湮廢后殘留的水道和一連串小湖及其支流。南宋初期浦陽江下游借道錢清江,經錢清直通杭州灣。自此至明代後期長達300多年的時間裡,錢清江洪澇不斷,潮水倒灌,災害頻仍,居民寥落。明代宣德、成化年間,先後築臨浦壩、麻溪壩,開啟磧堰,導浦陽江水復出磧堰山口,北匯錢塘江,與錢清江分流。明·嘉靖十六年(1537)三江閘建成,錢清江經三江閘入海。三江閘外御潮汐,內則澇排旱蓄,錢清江從此成為一條內河。民國初期麻溪壩改橋,錢清江上游納麻溪之水。如今錢清江流經臨浦、所前、新塘、衙前等鎮(街道),經紹興市錢清鎮,東流出三江閘,注入杭州灣。全長72.26公里,蕭山境內長33公里(自麻溪壩至衙前鎮前方村)。江面寬度,白鹿塘以上30米,白鹿塘至錢清60~80米。常水位5.7米左右,水深2~2.5米,能通行40噸級貨駁,不僅是蕭山至紹興,而且也是杭州至紹興的水上要道。錢清江是蕭山境內的一條重要河流,給人們以舟楫和灌溉之利。
錢清江南岸是會稽山余脈,山巒起伏,丘陵逶迤;北岸百里平疇,偶有孤峰聳峙,沿途山清水秀,風光旖旎,勝跡眾多。古今往來,不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佳麗詩篇。蕭山是“浙東唐詩之路”的起點,唐代賀知章、李白、元稹等大詩人,均循錢清江抵達紹興,徜徉稽山鏡水。
擴展介紹:“一錢太守”劉寵——錢清江的來歷:
紹興西小江又名錢清江。據嘉慶《山陰縣誌》載:“錢清江在縣西五十里,案舊志即浦陽江。浦陽江下流漢劉寵投錢處,今通為運河,江廢。”《越中雜識》曰:“錢清江,在山陰縣西五十里,漢劉寵投錢處也。為山陰、蕭山分界處。”
宋至明期間,西小江多次成為浦陽江下游幹道,直通杭州灣。明宣德年間(1426-1435),浦陽江被疏歸故道入富春江,西小江遂自成系統。源於螽斯嶺,經晏公橋進入江橋上板,經楊汛橋,在錢清穿越浙東運河,折東北經南錢清、新甸、管墅、華舍、嘉會、下方橋、犭央 犭茶 湖,於荷湖與直落會合,經三江閘,注入曹娥江,全長91.6公里,境內共長58公里,闊處達百米,深約6米,系長流淡水河
錢清江因“一錢太守”劉寵而得名,而且與他興修水利,利於百姓有關。劉寵,字祖榮,東漢山東牟平縣人。曾為會稽太守,後官至司徒、太尉。他出身寒微,自幼接觸下層社會,樂於貧民子弟為伍,對平民百姓富有同情心。隨著歲月的推移,他的心目中逐漸樹立起一個堅定的信念:天下只怕沒有好官,不怕沒有好百姓。一旦得志,定要為百姓興利除弊,造福於地方。
中國歷史上的東漢朝代,也常是奸邪當道,權臣誤國,民不聊生,社會動盪。可是,劉寵出任會稽太守時的紹興,呈現出生產蒸蒸日上,百姓安居樂業的景象。
在紹主政期間,劉寵簡除煩苛,寬政愛民,儘量減輕人民的賦稅徭役;他常常微服察訪,體恤民瘼,辦案公正廉明,不畏權貴,既不枉放壞人,又不妄殺無辜;他像馬臻太守一樣,根據紹興水鄉的特點,發動民眾興修水利,發展農桑生產;他秉性剛正不阿,不媚上,不貪贓,自奉節儉,從不收取份外之財物。由於劉寵勤政廉政,為百姓造福,政績斐然,所以,越中父老鄉親無不交口稱讚。這在歷史上亦有越郡“狗不夜吠,民不見吏”之譽。
後來,劉寵奉調離任。越中父老眷戀不已。路漫漫,情依依,自發替劉寵送行的人們無不淚下。他們頂香跪送,一送再送,一直送到距郡城西五十里的西小江畔。這時,其中有五、六位老人熱淚盈眶,各自拿出一百錢幣,激動地對他們的父母官說:禮輕情義重,這點小意思不成敬意,聊表我們越中父老的心意,執意饋贈給劉太守。劉寵的心情異常激動,感慨萬分,左思右想,不忍拂逆父老盛情,真是“卻之不恭,受之有愧”,於是象徵性地收取一枚錢幣以資留念。結果,劉寵仍把這枚錢幣投入江中,璧還給紹興。百姓感念劉寵的清廉,因此就把此地稱為“錢清”,此西小江稱為錢清江,並臨江構築“清水亭”,建造劉太守祠,以資紀念。傳說清朝乾隆皇帝游江南,路經清水亭,欣然命筆,吟有一詩:循吏當年齊國劉,大錢留一話千秋。而今若問親民者,定道一錢不敢留。
劉寵在會稽郡任太守雖為時不長,但千百年來他那剛正清廉,為民造福的精神,一直受到紹興人民的傳頌,他的英名和卓著政績永垂史冊。“一錢太守” 劉寵的故事給人們以啟示,一生要清白,一生要正氣,一生要勤奮,一生要清廉,這就是水利人一生的乞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