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大師論鋼琴演奏》是2011年暨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詹姆斯·庫克。
基本介紹
- 書名:鋼琴大師論鋼琴演奏
- 作者:(美)詹姆斯·庫克編著劉弋珩譯
- 出版社:暨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9-1
- 版次:1
- 頁數:253
- 字數:200000
- 印刷時間:2011-9-1
- 開本:16開
- 紙張:膠版紙
- 印次:1
- ISBN:9787811359107
- 包裝:平裝
作者簡介,使用鋼琴左踏板,目錄,
作者簡介
劉弋珩,出生於北京。早年就讀於中央音樂學院附小、附中,對鋼琴進行專業學習。後獲全額獎學金赴美留學。先後於科羅拉多大學、印第安納大學及德克薩斯大學攻取鋼琴表演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曾長時間師從著名鋼琴表演家及教育家美藝三重奏創始人梅納翰.普萊斯勒先生,進行系統學習。在美學習期間,曾多次在比賽中獲獎,並在印第安納大學和德克薩斯大學擔任助教和講師工作。2007年歸國,任暨南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至今。
使用鋼琴左踏板
左踏板的作用
左踏板又叫“柔音踏板”,也有人稱之為“弱踏板”。踩立式鋼琴的左踏板,可以使琴槌離琴弦近一些,音量減弱些。因此,在我們需要控制音量,而技巧又達不到時,可以藉助弦中的兩根弦,而另一根沒被擊中的弦由於共鳴的原因也發聲,但音色會明顯地變柔變暗。另外,當把左踏板踩得淺些,而不是全部踩到底時,整個鍵盤和擊弦機向右移位比完全踩下去時移動得要少,這時雖然琴槌不是擊中該音的三根弦,但是由於是用琴槌使用得較少的部位來擊弦,它要比經常使用、已經出現三條溝痕的部位鬆軟,因而會使所奏的音變暗變柔少許,使音色發生細微的變化。
左踏板的標記
左踏板的使用術語一般用“una corda”(意為“一根弦”。當然,在現代鋼琴上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實際上有“兩根弦”)來標記,放開時則註明“tre corde”或“tutte le corde”(“三根弦”)。
左踏板的具體運用
使用左踏板不僅是由於想彈得輕柔,更要考慮樂曲中音色的需要,意境的需要。有時作曲家把它明確地標了出來,例如貝多芬在晚期奏鳴曲作品106、110 的第二樂章中,多次標明了左踏板。李斯特要求用左踏板的作品就更多了,如《森林的呼嘯》、《梅菲斯特圓舞曲》、《匈牙利狂想曲第11 首》等等。賀綠汀在《牧童短笛》中也標出了左踏板的運用。
正如我們研究、學習右踏板時所知道的,作曲家不一定把該用踏板的地方都標出來,未標出之處該用時也要用。左踏板的運用也是如此。我們認真分析作曲家標出來的地方,可能,在那裡作曲家想體現神秘的幻境、朦朧的氣氛,也許要表現強弱、明暗、剛柔的對比等等......這樣,我們在沒有標出使用左踏板的樂曲中也可以適當運用它。例如大家熟悉的中國音協、中央音樂學院考級曲目中德彪西的《月光》、《阿拉伯風格》、陳培勛的《平湖秋月》、吳祖強、杜鳴心的《水草舞》、汪立三的《蘭花花》等,不勝枚舉。
和右踏板一樣,左踏板不僅在“踩”的方面有學問,在“放”的時候也要講求藝術性。任何人都不愛聽過長的又悶又輕的彈奏,那樣做不僅達不到改變音色的目的,還會令人感到厭倦和乏味。如果不是要和突然強烈的段落作對比,那么左腳要適時的抬起來,動作也應該慢些,以使左踏板“放”得不露痕跡。其實不少鋼琴家用左踏板時,只踩一點點的時候要比全踩下去的時候多得多。著名鋼琴家傅聰在演奏蕭邦夜曲時,為了音樂的需要,使用了左踏板,而隨著旋律的發展、力度的增強、織體的改變,在不知不覺中,把聽眾帶入了一個新的境界,誰也沒有覺察出他的左踏板是什麼時候放開的,可謂精彩之至。
最後想提醒大家,左踏板的運用是很細緻的工作,初學者最好是在老師的指導下使用。如果平常沒有機會在三角鋼琴上練習,上台時要用它演奏時,就必須做好心理準備,否則使用時看見鍵盤向右移動會很不適應。
目錄
譯者的話
漫談鋼琴家成才之路用及此書編輯的前後
帕皮托·阿里奧拉:一個少年天才的故事
威汮海姆·馬克豪斯:未來的鋼琴家
哈羅德·鮑爾:技術同音樂的直接關係
范妮·面魯菲爾德一蔡斯勒:在眾眾中拋頭露面
法魯西奧·班溫努特·布索尼:鋼琴學習中的重要細節
……
阿爾維塔·霍納斯:鋼琴演奏中的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