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錢幣收藏史
- 類別:收藏
收藏,就是把人類在各個歷史時期出現的物品進行有條理的採集和保藏。歷史學家說“收藏”是把過去的東西“再現”,從中可聽到時鐘的滴答聲。在收藏家眼中,“收藏”是文化型、知識型的娛樂活動,是一種文化情調和品位的展示。
對收藏活動,正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很難作概全之論。
收藏活動相襲中華五千年文明歷史,說明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目前世界上大約有5億人正在忙碌地進行各式各樣的收藏,年齡正趨“低齡化”,從中不難看出,“收藏”是多么富有魅力。今天,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孕育著收藏活動日漸成熟,發展勢頭日趨興旺,收藏隊伍日益壯大。不難發現,如今對收藏的內涵賦予了新的理念投資。
在眾多的收藏門類中,錢幣收藏不妨是既通俗易懂又不受資金多寡限制的好選擇。收藏小小的一枚錢幣,還可以學到經濟、政治、軍事、民俗、宗教、金屬、度量衡、美術和文字等方面的知識。
上古貨幣流行龜貝珠玉,以自然物為幣材。考據從河南仰韶村墓葬出土的貝飾,距今約有7000年歷史。《詩經·菁菁者莪》有“既見君子,錫(賜)我百朋”之句。貝幣的計量單位為“朋”。郭沫若先生對“朋”字有專門考釋,認為1朋為10貝。“朋”字寫法為兩個並列的甲骨文“貝”字,選擇貝幣的計量單位為“朋”,反映出上古先人對財富的炫耀心理和對收藏貝類的原始審美觀。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的錢幣收藏大家。現存最早錢幣學著作《泉志》的撰寫人洪遵,為南宋著名的錢幣收藏家。據清代學者徐珂《清稗類鈔》記載,道光年間時任浙江布政使(相當於今天的浙江省省長)的劉喜海嗜好錢幣收藏,曾用自己藏品中的4600種錢幣拓片編集了一部101卷的《古泉苑》,又以3年之功考訂翁樹培《古泉匯考》,終以“荒失時政”、“嗜古”遭彈劾。這對當今政府公職人員來說是個很好的教訓,對收藏要適可而止,不能一味沉湎。民國時期寧波的鄭家相,著作有《中國貨幣史》,紹興的戴葆庭,著作有《古錢大辭典》,他們都是錢幣收藏大家。當代“泉學宗師”馬定祥,曾把自己收藏的大量錢幣捐贈給浙江省博物館、南京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2007年春季,中國嘉德“馬定祥錢幣收藏”專場拍賣中,馬定祥收藏的“孫中山像背嘉禾壹圓銀幣金質呈樣試鑄幣”(見下圖)以人民幣616萬元成交。這一紀錄,遠遠超出了中國嘉德2006年春拍“馬定祥收藏中國歷代錢幣”專場中“中華民國十五年張作霖像陸海軍大元帥紀念壹圓金幣”319萬元的成交價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