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鈷礦提鈷

銅鈷礦提鈷

銅鈷礦提鈷(extraction of cobalt from cop-per-cobalt ore)是指用火法、濕法或二者聯合的工藝從銅鈷精礦中生產金屬鈷或其化合物的冶金過程。20世紀90年代前,銅鈷精礦和高品位氧化銅鈷礦大多採用全火法流程處理,已發展到用經過焙燒-浸出-電解沉積的火法-濕法聯合流程處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銅鈷礦提鈷
  • 外文名:extraction of cobalt from cop-per-cobalt ore
  • 學科:冶金工程
  • 領域:能源
  • 範圍:冶煉
  • 釋義:用火法、濕法或二者聯合的工藝
簡介,發展簡史,火法-濕法聯合流程,鈷的回收率,

簡介

銅鈷礦提鈷(extraction of cobalt from cop-per-cobalt ore)是指用火法、濕法或二者聯合的工藝從銅鈷精礦中生產金屬鈷或其化合物的冶金過程。20世紀90年代前,銅鈷精礦和高品位氧化銅鈷礦大多採用全火法流程處理,已發展到用經過焙燒-浸出-電解沉積的火法-濕法聯合流程處理。

發展簡史

非洲中部薩伊和尚比亞邊境地區蘊藏的銅鈷礦儲量約占世界陸地鈷總儲量的25.7%。所產銅鈷礦經選礦獲得氧化銅鈷精礦和硫化銅鈷精礦,前者含銅25%、鈷1.5%~2.0%,後者含銅40%、鈷3%~4%。薩伊和尚比亞的鈷產量分別占世界鈷產量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火法-濕法聯合流程

硫化銅鈷精礦通常採用火法-濕法聯合流程處理,先經流態化硫酸化焙燒。焙燒溫度約1033K,銅和鈷轉化成可溶性氧化物和硫酸鹽,鐵轉化為不溶性赤鐵礦。焙砂用銅電解沉積的廢液浸出,同時加入一些氧化礦使浸出液維持在一定酸度。銅進入浸出液,經電解沉積得到陰極銅。電解沉積廢液分流一部分送鈷系統回收鑽。送鈷系統的電解沉積廢液通過加石灰或石灰石控制不同的pH分別除去鐵、銅、鋁等雜質,然後用H2S或NaHS將鎳、鋅等雜質硫化成硫化物沉澱。淨化後的溶液加石灰使鈷生成氫氧化物沉澱。氫氧化鈷再用鈷電解沉積的廢液溶解後送電解沉積車間電解沉積鈷。產出的電鈷經進一步精煉和真空高溫(約1073K)脫氫,其純度可達99. 9%。生產電鈷的電耗為5000-6000kW·h/t。
薩伊的盧易盧(Luilu)和西土魯(shituru)鈷廠以及尚比亞的羅卡納(Rhokana)和謙比希(Ghambi-hi)鈷廠均採用上述的火法-濕法聯合流程處理硫化銅鈷精礦。
氧化銅鈷精礦通常採用還原熔煉法處理,如薩伊的潘達(Panda)熔煉廠採用電爐還原熔煉,以焦炭作還原劑,產出鈷合金再進一步精煉得到金屬鈷。

鈷的回收率

從銅鈷精礦中生產鈷的主要問題是鈷的回收率低,從選礦到冶煉鈷的總回收率為25%-30%,其餘70%-75%的鈷有一半進入選礦尾砂,另一半進入銀冶煉爐渣損失掉,因此,提高鈷的回收率是銅鈷礦提鈷需待解決的重大課題。尚比亞曾研究過從含鈷2.5%的銅轉爐渣中回收鈷的方法,該法採用碳熱還原,產出含銅20%-25%、含鈷10%-15%的合金,接著採用加壓浸出,然後從浸出液中回收鈷。比利時霍博肯一奧維佩爾特冶金公司(MHO)也曾進行過類似的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