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露梅(原變種),灌木,高0.3-2米,稀達3米,樹皮縱向剝落。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植株,枝葉,花果,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本種提示,
形態特徵
植株
灌木,高0.3-2米,稀達3米,樹皮縱向剝落。
枝葉
小枝灰褐色或紫褐色,被稀疏柔毛。
葉為羽狀複葉,有小葉2對,稀3小葉,上面一對小葉基部下延與軸匯合,葉柄被疏柔毛;小 葉片橢圓形、倒卵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0.5-1.2厘米,寬0.4-0.8厘米,頂端圓鈍或急 尖,基部楔形或幾圓形,邊緣平坦或微向下反卷,全緣,兩面綠色,被疏柔毛或幾無毛;托葉薄膜質,外被疏柔毛或脫落幾無毛。
花果
頂生單花或數朵,花梗細長,被疏柔毛;花直徑1.5- 2.5厘米;萼片卵形,急尖或短漸尖,副萼片披針形、倒卵披針形或卵形,比萼片短或近等 長,外面被疏柔毛;花瓣白色,倒卵形,頂端圓鈍;花柱近基生,棒狀,基部較細,在柱頭下縊縮,柱頭擴大。
瘦果表面被毛。
花果期6-11月。
生長環境
主要生長於海拔1400-4200米的山坡草地、河谷岩石縫中、灌叢和林中。
分布範圍
主要分布於中國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安徽、湖北、四川、雲南。朝鮮、蘇聯、蒙古也有分布。
本種提示
本種有人列為金露梅P. fruticosa L.的變種,但本種花白色,一般枝葉柔毛較少或幾 無毛,副萼片頂端多圓鈍,常短於萼片,可另立為一種。
功用和藥效同於金露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