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欽

銅欽

銅欽是藏傳佛教所特有的銅管樂器之一,主要用於盛大慶典或召集見臣民。據藏文史書和有些早期壁畫記載,銅欽早在公元十世紀以前就在西藏出現。銅欽分別用紅銅、銅、黃銅和銀製作。銅身分上、中、下三節, 上面兩節能放在下面最粗的一節中,吹奏時拉長,在固定場合吹奏時放在木製銅架上,依仗行進或臨時場合吹奏扛在人肩上。銅欽一般約長3米左右,最大的可達五米以上,音色低沉而威嚴,在西藏銅管樂中體形最大,音量最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銅欽
  • 類型:銅管樂器
  • 別名:大法號
  • 起源時間:公元十世紀
  • 用途:盛大慶典或召集見臣民
  • 出現地點:西藏
  • 寓意:大號、大法號
翻譯,典故,

翻譯

銅欽的“銅”字藏文中指號或號角,“欽”藏文意為“大”,銅欽意為大號,是藏傳佛教樂器中兩個主要的具有代表性的旋律樂器之一,也是藏傳佛教寺院樂隊的主要樂器之一。也有人譯作“大法號”,這可能是銅欽使用於宗教活動場合,由寺院僧人演奏之故,而在藏文原意中並無“法”的意義。

典故

據藏文史籍中的記載和阿里古格王朝遺址紅廟的壁畫,銅欽這一樂器早在公元11世紀就已經出現在中國西藏阿里地區。成書於公元16世紀的藏文史書《賢者喜宴》記載,公元1042年,“阿底峽在芒域貢塘(3)住了一年,然後來到了布讓(今阿里普蘭縣),尊者強曲韋用盛大的儀式進行迎接,為歡迎專門製作了過去從未見過的黃銅號”。並且在阿里普蘭湟吾拉山上迎請阿底峽時首次奏響。據藏文史籍中記載,由於銅欽的巨大聲響,把當時馱運物品的騾馬驚得到處亂竄。這就是銅欽的最早出現。
阿里古格王朝遺址紅廟的壁畫中描繪了慶祝王宮宮殿落成的盛大慶典場面,其中就有僧俗吹奏銅號的場景。從壁畫中反映,當時阿里地區流行不同樣式的銅號3種,這3種銅號都是直銅號,與銅欽相比較體積小很多,說明當時阿里地區是一個各式銅號比較盛行的地區,這就為產生銅欽這樣的超級巨型的能演奏簡單旋律的吹奏樂器提供了一個基礎。
古格宮堡是從10至16世紀不斷修建起來的,公元16世紀被拉達克軍隊毀壞後,再無修復,其中紅廟毀壞。可見,公元11世紀在阿里古格盛行各式銅號,在此基礎上產生、形成的銅欽是藏傳佛教音樂的創造,銅欽與一般的直銅銅號有根本的區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