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銎
- 拼音:qióng
- 詞性:名詞
- 解釋:斧頭上裝柄的孔
銎〈名〉 斧頭上裝柄的孔 [the hole on axe for installing a handle]1 銎,斤斧穿也。——《說文》。段玉裁注:“謂斤斧之孔所以受柄者。” 後泛指農器...
銎內戈,中國古代兵器-三種戈的一種。...... 銎內戈,中國古代兵器-三種戈的一種。中國古代兵器-三種戈的一種,其製造方法比曲內戈和直內戈複雜,是在“內”部鑄...
蔡銎,男,北宋權相之一蔡京的兒子。...... 武松殺死蔡銎後,被犯重罪死於牢中(水滸傳中為在六和寺以終天年。其實死於牢中)[1] 參考資料 1. 真實的武松是江...
商代,帶銎銅戈,1985年1月5日厡康鄉西華村鄧存法手中徵集。...... 商代,帶銎銅戈,1985年1月5日厡康鄉西華村鄧存法手中徵集。中文名稱 帶銎銅戈 館藏地...
西周魚國人首青銅銎[qióng]內鉞,出土於寶雞竹園溝13號墓。鉞身長方形,舌形刃較寬,有明顯的磨損痕跡。通長14.3厘米,刃寬7.8厘米,內長2.6厘米,寬3.3...
手形銎銅戈可能作儀仗器使用,裝柄後如操生殺權力之手。器物構思巧妙,造型奇特,集裝飾效果與實用功能於一體,為中國青銅器所罕見,顯示了滇人的豐富想像力,是滇...
戟端為人頭像,深目高鼻,拖發蜷須,臉頰有“W”形紋身,可能為鬼方、獫狁等族人形像。人頭表剌刃,頷部有橢圓形銎,長鬍三穿,援斜出如鉤,有脊棱。援基飾一...
此展品為漢代器物,出土於藍田縣孟村鄉雙水村。高8厘米,寬7.5厘米 。鐵質,長方銎,弧刃,鋤頭殘斷。現收藏於藍田縣蔡文姬紀念館。 ...
通體略呈長方形,蛇頭形銎,半圓形銎口,刃部齊平,鏟身下段起脊,分三叉直至刃部。...... 通體略呈長方形,蛇頭形銎,半圓形銎口,刃部齊平,鏟身下段起脊,分...
商雙系帶銎青銅鉞[yuè]為商雙系帶銎青銅鉞,1989年出土於江西新乾大洋洲,通長14.2厘米,刃寬8.7厘米,肩厚0.5厘米,重205克。其上為扁圓管狀銎,延至體上部,...
兩肩殘缺,尖足,圓拱形襠方銎。布面為薄片,正背兩面對稱飾三邊平行的凸線紋。是中國最早的金屬鑄片。對了解春秋時代的貨幣形態商品交換等,提供了實物證據。現...
西漢滇國豹銜鼠穿銎銅戈,高27厘米,出土於雲南晉寧石寨山,現藏在雲南省博物館。該戈無胡、無穿、方內,銎呈橢圓形,援與銎部形成交叉形狀,前鋒收縮略呈梯形。...
西漢 豹銜鼠銎戈,長27厘米,肩圓銎,飾雙旋紋及圓圈紋。...... 豹銜鼠銎戈編輯 鎖定 西漢 豹銜鼠銎戈,長27厘米,肩圓銎,飾雙旋紋及圓圈紋。...
西漢四獸穿銎銅斧,高17.2厘米,雲南晉寧石寨山出土;...... 西漢四獸穿銎銅斧,高17.2厘米,雲南晉寧石寨山出土; 銎部裝飾有回紋、旋紋、齒紋及圓圈紋等圖案,...
西漢孔雀踐蛇穿銎銅斧,高16厘米,雲南晉寧石寨山出土。為直柄穿銎式,銎部扁圓,與斧身成丁字形。銎兩側布滿花紋,有回紋、旋紋、齒紋及圓圈紋等。...
商銎內式錯金目紋青銅戈,通長25厘米,寬9.02厘米,重593克。...... 商銎內式錯金目紋青銅戈,通長25厘米,寬9.02厘米,重593克。中文名 商銎內式錯金目紋...
銎口把壺壺式之一,唐中期流行。...... 銎口把壺壺式之一,唐中期流行。中文名 銎口把壺 類別 陶瓷術語 形狀特徵敞口翻沿,鼓腹,平底,肩腹問置一個六角形的...
乳丁紋三銎刀,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北京昌平白浮村出土。...... 乳丁紋三銎刀,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北京昌...
西周乳丁紋三銎刀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紀中期-公元前10世紀中期) 北京昌平白浮村出土 長24.4厘米 此刀背上有三銎孔,銎內穿木柄縱貫整個刀背。這種刀背裝木...
青銅斧是繼新石器時代大量使用的石斧之後出現的砍伐工具。流傳到後世的不少,形狀主要有以下幾種:一,體較長,刃平直或略呈弧形,圓銎。二,寬身,弧刃,圓銎,近似...
它們在構造上基本相同,都由前膛、藥室和尾銎構成,是元時期軍隊的重要裝備。同火槍相比,火銃的使用壽命長,發射威力大。明王朝建立後,由軍器局和兵仗局專造碗口銃...
考古發掘中發現的戈絕大部分只剩青銅鑄的戈頭(通稱的“戈”即指戈頭)。戈一般分為三種形式:直內戈、曲內戈和銎內戈。現今出土在殷墟西區出土的二十一件直內...
與上面銅銃不同的另一類銅銃,口徑比較上一類小得多,一般口內徑不超過三厘米,銃管細長,銃尾也向後有銎孔,可以安裝木柄。最典型的例子,是一九七四年在西安...
這把乾隆寶刀是細長的S型,刀柄是精品新疆和田玉打造,刃鋒至尖處略上翹,刀銎鍍金鏤雕,刀靠近銎處有金、銀、銅絲鑲嵌的花飾及雲龍紋,另有金銀絲裝飾框內嵌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