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宋大理國銀鎏金鑲珠金翅鳥
- 出土地點:大理崇聖寺三塔主塔塔頂
- 館藏地點:雲南省博物館
- 所屬年代:宋代大理國
- 出土時間:1978年
- 類型:金銀器
流傳歷史,文物特徵,文物鑑賞,文物價值,製作技術,出土環境,重要展覽,
流傳歷史
1978年,文物部門在對崇聖寺三塔整理維修期間,在主塔千尋塔內發現了宋大理國銀鎏金鑲珠金翅鳥。
宋大理國銀鎏金鑲珠金翅鳥現藏於雲南省博物館。
文物特徵
宋大理國銀鎏金鑲珠金翅鳥為銀質鎏金質地,通高18.5厘米,重125克,鳥頭飾羽冠,頸部及尾羽怒張,呈火焰狀,頸細長,羽翅向內卷作欲飛狀,兩爪鋒利有利,立於蓮座之上;鏤花火焰形背光插在尾、身之間,飾水晶珠5粒。
文物鑑賞
宋大理國銀鎏金鑲珠金翅鳥體態雄健圓渾,充滿勃勃生機,工藝細膩,造型精美絕倫。宋大理國銀鎏金鑲珠金翅鳥周身金黃璀璨,光彩奪目,題材選取獨到,構思巧妙至極,造型生動有趣,製作工藝精準。
文物價值
宋大理國銀鎏金鑲珠金翅鳥在雲南省只有這一件孤品,反映了大理人的原始信仰,成為唐宋時期雲南地方文化的重要見證,反映出人們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也代表了大理國金銀器工藝的高超水平,揭示了佛教民族化和地域化的過程,堪稱雲南佛教藝術最具地方特徵的器物,堪稱中國古代金銀器中的珍品。
宋大理國銀鎏金鑲珠金翅鳥套用於金銀器製作不久的鎏金和鑲嵌工藝,足以證明大理國與中國中原地區往來頻繁,該地的金銀製作工藝已經相當發達。
製作技術
宋大理國銀鎏金鑲珠金翅鳥製作時使用了鑄造、捶壓、鏨刻、焊接、鎏金、鎏銀、鑲嵌等多種方法,先將頭、翼、身、尾分別錘刻,之後刻劃出羽毛及各種紋飾,再焊接為整體通體鎏金,最後還要在背光及身體上鑲嵌上水晶珠(身體上的3顆水晶珠出土時已經脫落)。
出土環境
崇聖寺位於中國雲南省大理市點蒼山應樂峰下,建於唐文宗開成元年(836年)。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崇聖寺為兵禍所毀。寺雖毀,但留存下來三座古塔,即著名的三塔,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尋塔。1978年,文物工作者在維修三塔時,在千尋塔塔頂發現了南詔、大理國時期的文物珍品580多件,尤以大理國時期的文物珍品數量最多,內容最豐富,其中就有宋大理國銀鎏金鑲珠金翅鳥。
崇聖寺三塔的主塔名千尋塔,是一座高達69.13米的16層密檐塔,建於唐開成年間(836—840年)。宋大理國銀鎏金鑲珠金翅鳥與舍利盒同是宋代大理國時期(11—13世紀初),重修主塔塔剎時放入,宋大理國銀鎏金鑲珠金翅鳥被發現時,置於一木製經幢內。
重要展覽
2019年4月26日至7月8日,“風花雪月——大理白族的前世今生”展在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開幕,宋大理國銀鎏金鑲珠金翅鳥參加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