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要的金銀器成形工藝。這種工藝可充分利用了金、銀質地比較柔軟、延展性強的特點,用錘敲打金、銀塊,使之延伸展開成片狀,再按要求打造成各種器形和紋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錘揲
- 屬性:工業
- 成熟時間:唐代
- 意義:對瓷器工藝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最主要的金銀器成形工藝。這種工藝可充分利用了金、銀質地比較柔軟、延展性強的特點,用錘敲打金、銀塊,使之延伸展開成片狀,再按要求打造成各種器形和紋飾
最主要的金銀器成形工藝。這種工藝可充分利用了金、銀質地比較柔軟、延展性強的特點,用錘敲打金、銀塊,使之延伸展開成片狀,再按要求打造成各種器形和紋飾...
此展品為唐代文物。直徑6.9厘米,通高3.9厘米,重64.86克。銀板錘揲、焊接成型,以子母口相合,整體紋飾鎏金,圈足外撇,頂、底部均鏨刻紋飾,頂部中央鏨刻兩隻飛鳥,...
此展品為宋代文物。直徑7.4厘米,高11厘米,重376.82克。整器採用錘揲、焊接成型,箱蓋為盝頂形,頂上有飛翔於雲中的鳳鳥兩隻,上下以子母口扣合,箱體呈四方形,...
此展品為西漢文物。直徑15.5厘米,高11厘米,重750克。為西漢時期的食用器具,其製作主要採用錘揲、焊接、鎏金等工藝,通體圓潤無紋,在碗體雙耳及碗蓋中央部位飾有...
白銀錘揲鏨刻而成。包括馬籠頭飾、馬盤胸飾、馬後飾等。節約浮雕鹿銜草紋,鎏金。背有襯板及釘。從形狀及各部位名稱看,與唐代馬具如出一輒。並且在鞍馬文化發達...
此展品為商周時期的金器,直徑11.6厘米,高4.8厘米,厚0.02厘米,重51克。器物的外形呈喇叭狀,頂部有一孔。喇叭形金器為整體錘揲成形,成形時應墊有模具,器表曾...
這隻鎏金銅面具是依據死者的面容錘揲而成的。五官與死者真容相像,眉毛刻畫精細,緊閉雙目,鼻樑高挺,閉唇,高顴骨,面目清秀,耳垂上有穿孔,從上述特徵判斷死者應為...
碗內壁有四層紋飾:內底鏨刻水波紋為地,其間錘揲出兩相嬉戲的摩羯圖案,兩摩羯首尾相接,呈逆時針單線流動,長鼻,大口利齒,呈兇猛狀。現收藏於廈門市博物館。...
虎吞羊紋銀項圈 時代:戰國 來源: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瓦爾吐溝出土 銀條錘揲盤曲而成。一端錘鏨虎吞羊紋。在南俄羅斯托夫州、卡爾梅次卡亞自治州的斯基泰文化的...
凸飾是指在金屬工藝、家具、建築等之中一種凸起的浮雕裝飾,或者為凸起裝飾目的在木頭或石頭中雕刻或鑿刻而留下的凸出部分,或者是在金屬材料中用錘揲法(REPOUSS ...
元代/玉/高6厘米/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元代淨州路古城出土 玉質,透雕工藝,主題圖案為荷鷺紋。 金龍飾 元代/金/長26厘米/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出土 以金片錘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