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鋁三層液電解精煉(electrvrefining of alu-minium in three layers)是指一種採用
電解提純的鋁精煉方法。所用陰極、電解質、陽極皆為液體,因彼此密度不同而分成上中下三層並由此而得名。
該法由貝茨(A. G. Betts)於1905年提出,可使純度約99.8%的原鋁提純到99. 996%的精鋁,1922年第一次在工業上得到套用。精鋁的導電性和耐腐蝕性比原鋁好,多用作製造電工器件、耐腐蝕器皿及其他一些特殊用途。
原理
電位比鋁更正的銅、鐵、矽、鋅、鈦、鉛、錳等雜質在電解精煉中不被電化學溶解,存留於陽極合金中。而電位比鋁更負的鈉、鈣、鎂等雜質則隨同鋁一起被電化學溶解,以離子形式進入電解質中。在電解精煉所控制的電壓條件下只有Al3+優先在陰極表面放電,Na+、Ca2+、Mg2+離於存留於電解質中。鋁因此被提純。
電解槽
鋁三層液電解精煉的主要設備,電解槽最外部為鋼殼,內襯石棉板,裡面是保溫磚和耐火磚,底部最裡面由鑲有鋼棒的碳塊砌成,側面內部由鎂磚砌成,在一側修有料室經側下部與陽極合金連通,其結構如圖,液體鋁陰極(精鋁)與陰極母線的連線有三種方式:用固體鋁陰極(精鋁鑄成),用石墨電極,用液體鋁電極。電流從陽極母線經陽極鋁棒導入底部碳塊,經陽極合金、熔觸電解質,陰極鋁液、固體鋁陰極(或石墨電極或液體鋁電極)導入陰極母線再進入下一電解槽。陰極母線可上下移動調節電極位置。
電解質
有氟氯化物和純氟化物兩大體系。為了減少熱損失,降低電耗,減少電解質揮發損失,NaF與AlF3的摩爾比一般控制在1-1.5之間。加入鋇鹽主要是為了提高電解質的密度。使之介於精鋁密度(2300kg/m3)和陽極鋁銅合金密度(3200-3500kg/m3)之間(2700kg/m3)。NaCl可提高電解質的電導率,並防止在陰極上生成高熔點的BaF2。氟氯化物電解質因初晶溫度較低,電導率較高而多被採用。
原料
為由原鋁(待精煉的鋁)和銅組成的陽極合金,含銅33%-45%,熔點為823K。銅在理論上不消耗,它的作用是提高合金密度達到與電解質、高純鋁分層的目的。精煉過程中陽極合金的鋁不斷地消耗,銅含量不斷地提高,因此要定時往陽極合金中補充原鋁,使其保持所要求的含鋁量。精煉過程中矽、鐵等雜質在陽極合金中積累,到矽量達5%-7%、鐵量達3%-5%時,在加料室的低溫處呈固相殘渣析出。固相殘渣的主要成分是FeAl3、Fe2SiAl3和FeSi2Al4,要定期從料室中撈出。
技術經濟指標
槽電壓一般為6V左右,其大小由極間距控制。每天須補充電解質以調整極間距,進而達到調整電解溫度的目的。電解槽容量一般從8kA到30kA,還有高達75kA的。電流效率一般為9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