鋸齒溪蟹(學名:Potamon denticulatus)為溪蟹科溪蟹屬的動物。多棲息在河、湖、水田或山溪中,常潛伏在磚石下。當地居民有時捕捉此蟹作為食用,或埋在田中作為把料。此蟹為人類肺蛭的中間宿主,為了保持健康,食前應充分煑熟。醫藥方便具有化瘀散積,接骨消腫功效。民間多用於治症瘕積聚、骨折、跌打骨折。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鋸齒溪蟹
- 拉丁學名:Potamon denticulatus (H.Milne-Edwards,)
- 界:動物界
- 門:Arthropoda:節肢動物門
- 綱:Crustacea:甲殼綱
- 亞綱:Malacostraca:軟甲亞綱
- 目:Malacostraca:軟甲亞綱
- 亞目:Brachyura:短尾亞目
- 科:Potamonidae:溪蟹科
- 屬:Potamon:溪蟹屬
- 分布區域: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四川、重慶等地
形態特徵,生境習性,地理分布,經濟意義,食用,藥用,
形態特徵
頭胸甲的寬度略大於長度,表面稍隆,前半部具少數顆粒,後半部光滑。額區的一對隆起各具橫行皺襞。眼窩後部的隆起也明顯。中胃區與心區之間有明顯的“H”形溝,側胃區的後側部亦隆起,鰓區稍隆起,其中部具一溝,斜向中胃區。額寬,向前下方傾斜,前緣中間凹陷,表面具顆粒。眼窩背、腹緣及外眼窩齒的邊緣均具細鋸齒。外眼窩齒與前側緣之間具一缺刻。 前側緣稍彎曲,具細齒。兩性螯足均不對稱,長節的邊緣有鋸齒,背緣近末端處具一小齒,腕節的內末角具一銳刺,外側面末綠具小齒數枚,掌節腫脹,指節光滑,兩指內綠具不規則齒。第二對步足最長,長節背緣具皺襞,腕節前緣有小刺,前節的背腹緣均具小刺,指節周圍具棘。頭胸甲長35.8毫米,寬43.2毫米。
生境習性
多棲息在河、湖、水田或山溪中,常潛伏在磚石下。亦通常沿河流兩岸打洞穴居,洞口多距離河面30-60cm,通常長度約為70cm左右,總體呈向上趨勢,夾角約為30°左右(這樣的洞穴形態非專家認定為應對河水上漲)。由於長江流域污染,長江中的鋸齒溪蟹普遍體記憶體在寄生蟲。
地理分布
分布於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四川、重慶等地。
經濟意義
食用
當地居民有時捕捉此蟹作為食用,或埋在田中作為把料。此蟹為人類肺蛭的中間宿主,為了保持健康,食前應充分煑熟。
藥用
藥名:鋸齒溪蟹
漢語拼音:ju chi xi xie
英文名:Crenated Crab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otamon denticulatum (H. Milne- Ed Wards).
歸經:肝、腎二經
功效:化瘀散積;接骨消腫
考證:始載於《中國藥用動物志》。
科屬分類:溪蟹科
主治:治症瘕積聚、骨折、跌打骨折
採收和儲藏:隨用隨捕,鮮用或醃製。
功效分類:軟堅藥
用法用量
藥用:全蟹煮食,殼曬乾研粉沖服,每次1隻。
食用:
1、全蟹置於炭火之上,翻烤約1分鐘左右,待蟹香撲鼻,即可食用。
2、亦置於加熱鍋中,炕(重慶市豐都縣方言,意為:鍋中不加入任何輔助加熱材料(食 物用油,水等)對食物進行直接加熱)至全蟹金黃、聞蟹香即可食用。
出處:《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