鋸塘鱧

鋸塘鱧學名Prionobutis koilomatodon)為塘鱧科鋸塘鱧屬的魚類。體前部略呈圓筒形,後部側扁。頭短而圓鈍,略呈圓筒形。吻短鈍。吻側各具2行鋸狀骨嵴。眼大。眼的上緣和後緣具半環狀鋸齒狀骨嵴。口大,前位。兩頜約等長。前鰓蓋骨後緣光滑,無棘。體被櫛鱗,胸部和腹部被圓鱗。背鰭2個,第二背鰭基部長。左右腹鰭互相靠近,不癒合成吸盤。頭、體灰褐色,體側具6暗色寬橫帶。胸鰭基部具一黑色圓斑。腹鰭及尾鰭灰黑色。暖水性近岸小型魚類。喜棲息于海濱礁石中或生活於退潮後的小水窪內。攝食小型甲殼類。無食用價值。大者達80mm。分布於印度洋北部沿岸至日本以及中國南海台灣海峽東海等海域,屬於近岸暖水性底層魚類。其一般棲息于海濱礁石中或生活於退潮後的小水窪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鋸塘鱧
  • 拉丁學名:Prionobutis koilomatodon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 鱸形目 Perciformes
  • 塘鱧科 Eleotridae
  • :鋸塘鱧屬 Prionobutis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背鰭VI,I-8:臀鰭I-8;胸鰭19~21;腹鰭I-5。縱列鱗28~30;橫列鱗7~10。 體稍延長,前部圓筒形,後部側扁。體長為體高3.8~4倍,為頭長3.1~3.4倍。頭短而圓鈍,無皮須,前部低平,後部稍側扁;頭長為吻長3.6~4倍,為眼徑4~4.5倍。吻短而圓鈍,背面圓凸,吻端略低於眼之下緣;吻側各具2行鋸狀骨嵴;吻長略大於眼徑。眼大,側上位,位於頭的前半部;眼間隔狹,凹入,略小於眼徑,眼的上緣和後緣具半環形鋸齒狀骨嵴。鼻孔2個,前鼻孔短管狀,後鼻孔圓形。口大而斜,上下頜約等長,上頜後延伸達眼之中部下方。唇頗厚,口腔白色。上下頜牙細小,外行牙稍擴大,犁骨及齶骨均無牙。舌圓形,游離。鰓孔大,向前伸達眼的下方,鰓蓋膜發達,與峽部相連。前鰓蓋骨後緣光滑,無棘,具2~3個不明顯粘液孔。鰓蓋上方具一縱溝。假鰓存在。鰓耙細尖,排列稀疏。 體被櫛鱗;眼後頭部、鰓蓋、頰的上部也被櫛鱗;胸部、腹部被圓鱗。無側線。 背鰭2個,分離;第一背鰭具6弱棘,始於胸鰭基部的後上方,鰭條末端伸達第二背鰭起點;第二背鰭大於第一背鰭,具1弱棘,8鰭條,鰭端幾伸達尾基。臀鰭具1弱棘,8鰭條,與第二背鰭相似而相對,始於第二背鰭第二鰭條下方,鰭條末端幾伸達尾基。胸鰭大而圓形,等於頭長。腹鰭相互靠近,不癒合,較胸鰭為短。尾鰭圓形,尾柄長為尾柄高2倍。 體腔中大,腹膜白色。胃腸區分不明顯,作二次盤曲。無幽門盲囊。鰾發達。肝大,單葉,位於體腔腹面。 體灰褐色、體側具6條晴色寬橫帶。背鰭及臀鰭黑色,具淺色條紋;胸鰭淡灰色,基部具一黑色圓斑;腹鰭黑色;尾鰭灰黑色。
鋸塘鱧鋸塘鱧

生活習性

棲息於河口、紅樹林或沙岸沿海 之泥沙底質之棲所。底棲性魚種。肉食性。食性偏好以小型甲殼類、小魚等為主。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沿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