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馬克西姆在
克羅地亞非常受到年輕人的歡迎。他在故鄉發行的克羅地亞現代鋼琴小品專輯成為2001-2002年最暢銷的古典跨類專輯。maksim外在的魅力與獨特的表演氛圍吸引了克羅地亞知名的音樂家、也是作曲家tonci huljic(他曾幫棒辣妹寫過好幾首曲子)的注意,並將他介紹給音樂製作人/經紀人mel bush(同時也是
陳美的經紀人),讓mel驚為天人,立刻與馬克西姆簽下契約,並交由emi classics全球發行他的超重量級專輯《The Piano player鋼琴玩家馬克西姆》。
馬克西姆希望吸引不同年齡層的樂迷欣賞他的音樂:“我希望能創造出令人興奮的的情境。”於是在馬克西姆的現場演奏中,觀眾會看到雷射束、乾冰、電視牆…等等非常摩登的視覺效果,讓年輕人瘋狂不已。但是當馬克西姆演奏古典的鋼琴曲目時,展現出來的又是截然不同的沉穩內斂風格,向死忠的古典樂迷證明他洗鍊的鋼琴演奏技巧,同樣叫人低回沉醉。在這張眾所期待的《鋼琴玩家馬克西姆》專輯當中也是如此,馬克西姆將古典樂迷熟悉的“
野蜂飛舞”、“
格里格鋼琴變奏曲”、“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等經典名曲加入現代節奏元素,在馬克西姆的巧手彈奏之下,聽來新意十足,讓人大呼過癮。而tonci huljic幫他譜寫的“
克勞汀幻想曲”、“新樂園”、“古巴!古巴!”等新曲,更是讓
馬克西姆充分展現他神奇魔幻的詮演才華,讓整張專輯充滿的無限的驚喜。
專輯曲目
1.The Flight of the Bumble-Bee
2.Grieg's Piano Concerto in A Minor
3.Exodus
4.Claudine
5.Wonderland
6.Handel's Sarabande
7.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8.Hana's Eyes
9.Chopin's Revolutionary Etude in C Minor
10.Cubana
11.Croatian Rhapsody
12.Dance of the Baroness
13.Cubana Cubana
專輯鑑賞
第一首,就是國內古典樂迷,甚至說即便是不常聽古典的人都很熟悉的“
野蜂飛舞”(flight of the bumble-bee)。此曲原作者是俄羅斯著名音樂家
里姆斯基·科薩科夫,是他的歌劇《薩爾丹沙皇的故事》中的
幕間曲,音樂描寫的是王子變成了一隻野蜂,不停地飛舞,追叮他所厭惡的人。這是首歡快,節奏簡練的小品。看過電影《
閃亮的風采》(shine) 的人一定記得
大衛叼著煙,手指飛快地演奏這首曲目,震驚了當時酒館裡的每個人。即便是不愛聽或者沒聽過古典鋼琴的人,也都很容易從這首速度飛快的小品中一窺古典音樂的魅力。專輯中該音樂作為第一首,無疑就是先聲奪人,給聽眾一個良好的開頭印象。改編的“
野蜂飛舞”配上了舞曲的節奏,感覺倒也不過不失,互相沒什麼壞的影響;同時由於這是一首小品,時間不長,於是第一首曲目中還混合了整張專輯其他精彩的部分,最後再以“野蜂飛舞”結束。為介紹整張專輯,提起聽眾的欣賞欲望,製作方倒是動了不少腦筋。
第二首,
葛利格鋼琴變奏曲(grieg: piano concerto in a minor)是
挪威著名音樂家愛德華·哈格呂普·葛利格生前唯一完成的一部
協奏曲,也是他最著名的一部作品。此曲年代久遠,是葛利格早期最重要的一系列作品之一,完成於1868年,隨後這部作品成為了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歐洲
浪漫主義運動中,最常被演奏的協奏曲。該曲節奏明快,旋律優美和諧,充滿了幻想色彩。專輯中的這首曲子更加舞曲化,電子鍵盤的開頭很有經典舞曲的氛圍,由交響樂團伴奏,電聲樂器與
馬克西姆的鋼琴結合得很好,由於曲目本身旋律就非常好,節奏也很輕快,整個過程非常輕鬆愉快。
第三首到了該專輯的主打曲,《
出埃及記》(《exodus》)關於原曲最熟悉的出處自然就是同名電影配樂了,不過電影中“
出埃及記”講的可不是摩西帶領
猶太人逃出埃及法老奴役的故事,但也和猶太人有關,是講述以色列建國的辛酸歷史。本曲其實也不是出自這個電影,原本就是演奏曲,加上詞就做了電影主題歌。該曲目氣勢宏大,雄壯,很有悲壯的歷史感,熟悉歐美老流行經典的樂迷肯定不陌生。要說做為本專輯主打,該作真是足夠氣魄,只是改編曲給配上了典型的hip-hop節奏,本來悲壯的氛圍給弄得淡化了不少。
第五首《
wonderland》(新樂園)也是tonci huljic的作品,風格變得大氣了點,不過聽起來好像還是克萊德曼在演奏。
第六首《亨德爾的薩拉班德》(handel'ssarabande),這是出生於德國的英籍音樂家喬治·弗雷德里西.亨德爾的一出歌劇《
薩拉班德》的主題,同時saraban de也是古典曲種之一,是一種交際場合的舞曲,源於波斯,十六世紀末傳入法國後演變為節奏緩慢莊重的風格。本曲聽起來一般,並沒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不過段落的安排倒是不錯,節奏依然為舞曲。
第七首是俄羅斯傳奇音樂家
拉赫曼尼諾夫的“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這是一首非常著名的曲目,鋼琴部分的難度比較大。主題採用了
義大利偉大的音樂家、歷史上最著名的
小提琴演奏家尼科洛·帕格尼常採用的一些習慣,其中也有
莫扎特《安魂曲》的一些旋律。這個曲子講述了許多帕格尼尼的傳奇,比如與惡魔交易,比如他愛的女人 ,比如他在教堂碰到的麻煩,最後全被他克服掉。音樂時而優美,時而熱情,整體的效果非常吸引人。面對如此著名的曲目,專輯中沒有做什麼大的改編,基本沿襲原曲的變化,頂多就是配了些流行節奏,甚至可以忽略不記,正好讓聽眾專注於本曲目的精彩。
第八首《漢娜之眼》(hana's eyes)又是tonci huljic的作品,製作得非常動聽,曲調帶點幽幽的哀怨,女聲的和聲烘托出了悠遠的氣氛,非常適合小女生來聽,也許以後會作為浪漫經典被時常演奏。
在淡淡的悲哀中,下面緊跟著就是
蕭邦著名的《c小調革命進行曲》(chopin's‘revolutionary’ etude in c minor)。蕭邦創作的一系列進行曲都非常出色,而這首“革命”更是箇中翹楚。1830年11月,
波蘭爆發了震驚世界的
華沙革命,遠在他鄉的
蕭邦因為不能回國一起與祖國人民戰鬥而感到激憤,十個月後革命被
沙俄軍隊血腥鎮壓,更使蕭邦感到義憤填膺,同時又對自己不能出力而感到悔恨萬分,於是他把全部的感情都融入了這首練習曲中。整個曲目都始終貫穿著憤怒激越與悲痛欲絕的氣氛,氣勢逼人,由於作品的風格非常強烈,所以改編也不大,除了加上了舞曲節奏的鼓點,主要的風格體現還都是在鋼琴上面。這也是古典作品的一大特色,儘管有時候很好與流行元素配合,但是獨特的個性依然無法被流行元素所掩蓋。
下面兩首又是tonci huljic的作品。先是《
古巴》(cubana),前一首曲目的激情依然繼續了下來,不過風格換成了拉丁派的熱情,原創曲目就能更多地考慮和其他元素的配合,就不會顯得多餘或者不合拍。
然後是《
克羅地亞狂想曲》(croatian rhapsody),是一首很有點氣勢的作品,tonci huljic做這種流行味道濃厚的曲目很拿手。背景是飽受戰爭創傷的
克羅地亞,想想灰燼中的殘垣斷壁,夕陽倒映在淚和血中,用明快的節奏描繪著悲慘的畫面。樂曲建構在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和弦的三音主題上:在戰火摧殘後的斷垣殘壁中,開著一朵小白花、說不出名字的小白花,在風裡微微地搖曳,它看著人們來來去去,看著戰車,坦克威脅著要摧毀它的根與土,也看著鳥兒偶爾慌張駐足,想在人煙散盡的石縫中找尋一點麵包屑……只有夜晚來時,它才看得到平靜,在這塊緊鄰著
亞得里亞海的土地上,這些年星光特別璀璨,想是霓虹、車水馬龍已散去的緣故。這樣的夜裡,當然有一點點的悲傷,卻是清靜比悲傷多。曲子和弦美到了極至,每每用鋼琴詮釋時,心中總會泛起許許傷感或無奈。
接下來的《男爵夫人之舞》(dance of the baroness)則是出自另一位
克羅地亞鋼琴家弗拉諾·帕拉奇(frano parac,生於1948年,拿過很多獎項,1978年起在
薩格勒布音樂學院任教)之手。這是專輯中唯一一首純鋼琴演奏曲目,裡面完全沒有其他配器,可以徹底地享受一下鋼琴的魅力。這首曲子貫穿著華麗與莫名的悲哀,快結尾時的一段音調聽上去好像舞者轟然倒地一樣,整個曲子不長但是結構嚴謹,雖然變化不多,但是營造出的氛圍非常好。作為壓軸曲目,本作大概純粹是為了展現馬克西姆的演奏技巧,不過這沒有影響到曲目的優秀。 最後的《
古巴,古巴》(cubana,cubana)是作為附加曲目出現的,是專輯中《古巴》的重新混音版。
以上評論牽涉到古典曲目做了比較大量的介紹,是為了給不熟悉古典的樂迷增加更多欣賞的樂趣,帶著這些有趣的背景來重新欣賞馬克西姆的演奏,一定能有更多的感觸。傳播古典音樂專輯很快就要在歐洲地區上市,隨後也肯定會往美國發展。整張專輯中其實包容了很多流行風格,目的就是能達到“跨界”的效果。當問到馬克西姆對這張專輯的期望時,他說:“首先這沒有關於錢的問題,我開古典演奏會以及巡演掙到的錢已經足夠多了。這張專輯所力圖表現的就是關於突破與實驗的問題。我總是想嘗試些新的, 不同的東西。我所衷心希望的就是能把古典音樂傳播給所有年齡段的,更多的聽眾。這是我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