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山區新星中學,位於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黃集園盤道往南50米。學校占地面積30863㎡,校舍建築面積6496㎡。現有教學班26個,在校學生1500人,教職工120人,專任教師80人,其中專科學歷20人,本科60人,合格學歷達100%,教師資格證書合格率100%;配齊全專職英語、體育、藝術、信息技術等學科教師。學校按照《民辦教育促進法》有關規定,依照“銅山縣社會力量辦學辦公室”的有關要求,明確依法辦學的方向和目的。我校有符合國家要求的辦學場所,有適應當地經濟發展的辦學章程,有符合法規要求、體現國家教育方針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做到依法治校、科學治校,規範辦學行為,培養優秀人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銅山縣新星中學
- 所屬地區:徐州市
- 類別:公立中學
- 教職工:120人
辦學歷史,辦學條件,辦學成果,文化傳統,
辦學歷史
銅山區新星中學,位於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黃集園盤道往南50米。學校占地面積30863㎡,校舍建築面積6496㎡。目前學校形成堅持依法治校、科學治校,形成了教育教學管理最佳化,教職工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的局面。
辦學條件
創建教育現代化學校,有力地促進我校按照省Ⅱ類標準,配備了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音樂室、美術室等專用教室,建造了高標準的可容納500人的報告廳。有學生用電腦73台,教師每人一台筆記本電腦;12個班安裝多媒體教學設備,2個專用多媒體教學室;添置了音樂、美術、體育器材和實驗室器材;圖書室藏書24874冊。基本做到各室齊全、配套完善。目前學校固定資產以達813萬。
辦學成果
學校本著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我校努力最佳化常規管理,突出內涵發展,科學發展。在實踐中提升幹部隊伍管理能力,建設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培養遵紀守法勤奮學習的學生,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是穩步提高。學校先後獲得了“開放活潑嚴謹有序,質疑解惑,分層教學”等稱號,2007年我校學生杜聰榮獲徐州市中考狀元。此後,2008年至今學校每年考入四星級高中人數均在260人以上。贏得了上級領導和學生家長的滿意,產生了良好的社會信譽。
學校按照《民辦教育促進法》有關規定,依照“銅山縣社會力量辦學辦公室”的有關要求,明確依法辦學的方向和目的。我校有符合國家要求的辦學場所,有適應當地經濟發展的辦學章程,有符合法規要求、體現國家教育方針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做到依法治校、科學治校,規範辦學行為,培養優秀人才。立足學校師資水平實際,抓好抓實教師的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做到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提高備課質量;落實“低耗高效”課堂教學活動,開展多媒體課堂教學探究,人人上好多媒體實驗課和優質課;充分發揮教學骨幹的示範作用和帶頭作用,上好示範課;調動教研組長的積極性,紮實地進行教學研究,提升本組成員的上課水平。不懈實踐和努力,近幾年我校青年教師迅速成長。
根據本校實際,制定並逐步完善了各項制度,促進管理制度系列化、規範化,使學校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健全教職工上下班和工作紀律,對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布置和批改、輔導學生、考試等做出明確規定,對班主任挑選、加強班級管理、了解學生諸方面,都做到細化量化考核。健全數學質量考核制度,確保教學的中心地位,激勵教師致力於教學,實施結構工資與獎勵相結合,鼓勵教師奮發向上。健全財產管理、教育收費和財務管理制度。做到責任明確、有冊有據,按國家規定收費,收支費用公開透明,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監督。
文化傳統
學校領導班子的管理水平決定一所學校的優勢。學校一是增強領導成員為教職工學生服務的意識;二是明確分工、各司其職;三是加強協作、相互配合;四是鼓勵倡導成員在乾中學管理,在學管理中增才幹;五是保證幹部隊伍的穩定性和先進性。促進學校管理的科學化、高效化。
教師是保證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主力軍。我校形成了以校長副校抓教師、師徒工作,以教務處、教科室抓教師業務提升工作的良好格局。針對新招聘教師業務生疏、水平不高的實際問題,既組織他們聽學老教師的課,學會備好課,又經常聽他們的課,耐心指導他們在教學中磨練,到外地學習教學經驗。不斷地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和教育教學水平。
學校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腳踏實地落實素質教育,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從而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加強學習上級檔案,注重學習教育理論,推進更新教學觀念,提高看對素質教育、課程改革的認識;樹立公平辦學思想,部分快慢班,不辦重點班,按規定編班;執行課程標準,開齊上足課程,控制學生在校時間和作業量。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辦成學生滿意家長歡迎的學校。調動班主任的積極性,發揮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力作用;注重在備課檢查和聽評課中強化教師注重在學科中滲透德育;把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日常行為規範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形式統一起來,既形式多樣又內容豐富,常抓不懈;每學期至少召開兩次家長會,加強溝通,形成家校教育合力;不失時機的開展主題教育講座等活動,豐富校園生活。
結合學校實際,認真組織課程改革的校本培訓。新學年新學期都組織教師參加校外培訓和校內培訓,促進教師教學理念更新,鼓勵教師交流教學新思想,撰寫學習體會和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