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頜魚,Omosudis lowii (Günther, 1887),錘頜魚科錘頜魚屬的一種魚類。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地理分布,
形態特徵
體中等延長,甚側扁,體上無鱗,側線僅見於40-50毫米以下的個體身上。頭甚側扁,骨骼軟而光滑。上頜骨細長,有輔上頜骨,齶骨及下頜齒甚大,但大小不一前頜骨齒小,排列緊密。無發光器,大鱗狀。齶骨及下頜齒甚大,但大小不一前頜骨齒小,鰓蓋條7。無鰭棘,背鰭小,位於體中部後方,有9-12鰭條,臀鰭起點稍後於背鰭起點,有14-16鰭條。胸鰭小,下側位,有11-13鰭條。腹鰭腹位,位於背鰭基底下方,有14-16鰭條,胸鰭小,下側位,有11-13鰭條,腹鰭腹位,位於背鰭基底下方。尾鰭分叉,背脂鰭在臀鰭上方,無鰾,脊椎骨39-41。體中背側有一黑色帶,背鰭小。
背鰭8~10,臀鰭14;胸鰭12;腹鰭8;尾鰭9+1+17+1+9。
體長為體高5.2~5.6倍,為頭長3.8~4.0倍。頭長為吻長2.7~2.8倍,為上頜長1.2倍,為眼徑4.1~4.9倍,為眼間隔6.4~6.9倍。尾柄長為尾柄高1~1.1倍。
體延長,頗側扁。頭大而側扁,背緣斜直,頭頂平坦,頭骨甚薄。吻較長而尖,其長大於眼徑。眼大,圓形,上側位。眼間隔凹入,兩側縱嵴發達。鼻孔2個,緊接,為1皮膜所隔,位高,在眼上緣前方。口大,前位。上頜後端伸達前鰓蓋骨邊緣。上頜邊緣由前頜骨組成。上頜骨細,輔上頜骨大,半圓形,前下緣游離,後下緣與上頜骨癒合,表面有鱗狀環紋。下頜高,稍突出,前端截形,下頜後半部關節骨表面有放射形嵴棱。上下頜各具1行牙,上頒牙小,僅前端兩側有l~3牙稍擴大,下頜牙發達,約10~17牙,第一牙小,位於齒骨外側,斜向前方,第二牙擴大、矛狀,為下頜第二大牙,後方牙小,通常第七牙最大,長矛狀,其長約等於眼徑,其後方尚有數犬牙。齶骨牙發達,1行前方2牙與最大下頜牙同形,後方1牙小,內側埋有1行後補牙。犁骨和舌上無牙。咽鰓骨牙叢少於10牙,呈卵圓形,可倒伏。鰓孔大。鰓蓋膜與峽部不連。有假鰓。鰓耙退化,呈小刺狀,排列稀疏。
體柔軟無鱗。皮膚薄。側線退化。尾柄兩側各有1縱皮褶。
背鰭小,位於體後半部。脂鰭位於臀鰭基後部上方。臀鰭後位,接近尾鰭,基底長於背鰭基底。胸鰭較小,近腹側,左右胸鰭接近。肩帶的上匙骨和後匙骨外露,細長形,從頭後背側斜向腹側。腹鰭小,腹位,起點後於背鰭起點。尾鰭分叉,尾鰭前副鰭條發達。肛門位於腹鰭鰭端,離臀鰭頗遠。
體淡色,背正中自頭後開始至尾基有1黑色縱帶。尾柄皮褶黑色。鰭無色,脂鰭暗褐色。腹膜黑帶銀色。
生活習性
深海底層洄游性魚類,棲息深度在100-1,000米間,以烏賊及洄游性魚類為食。海(洋)生。
地理分布
廣泛分布於世界三大洋之熱帶及溫帶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