鋁土礦搬運方式

關於鋁土礦的物質搬運方式,從理論上可以分為三種即碎屑方式、化學方式和膠體方式。

我國古生代沉積鋁土礦普遍含有機質,由千分之幾至1%(例如平果鋁土礦石含有機質0.12%~0.17%)。在薄片中常見硬水鋁石受有機質浸染而呈淺棕色,手標本常為黑灰瀧灰色(而紅土化的結果則為紅色,或只部分為紅色),而少量次生硬水鋁石不僅結晶較粗而且表面無色透明,說明原生硬水鋁石的有機質已氧化分解,並使原生硬水鋁石溶解形成粒間或層間氧化鋁真溶液,當其pH值由強酸性(〈4)逐漸升到弱酸性二中性(pH值為5~7)此次生硬水鋁石又開始結晶,由於這種含鋁真溶液濃度低,故結晶較粗大而自形(當然與溶解空隙也有關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鋁土礦搬運方式
  • 外文名:Bauxite handling method
  • 方式1:碎屑方式
  • 方式2:化學方式
  • 方式3:膠體方式
  • 我國情況:普遍含有機質
簡介,紅土-沉積學說,我國的情況,

簡介

關於鋁土礦的物質搬運方式,從理論上可以分為三種即碎屑方式、化學方式和膠體方式。

紅土-沉積學說

紅土-沉積學說倡導者布申斯基認為,氧化鋁只能在強酸性和強鹼性溶液中溶解,這在地表水中一般不能達到,故鋁土礦床不是化學真溶液搬運而沉積的,因為地表水的pH值一般都在4~11以內,而河流水更近於中性。因而鋁土礦物是呈粗碎屑及細粒懸浮物機械搬運的,碎屑狀結構幾乎是所有沉積成因的鋁土礦床所固有的。它們搬運的距離很短,一般不超過1km。而化學沉積說則主張化學方式與膠體方式搬運,認為鋁化合物在自然界溶液的遷移範圍是相當廣泛的,而且遷移距離很遠,可以達上百千米。上述兩個學說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際上來說,碎屑搬運是正確的,而化學溶液搬運則是錯誤的;相反的情況很少。至於膠體搬運的情況兩個學說都談得很少,似乎都把膠體搬運與化學搬運等同起來。

我國的情況

我國古生代沉積鋁土礦普遍含有機質,由千分之幾至1%(例如平果鋁土礦石含有機質0.12%~0.17%)。在薄片中常見硬水鋁石受有機質浸染而呈淺棕色,手標本常為黑灰瀧灰色(而紅土化的結果則為紅色,或只部分為紅色),而少量次生硬水鋁石不僅結晶較粗而且表面無色透明,說明原生硬水鋁石的有機質已氧化分解,並使原生硬水鋁石溶解形成粒間或層間氧化鋁真溶液,當其pH值由強酸性(〈4)逐漸升到弱酸性二中性(pH值為5~7)此次生硬水鋁石又開始結晶,由於這種含鋁真溶液濃度低,故結晶較粗大而自形(當然與溶解空隙也有關係)。經用電子探針、掃描電鏡及能譜分析等測試,證明原生含有機質的硬水鋁石可含少量的Ti、Fe、Si等,它們呈類質同像存在,說明大量的原生硬水鋁石泥晶絕對不是阿爾漢格爾斯基所說的化學真溶液搬運而沉積的。因此,劉長齡曾多次把我國古生代鋁土礦的搬運沉積方式概括為碎屑與膠體溶液不同程度的兼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