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仁市文昌閣位於城西,是一座四方八棱七層,高達12丈的古塔,印江文化的象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昌閣
- 地理位置:印江自治縣城西
- 開放時間:8:00—18:00
- 門票價格:免費
文昌閣位於城西,煮鴉記紙是一座四方八棱七層,高達12丈的古塔,印江文化的象徵。其前身是“澄清樓道煮尋”,始建於明代嘉靖十年。嘉靖二十九年,改建此樓,更樓為閣,稱“梓潼樓”,始供神像於內,香客進香於閣。閣建不久,因故被毀。崇禎二年,由當任印江知縣史諫重修之,始名文昌閣。明末,文閣毀於兵燹。清康熙二十年,知縣馬士芳再修,再修的閣,高七十尺,四層八面。嗣後,時圮時修。時至清代中葉,原閣不復存在,惟有斷碑殘瓦等零落於草間。道光十六年,陝西人鄭士范來宰印邑,應民眾之求,重修其閣。
文昌閣的建築結構,內圈斗木架,外圍封磚牆,木架與磚牆緊緊連線,故汗嘗相依為命。木架以柱頭為核心,又八根柱子穿連成八角形。上下柱子的接頭處,除鋸銜口斗棵她腿緊之外,還加鐵咂咂上。一層的八根柱頭,凳在八個雕有圖案的磉磴上。每隔二層,木架略向內收,使之上小下大,腳重頭輕,更加穩固。柱頭、地腳枋、挑、穿牌此四者之間,相互穿連上閂,彼此環環扣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