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企業

鋼鐵企業是指對黑色金屬礦石進行開採、處理、冶煉或加工成材的工業企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鋼鐵企業
  • 外文名:iron and steel enterprise
成本核算,能耗指標,綜合評價,制度內容,風險控制,

成本核算

一、鋼鐵企業成本核算的基本特徵
鋼鐵企業屬於傳統的製造企業,其成本核算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通過成本核算可以改善企業經營決策,向管理當局提供許多重要信息,可以衡量資產和收益。現行核算中認為成本是取得資產和勞務的支出,是根據財務報表需要定義的,由會計準則或會計制度來規範,不包括一些資源耗減成本、降級成本、環境發展成本等環境相關成本,對於涉及到環境方面的可以簡單計量的成本如排污費,各種污染罰款等均按照傳統意義上的成本核算模式計入期間費用。
(一)鋼鐵企業成本的內容
鋼鐵企業按照我國現行的企業會計制度,將費用支出分為成本和期間費用。
1.成本項目
(1)直接材料,指企業生產過程中實際消耗的原材料、輔助材料、設備配件、外購半成品、燃料、動力、包裝物、低值易耗品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2)直接人工,指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人員工資以及按生產工人工資總額和規定比例計算提取的職工福利費。
(3)其他直接費用,指企業直接從事生產活動的人員的勞動其他支出。
(4)製造費用,指企業的生產單位在組織和管理生產的過程中發生的管理人員的工資、固定資產折舊費,維修費及管理費用等。
(1)管理費用,是指企業行政管理部門發生的各項費用。如公司管理費、諮詢費、審計費、保險費、技術開發費用等。
(2)財務費用,指企業發生的金融機構手續費和利息支出等。
(3)銷售費用,是指企業在產品銷售過程中發生的包裝費、運輸費、廣告費以及銷售部門的支出等。
(二)鋼鐵企業成本科目的設定
在現行成本核算下,設定了“生產成本”、“製造費用”、“其他應收款”、“其他應付款”。生產成本科目包括生產各種產成品、自製半成品、提供勞務、自製材料、自製工具以及自製設備等,下設“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兩個二級科目;“製造費用”科目核算企業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該科目按照不同的車間、部門設定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其他應收款”科目核算企業支付由本期和以後各期共同負擔的,分攤期限在一年以內的各項措施費甩;“其他應付款”科目核算企業按照規定從成本、費用中預提但尚未支付的各項費用。
(三)鋼鐵企業成本的歸集、分配和計算
成本的歸集,是指通過一定的會計制度以有序的方式進行成本數據的收集或匯總。例如製造費用是按車間歸集的,所有間接製造費,包括折舊、間接材料、間接人工等都聚集在一起,以後分配時不再區分這些項目,而是統一的按一個分配基礎,分配給產品。成本的分配,是要將歸集的間接成本分配給成本對象的過程,也叫做間接成本的分攤或分派。
傳統意義上的成本歸集分配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方式和步驟:
(1)材料費用的歸集和分配,用於產品生產的原料及主要材料通常是按照產品領用,屬於直接費用的,直接計入各種產品成本的“直接材料”,屬於間接費用的,通過分配率在各種產品之間進行分配。
(2)人工費用的歸集和分配,主要包括人工工資和福利費,其中應計入產品成本的工資和福利費用還應該按成本項目歸集。凡屬生產車間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工資費用,列入產品成本的“直接人工費”科目;企業生產車間為組織和管理所發生的管理人員的人工費用,列入產品成本的“製造費用”項目;企業行政管理人員的工資和計提的福利費作為期間費用列入“管理費用”科目。
(3)外購動力費的歸集和分配,動力費用應按照用途和使用部門分配。鋼鐵企業一般都設有供電(氣)的輔助生產車間,所以,外購的電(氣)等應先記入“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科目,再加上供電或供氣車間本身發生的工資等費用,作為輔助生產成本進行分配。
(4)製造費用的歸集和分配,製造費用是指企業各生產單位為組織和管理生產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包括工資、折舊、修理、辦公費、水電費等,可按其用途和發生地點,各生產車間進行歸集和分配,最終按照統一的分配基礎分配給產品。
(5)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的分配,通常計提的企業大修理的費用,利息,租金等,是按照其收益期來確定的。
(6)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和歸集,鋼鐵企業自己通常都有供電、供氣車間等輔助生產車間,主要是為企業的基本生產來服務的。通過“輔助生產成本”科目,進行分配,分配到各個車間。
(7)成本費用在完工成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通過以上步驟歸集和分配成本都是本月發生的產品的費用,並不是本月完工產成品的成本,要計算出本月產成品成本,還要將本月發生的生產費用,加上月初在產品成本,然後在本月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以求得本月產成品成本。通過採用的方法有在產品成本按年初數固定計算、約當產量法、在產品成本按定額成本計算法等。
(8)成本的計算,生產成本歸集分配完畢後,按照成本計算對象編製成本計算單,通常採用品種法計算各種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
通過上述的成本核算介紹,不難發現,幾乎沒有考慮到企業的環境污染問題,如企業的資源耗減成本,生態降級費,企業用於環境保護的發展成本,治理成本等,只考慮了排污費等國家強制性收取的環境補償費用,用於環境保護及環境污染工作的人工費等仍然採用的是現行成本核算方式的分配方式。對於比較難以量化的成本,幾乎都沒有做考慮。
二、鋼鐵企業現行成本核算模式
(一)鋼鐵企業現行成本核算模式下對環境成本的處理
環境成本核算要對環境成本進行確認、計量和分配。現行的產品成本構成可能包括變動成本(原材料、輔助材料、能源、直接人工、包裝費、廢水處理費用)和固定成本(固定性工資、折舊、一般管理費、部門的製造費用等)。根據產品成本報告,可能直接確認的環境成本是廢水處理費,可能為決策者所考慮,而其他相關的環境成本則因隱藏在其他費用中,甚至沒有反映在會計系統中而未能得到考慮。實際上環境成本是由許多作業造成的,分布在不同的階段。例如材料採購,在傳統會計系統中追蹤的是材料的採購成本,但是,考慮到對環境的影響後,與材料儲存和使用相關的成本可能增加。這些成本並沒有反映在該材料的成本中,而是反映在製造費用中,甚至沒有反映在賬面上。這樣,企業就在計算產品成本時做出錯誤的決策。如能充分考慮環境成本的因素,則可做出正確的決策,並降低企業的整體成本水平。企業要作對環境負責的經營行為,必須在生產過程中考慮環境成本因素。根據美國環保局1995年對5000名管理會計師所做的調查,在現行的會計實踐中,許多環境成本總是直接計入製造費用,而將其歸屬到對其產生負責的產品或生產流程的做法則很少。王立彥等人對我國企業環境會計實務的調查表明,相關環境支出的會計處理為:列入管理費用(55%);分配到全部產品的成本中(15%);分配到與環境支出直接相關的產品的成本中(15%);列入營業外支出(9%);列入銷售費用或營業費用(6%)。然而在正常情況下,企業發生的環境成本絕大部分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直接相關,比如企業交納的排污費等相關成本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直接相關,應分攤到相關產品的成本中去;占環境成本比重較大的與企業生產產品直接相關的環境成本是否合理分配到相關產品中關係到產量的決策;而現行的分配方法是把環境成本作為製造費用平均在所有成本對象中分配,不能準確地反映產品的成本。
(二)鋼鐵企業現行成本核算模式下存在的局限性分析
現行財務會計核算的理論基礎是勞動價值論,其主要內容是勞動量決定商品的價值量,交換形成商品的價格。依據這一理論將不是勞動結晶的自然資源摒棄在會計核算系統之外,利用自然資源進行經濟活動發生的自然資源耗減也不是會計核算的內容;自然資源不作為企業的資產入賬,生產資源產品所耗用的自然資源價值也不構成新產品的價值。根據社會主義經典理論,產品成本的核算內容僅包括:C+V部分,也就是說,產品成本只是包括了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物質資料(原材料、燃料、動力、折舊等)費用和人工費(工資、津貼、獎金等)兩部分。依據這一理論,體現勞動價值耗費的環境保護費用列入會計核算系統,但由於環境資產不作為企業的資產入賬因而環境保護費用不分性質,一律作為當期損益處理。會計對自然資源的消耗費用不進行確認、計量,對環境保護費用不分性質作為當期費用處理帶來的主要問題是:
1.低估自然資源產品成本
成本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各種經濟資源價值犧牲進行對象化的數額。依照目前的核算內容,成本核算只計算產品開採過程中對自然資源的開採成本,卻不計算自然資源成本及因開採自然資源對當地環境產生的環境成本,這就低估了經濟過程中投入的自然資源價值。
2.生產企業的產品成本計算只計量內部生產成本
以勞動價值理論作為會計核算理論基礎時,使會計學中的成本概念始終是一個微觀的範疇,它強調的是微觀生產企業的生產過程中所耗費的經濟資源的價值。因此,企業生產的資源產品只計算其內部生成成本,而將一部分應由企業負擔的環境成本。如環境資源的耗減、補償成本等,轉嫁給了其他單位或社會。近年來,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一直在推動將社會成本納入經濟核算中來,但由於各種原因,社會成本一直沒有成為經濟核算的項目。
3.不符合總成本原則
在競爭異常激烈的市場經濟中,一些企業採取了殺雞取卵型的經營方式,導致無休止的、低效率濫采濫開和破壞自然資源,這與現行的企業核算模式不無關係;而且污染企業還因其產生的社會總成本無須即期支付或全額支付,而在費用支出相對較少的情況下獲得收入的增加,從而使得近期的利潤上升,給外界造成效益較好的假象,其實在背後卻隱藏著危及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不利因素。因此,企業的成本核算模式要符合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符合總成本模式,一改傳統的高消耗、高投入、高成本的粗放式經濟。

能耗指標

根據國家標準《綜合能耗計算通則》(GB/T2589--2008),燃料發熱量以燃料套用基(即實際所使用的燃料)低位發熱量為基準。並規定:(1)低位發熱量等於29307kJ的固體燃料,稱1kg標準煤(kg)。在統計計算中,可採用噸、萬噸標準煤(t,萬t)。(2)低位發熱量等於41.82kJ(10000kcal)的液體燃料或氣體燃料,稱1kg標準油(kg)或1m3 標準氣。在統計計算中,可採用噸、萬噸標準油(t,萬t)或千標準立方米、百萬標準立方米標準氣。(3)計算綜合能耗時,其能源消耗量可用千克標準煤或噸標準煤表示。也可簡寫成千克標煤或噸標煤。1kg標準煤等於0.7000kg標準油,或等於0.7000m3 標準氣;1kg標準油,或1m3 標準氣等於1.4286kg標準煤。企業消耗的一次能源量,均按套用基低(位)發熱量換算為標準煤量。企業消耗的二次能源,均應折算到一次能源。其中,燃料能源應以套用基低(位)發熱量為折算基礎。企業中耗能工質所消耗的能,均應折算到次能源。
1.噸鋼綜合能耗
噸鋼綜合能耗是指企業在報告期內每噸鋼消耗的各種能源自耗總量。能源消耗總量必須是將各種能源按規定的計算方法分別折算為同一標準單位後的總和。企業自耗能源包括統計報告期內生產直接消耗的各種能源及其輔助生產系統實際消耗的各種能源(標煤),即企業自耗全部能源量,單位是kg/t。
2.噸鋼可比能耗
聯合企業噸鋼可比能耗的含義是指鋼鐵企業以鋼為代表產品前後工序能力配套生產所需要的能源消耗。是指企業每生產1t鋼從煉焦、燒結、煉鐵、煉鋼直到成品鋼材配套生產所必需的耗能量、企業燃料加工與運輸、機車運輸及能源虧損所分攤到每噸鋼的耗能量之和。不包括鋼鐵企業的礦山、選礦、鐵合金、耐火材料、炭素製品、焦化回收產品精製及其他產品生產、輔助生產及非生產的能耗。
噸鋼可比能耗界定了統計範圍,特彆強調了“配套”生產噸鋼這一口徑,從而消除了企業生產構成差異對能耗的影響。如企業購入或外銷生鐵時,計算噸鋼可比能耗可將這部分生鐵的生產能耗補入或扣除。計算方法見《鋼鐵企業能源平衡及耗能指標計算辦法的暫行規定》。目前,我國鋼鐵聯合企業之間的工藝技術、裝備水平、產品結構、企業規模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各企業所計算出的噸鋼可比能耗數值存在很大的差異。如2004年,先進值與落後值相比差值在449kg/t,這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因此,企業之間相比較,應是在相近工藝技術、裝備水平、產品結構等情況下進行比較。
3.國內外鋼鐵工業能耗指標的區別
國外統計範圍較簡單,僅包括主要生產流程——燒結、煉鐵、煉鋼、軋鋼、鐵合金。國外的統計範圍與國內較接近,但存在著差別,統計範圍稍有不同,我國噸鋼可比能耗包括焦化,不含鐵合金;國外則反之。含義不同。噸鋼可比能耗是人為設定的計算能耗,即“配套”生產1t鋼材時,在各生產工序上消耗的能源總和;國外噸鋼能耗為實際生產的統’計能耗。國內外企業能耗指標的區別見表1。
表1 國內外企業能耗指標的區別
項目
噸鋼綜合能耗
噸鋼可比能耗
國外噸鋼能耗
統計範圍
企業範圍內的全部能源消耗,包括鋼鐵生產、輔料生產、非鋼鐵生產耗能及生產、輔助工序企業內的生活耗能
企業配套生產每噸鋼的主生產工序耗能,包括鐵、鋼、軋系統及企業內的運輸、燃氣和油的加工輸送能耗,以及能源虧損等
企業範圍內的能源消耗,生產構成一般為鐵(無焦化)、鋼(含鐵合金)、軋系統,為鋼鐵生產直接相關的能耗
數據性質
實際消耗指標
人為“配套”的計算值
實際消耗指標
用途
用於分析本企業管理、技術進步和生產構成等方面的改變
可用於國內企業間的對比分析
國外國家間和企業間的對比分析
由以上分析得知,噸鋼綜合能耗、噸鋼可比能耗及國外噸鋼能耗間都有一定的“不可比性”,為進行國際間的分析比較,應對能耗指標進行修正。即按國外的統計口徑對我國的噸鋼綜合能耗統計範圍進行調整。

綜合評價

某鋼鐵企業,為建設循環經濟,提高經濟和環境效益,投資近20億元增加除塵、脫硫和污水處理等環保項目;同時新增和改造設備提高產能近50%,新建石灰廠、制磚廠等以延長產業鏈。努力的效果可以用ECECA方法進行衡量。
1.排放對人體健康影響分析
鋼鐵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物質資源和能量資源,還排放大量的廢棄物:廢水、廢氣和固體廢棄物。這些廢棄物對環境造成危害、對人類健康形成威脅。而實現循環經濟,不僅是能夠節約能源和資源的利用率,而且能夠減少廢棄物的排放,而這些排放物對人體的健康影響較大,也可以採用能值的方法予以核算。對人體健康影響的減少表現在人體壽命的延長和殘疾壽命的縮短,這些都會體現在對社會貢獻的增加,同樣可以採用ECECA得到體現。
我們引入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採用的評價污染影響人類健康的DALY法——傷殘調整健康生命年。這些影響的ECEC數值列於表2中。根據數據鋼鐵廠排放的SO2 和粉塵對人體健康影響而造成的ECEC損失,這些損失單獨計入廢棄物的能值,相當於增加了ECEC投入(表2)。隨著人們對廢棄物損失研究的深入,對其他生物比如生物多樣性損失的影響也會找到準確度量的方式和方法,是今後要研究的內容。
表2 有害物質造成的ECEC損失表
污染物
污染物質量/kt
ECEC/×1020 seJ
2004年
2005年
2004年
2005年
SO2 排放
6.1
2
O.11
0.04
粉塵
2.7
2.8
0.35
O.36
降低率/%
-
45
-
15
由表2可知,由於採用了能源替代方式以及其他減污措施,減少了SO2 排放量,使其造成的人體健康損失也大大減少。但是由於生產量的增加造成的粉塵增加幅度沒能被減少粉塵的努力所彌補,致使其粉塵造成的ECEC損失有所增加。但總體損害的下降率比較前面的MFA、炯以及能耗等的幅度要高,達到15%。從這個角度看,企業實現循環經濟的努力還是比較有成效的。由於能夠核算的廢棄物造成損失的範圍較小,沒能對單位產品的ECEC消耗產生太大的影響。但是有一點必須明確,隨著核算方法的規範和科學性的加強,能夠追蹤和統計的廢棄物的數量以及受損害的對象的研究也將增加,這種方法的套用將會更科學、廣泛和深入。
2.可持續性分析
在能值分析提出了組織的環境負擔以及產出率等指標,同樣我們將引入這些指標採用ECECA方法對鋼鐵生產過程進行評價。
按照資源的來源分為自然資源和人類經濟社會反饋的資源兩類;再按照可更新性劃分為可更新資源和非可更新資源兩類。通過這樣劃分可以看出企業對外部資源的依賴程度以及自身的生產能力,從而考察其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由表3可見,ECEC產出率反映的是系統產出能值與經濟反饋輸入能值之比,衡量系統產出對經濟貢獻的大小。由於2005年產量高於2004年,而且採取了資源節約措施,使得2005年的ECEC產出率高於2004年的32%。但是,由於產量增加對資源的依賴程度加大,因此環境負擔率反映出環境負擔仍然增加了近5%,說明採取的環境改善措施沒能抵達增加產量帶來的環境壓力增長的趨勢。

制度內容

鋼鐵企業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技術措施、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建設項目“三同時”、安全生產檢查、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勞動防護用品管理等多項內容,涵蓋了鋼鐵企業安全生產的所有環節。
1.安全生產責任制
安全生產責任制體現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和“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體現了“縱向到人”——從最高管理者到基層員工和“橫向到邊”——各職能部門,在職業安全健康方面的安全生產責任,用制度的形式明確安全管理的規定。企業有很多規章制度,從“安全是生產的保證”的角度,“安全生產責任制”是企業“崗位責任制”和經濟責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2.“三同時”管理制度
“三同時”管理制度指生產經營單位在新、改、擴建項目和技術改造項目中的環境保護設施、職業健康與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投入生產和使用。它規定新建、改建、擴建等建設項目和技術改造工程項目(以下簡稱建設項目)的安全、設備等“三同時”評審、驗收的內容和有關要求。
3.安全教育管理制度
安全教育管理制度是建立職工入廠安全教育、日常安全教育和特殊安全教育內容、方法和要求及安全技術考核的辦法。
4.安全生產會議制度
安全生產會議制度規定安全會議內容、形式和會議責任人要求,確保各項安全生產工作的落實。
5.安全生產檢查與整改管理制度
安全生產檢查與整改管理制度是建立安全檢查內容、形式和整改程式,及時發現問題,有效進行整改。要查思想認識、查領導、查制度、查生產工藝和職工操作、查設備,對檢查發現的不安全隱患,由有關職能部門制訂整改方案、方法,並監督實施。
6.安全生產獎懲制度
建立安全生產獎懲制度的目的是建立獎勵、懲罰方法,獎勵遵章守紀、立功先進;懲罰違章違紀、事故責任人。
7.廠內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廠內交通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廠內交通管理、防止交通運輸事故發生。
8.高空、井下作業安全管理制度
高空、井下作業安全管理制度是建立登高和井下作業程式,包括在高大塔、釜、爐、罐等設備內以及礦井內進行作業,防範可能發生的意外。
9.動火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動火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建立動火證辦理和使用辦法,明確動火中應落實的措施,防止火災發生。
10.電氣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電氣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建立用電安全規定,實現電氣運行安全、電氣檢修安全。
11.防火與防爆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防火與防爆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建立防火、防爆一般要求、主要措施、等級劃分、消防設施等程式,防止火災、爆炸事故發生。
12.各級安全操作規程管理制度
建立各級安全操作規程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建立安全操作規程的制訂、審批、檢查落實方法,確保所有崗位安全操作規程的完善和執行。
13.檢修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檢修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建立檢修組織、準備安全,電氣焊和電氣安全,拆除、完工驗收等工作程式。在檢修中,必須嚴格遵守檢修規程和各種安全技術規程。
14.危險化學品管理制度
建立危險化學品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規定危險化學品運輸、裝卸、儲存、使用、報廢處理等過程的安全要求,防止發生意外事故。
15.建築安裝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建築安裝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建立施工組織安全、現場安全、土石方工程安全、起重吊裝安全、施工機械和電氣設備管理、拆除工程安全等程式。
16.勞保用品管理制度
建立勞保用品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建立勞動保護用品發放、使用規定。根據員工崗位不同配置不同的個人防護用品,降低有毒有害因素對員工的傷害。
17.外來人員管理制度
建立外來人員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為了加強外來人員進入公司生產區的管理,確保全全。外來人員進入生產區必須遵守各項有關規定。
18.消防管理制度
消防管理制度規定各項消防管理要求,落實防火安全職責,加強消防設施的管理,進行消防知識的培訓教育,杜絕火災事故發生,制定火災應變對策。
19.鍋爐和壓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鍋爐和壓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建立鍋爐和壓力容器設計、製造、安裝、使用、修理改造、檢驗、安全附屬檔案管理的程式,保護職工的安全健康,確保設備安全長周期運行。
20.要害崗位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要害崗位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建立要害崗位操作程式,對生產指揮決策崗位,掌管重要機密崗位,對生產有重大影響的關鍵崗位,重要動力、設備崗位,易燃、易爆、劇毒品倉庫及使用崗位,擁有貴重稀有機器、備件、儀器的崗位加強管理、重點防範。
21.職業衛生管理制度
建立職業衛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為了預防、控制、消防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職工的健康,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分類管理,綜合治理”的方針。
22.特殊工種管理制度
特殊工種管理制度規定特殊工種安全管理要求,對從事起重機械、企業內機動車輛駕駛、壓力容器操作、高低壓電工、電焊、氣割等特殊工種的從業人員,實行持證上崗並且建立特殊工種人員檔案。
23.事故處理管理制度
建立事故處理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建立一個事故分類,事故等級和損失計算、事故管理分工、報告、搶險與救護、事故責任劃分及事故的調查和處理程式。
24.應急預案管理制度
應急預案管理制度是針對可能的重大事故(事件)或災害,為保證迅速、準確、有效地開展應急與救援行動,降低事故損失而預先制定的有關計畫或方案。

風險控制

從危險因素和危害因素的辨識和風險評價來看,鋼鐵企業安全生產中存在的風險主要是冶煉傷害、機械傷害、電氣傷害、防火防爆、中毒窒息、起重運輸傷害和特種設備傷害以及職業病傷害。為了實現安全生產應對上述風險進行有效控制。
1.冶煉傷害及其控制
冶煉傷害主要是灼傷,這種傷害僅次於機械傷害和物體打擊,居第3位。冶煉傷害來自高溫鐵水,鋼水和爐渣噴濺,白雲石、石灰、電石、蒸氣、熱水、熱鋼件,煤氣、氧氣等著火灼傷,化學性和電弧灼傷等。傷害多發生在焦化、燒結、煉鐵、煉鋼、連鑄和軋鋼工序。主要控制措施主要是:按規定提供勞動保護用品,加強個體防護;制訂和執行安全操作規程,嚴格標準化作業;加強探測,嚴防廢鋼帶水和爆炸物;採用檢測和探傷等方法,防止設備老化和破損。
2.機械傷害及其控制
機械傷害主要來自旋轉式機械(軋機)、移動式機械(焦爐四大車)、往復式機械(剪下設備)和運輸式機械(運輸提升設備)等。主要控制措施是:加強安全點檢,保持設備狀態良好。嚴禁不停機清理和觸摸,檢修時應實施三方確認和掛牌、交叉作業安全聯絡,並設有醒目安全警戒和安全防護裝置。
3.電氣傷害及其控制
電氣傷害主要來自電—動(電力傳動)、電—熱(電熱設備)、電—光(照明設備)和電—化(電解設備)等。主要的控制措施是:在接觸和運行電器設備、進行檢修和使用工具時應防止觸電。按安全規程操作防止短路電弧灼傷和防止電氣火災爆炸。
4.火災和爆炸傷害及其控制
火災和爆炸傷害主要來自:鋼水、鐵水和爐渣,煤氣、易燃氣體、液體氧氣、電氣、蒸氣等。主要的控制措施是:採用防火措施,防止起火和火災;採用滅火措施,減少次生傷害;採用防爆措施,減少爆炸傷害,必要時啟動應急措施和預案。
5.中毒和窒息傷害及其控制
中毒和窒息傷害主要來自:窒息性毒物(CO、N2 )、刺激性毒物(SO2 )、麻醉性毒物(汽油)、全身性毒物(鉛、汞)等。主要控制措施是:採用空氣置換,防止氮氣窒息;採用防止泄漏、安全監控、保護用具和急救等措施防止CO中毒;對危險化學品履行審批作業、安全防護和急救措施等,防止危險傷害。
6.起重運輸傷害及其控制
起重傷害主要來自:起重駕駛、指揮、點檢和維修作業過程,主要控制措施是:加強安全管理、實施標準化作業、安全裝置齊全可靠和採用專用安全吊索工具。
運輸傷害主要來自:廠內鐵路和機動車輛駕駛。主要控制措施是: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實施標準化作業、專業培訓持證上崗、建立安全標識和地面反光鏡與後視鏡,設立安全護欄和連鎖裝置。
7.鍋爐壓力容器傷害及其控制
鍋爐傷害主要來自鍋爐爆炸、水擊、制措施是:防止超壓,定期校準壓力表;二次燃燒與煙氣爆炸等。主要的控防止過熱,設定超溫報警器;按規定進行水處理和除氧;加強缺陷檢查,加強培訓和規範操作。
壓力容器傷害主要來自變形、泄漏、破裂引起爆炸、火災和中毒。主要的控制措施是:認真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加強容器檢驗,及時發現缺陷,加強容器維護和管理,對操作工加強培訓,持證上崗。
8.職業病傷害及其控制
鋼鐵企業常見職業病有:塵肺、職業中毒、中暑和噪聲聾。主要預防措施是:定期體檢,實行職業衛生監護;採用三級預防機制:Ⅰ級預防,執行工程項目中的安全措施“三同時”;Ⅱ級預防,降低有害物質;Ⅲ級預防,患者早期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