鋅(Zinc)為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作為多種酶的組成成分廣泛地參與各種代謝活動。鋅缺乏可致厭食、矮小、性成熟障礙、免疫功能低下,皮疹及脫髮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併發症,治療,預防,
病因
1.入量不足
穀類等植物性食物含鋅量較肉、蛋奶等動物性食物少,故素食者易缺鋅。生長發育期和營養不良恢復期相對鋅需要量增多,孕婦與乳母需鋅亦較多,如攝入不足,可致母親與胎兒、乳兒缺鋅。全胃腸道外營養如未加鋅或加鋅不足可致嚴重缺鋅。感染、發熱時鋅需要量增加,同時食慾下降,入量減少,易致缺鋅。
2.吸收不良
3.丟失過多
4.遺傳缺陷
如腸病灶肢端皮炎(AE)為一種少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因小腸吸收鋅的機能缺陷,致體內含鋅量減少,血漿(清)鋅、紅細胞鋅、肌肉鋅發鋅及尿鋅等皆降低。有肢端皮膚損害,頑固性腹瀉,禿髮及生長發育障礙,免疫力降低而易患感染。
臨床表現
1.厭食
缺鋅時味蕾功能減退,味覺敏銳度降低,食欲不振,攝食量減少。含交戰消化酶如羧基肽酶A的活力降低,消化能力也減弱。
2.生長發育落後
缺鋅妨礙核酸和蛋白質合成並致納食減少,影響小兒生長發育。缺鋅小兒身高體重常低於正常同齡兒,嚴重者有侏儒症。國內外報導缺鋅小兒補鋅後身長體重恢復較快,缺鋅可影響小兒智慧型發育,嚴重者有精神障礙,補鋅皆有效。
3.青春期性發育遲緩
如男性生殖器睪丸與陰莖過小,睪丸酮含量低,性功能低下;女性乳房發育及月經來潮晚;男女陰毛皆出現晚等。補鋅後數周至數月第二性徵出現,上述症狀減輕或消失。
4.異食癖
缺鋅小兒可有喜食泥土、牆皮、紙張、煤渣或其他異物等現象,補鋅效果好。
5.易感染
缺鋅小兒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功能皆可能降低,易患各種感染,包括腹瀉。
6.皮膚黏膜表現
7.胎兒生長發育落後、多發畸形
8.其他
如精神障礙或思睡,及因維生素A代謝障礙而致血清維生素A降低、暗適應時間延長、夜盲等。
檢查
1.病史及體檢
了解餵養史如飲食中含鋅量低,或長期吸收不良如慢性腹瀉等。味覺靈敏度及食慾降低,生長發育落後及項目不等的上述其他症狀與體徵。
2.實驗室診斷血
血液生化檢查:血漿(或血清)鋅低於正常,在正常低限10.0~10.7μmol/L(65~70μg/dl)以下。一般血清鋅略高於血漿鋅,因部分鋅從紅細胞與血小板中釋出,取血距測寂靜時間愈長,鋅測定值愈偏高。取血後應立即分離血漿並測定。注意取血要避免溶血,因紅細胞鋅高於血漿鋅10餘倍;標本勿污染,橡皮塞與橡皮膏含鋅,應避免使用。血漿(清)鋅受近期飲食含鋅量的影響。肝、腎疾病及急、慢性感染與應激狀態皆可使血漿(清)鋅下降。
發鋅可為慢性鋅缺乏的參考指標。因發鋅受頭髮生長速度、環境污染、洗滌方法及採集部位等多種條件影響,且與血漿鋅無密切相關,並非診斷鋅缺乏的可靠指標。鋅參與鹼性磷酸酶活性中心的形成,故血清鹼性磷酸酶活性可有助於反映嬰幼兒鋅營養狀態,缺鋅時下降,補鋅後又上升。
3.試驗治療凝為鋅缺乏時
可用單一鋅劑試驗治療,如較快取得療效,有助於肯定診斷。
診斷
依靠病史、症狀與體徵及實驗室診斷,必要時鋅劑療效可輔助診斷。
鑑別診斷
臨床上需與本病進行鑑別診斷的疾病有:卟啉病、吩噻嗪中毒、肝病等。
併發症
可因維生素A代謝障礙而致血清維生素A降低,使暗適應時間延長發生夜盲症,還可有異食癖、侏儒症、免疫力下降、思睡、精神障礙、智慧型發育障礙等。
治療
1.嬰幼兒、學齡前及青春期前兒童缺鋅影響生長發育,可每日口服鋅劑。
2.對繼發性鋅缺乏
鋅用量因吸收不良及丟失過多的嚴重程度不同而異,為了快速生長的需要, 應密切監測血漿鋅含量。為了利於鋅的吸收,口服鋅劑最好在飯前1至2小時。低鋅所致厭食、異食癖一般服鋅劑2~4周見效,生長落後1~3月見效。非缺鋅所致者給鋅劑無效。
3.用鋅劑治療時
應隨時觀察療效與副作用,並監測血漿鋅,同時增加富含鋅的食物。除腸病性肢端皮炎或全胃腸道外靜脈營養等特殊情況外,要及時停藥。硫酸鋅等鋅劑的副作用,常見者有噁心、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症狀,如改在飯後服,可減少其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