鋸葉風毛菊

鋸葉風毛菊

鋸葉風毛菊是雙子葉植物綱菊科、風毛菊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於四川、雲南(中甸、德欽)。生於山坡灌叢草地、雲杉林下,海拔3875-4500米。總苞寬鐘狀,直徑2-3厘米;總苞片4層,外層披針形,長4.5毫米,寬2.8毫米,頂端急尖,中層長橢圓形,長9毫米,寬4毫米,頂端鈍,內層線狀披針形,長1.8厘米,寬2.1毫米,頂端漸尖,全部總苞片黑色,邊緣有白色棉毛。小花紅色,長1.2厘米,細管部長9毫米,檐部長3毫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鋸葉風毛菊
  • 學名:Saussurea semifasciata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桔梗目 Campanulales
  • :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菜薊族 Cynareae
  • 亞族:飛廉亞族 Carduinae
  • :風毛菊屬 Saussurea
  • 亞屬:風毛菊亞屬 Subgen. Saussurea
  • :全葉組 Sect. pycnocephala
  • :鋸葉風毛菊
  • 分布區域:中國四川、雲南
簡介,形態特徵,生物學與生態學特性,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簡介

多年生草本,高24-67厘米。花果期8月。
分布於四川、雲南、青海。生於海拔3875~4500m的山坡灌叢、草地、雲杉林下。

形態特徵

莖直立,單生,自中部長分枝或不分枝,稍有柔毛或無毛,由於葉下延而有翼,翼波狀淺裂,莖基被撕裂的殘鞘。
葉寬披針形,長8-12厘米,寬1-1.5厘米,頂端急尖或鈍,基部沿莖下延成莖翼,邊緣有細鋸齒,兩面淡綠色,無毛。
頭狀花序單生莖頂或在莖頂成密集傘房花序狀排列,為上部莖葉所承托。
總苞寬鐘狀,直徑2-3厘米;總苞片4層,外層披針形,長4.5毫米,寬2.8毫米,頂端急尖,中層長橢圓形,長9毫米,寬4毫米,頂端鈍,內層線狀披針形,長1.8厘米,寬2.1毫米,頂端漸尖,全部總苞片黑色,邊緣有白色棉毛。小花紅色,長1.2厘米,細管部長9毫米,檐部長3毫米。
瘦果4棱形,長3毫米,頂端有齒狀小冠。
冠毛2層,外層短,糙毛狀,長1毫米,內層長,羽毛狀,長1.4厘米。

生物學與生態學特性

旱中生鹽生草甸種多生於鹽漬化低地、鹽化草甸、溝谷和撂荒地。根頸部粗大,有殘存的枯枝和葉柄。主根明顯、細長,可達105cm深的土層中,據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測定,根與莖之比為7:1,在低濕地方者之比近相等。通常在越乾旱的地方,地上部越低矮,而地下部分越深長,側根細長,數量多。在內蒙古呼和浩特觀察,多在4月中、下旬開始返青,而在蒙古高原可推遲到5月上、中旬才開始返青,返青後到8月為營養期,8~9月為開花期,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為果熟期,10月中旬以後則進入枯黃期,一般生長期在190d左右。

生長環境

鋸葉風毛菊生長於海拔3875-4500米的山坡灌叢草地、雲杉林下。

分布範圍

鋸葉風毛菊分布於四川、雲南(中甸、德欽)。
模式采自雲南中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