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監管通論(上)》是2006年7月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家才。
基本介紹
- 書名:銀行監管通論(上)
- 作者:楊家才
- 出版時間:2006-07-01
- 開本: 16k
銀行監管通論(上)
作 者: 楊家才
出版時間: 2006-07-01 叢 書 名:
原 價: 78.0元 ISBN: 7-5609-3611-3/F·294
印 次: 版 次: 1
字 數: 頁 數:
包 裝: 紙 張:
類 型: 圖書 開 本: 16k
本書系統地闡述了銀行監管的產生和發展,介紹了銀行監管的國際準則和我國銀行監管的發展現狀,系統地概括了20世紀以來銀行監管理論的演進過程,以及目前最新的金融監管理論,並根據我國國情提出了我國銀行業監管的十個行為理論。
目錄
第一章導論(1)
第一節概念(1)
一、金融風險概述(1)
二、銀行監管的定義(3)
第二節對象(4)
一、對銀行機構的監管(4)
二、對銀行業務的監管(9)
第三節目標(13)
一、銀行監管的目的(13)
二、銀行監管的目標(14)
第四節方法(17)
一、預防性監管(18)
二、存款保險制度(22)
三、銀行監管當局的緊急救助(24)
第五節制度安排(25)
一、現代銀行監管的主體——銀行監管機構(25)
二、銀行監管制度的有效補充——金融行業公會(30)
三、銀行監管制度的自律機制——金融機構內部自律機制(36)
第六節法律責任(39)
一、金融法律在銀行監管中的地位和作用(39)
二、銀行監管的法律行為(40)
三、我國銀行業監管法律制度框架(41)
第二章銀行監管的產生與發展(58)
第一節概述(58)
一、銀行的產生和發展(58)
二、銀行產生和發展的理論解釋(59)
三、銀行的缺陷(67)
四、銀行的風險(70)
五、我國銀行業面臨的風險與監管制度創新(74)
第二節銀行監管的國際準則(76)
一、《巴塞爾協定》及其修訂(77)
二、《巴塞爾資本協定》及其發展(81)
三、《新巴塞爾資本協定》(90)
第三節世界各國(地區)銀行監管的基本模式(96)
一、按監管主體劃分(97)
二、按監管目標劃分(98)
三、按監管方式劃分(101)
第一節概念(1)
一、金融風險概述(1)
二、銀行監管的定義(3)
第二節對象(4)
一、對銀行機構的監管(4)
二、對銀行業務的監管(9)
第三節目標(13)
一、銀行監管的目的(13)
二、銀行監管的目標(14)
第四節方法(17)
一、預防性監管(18)
二、存款保險制度(22)
三、銀行監管當局的緊急救助(24)
第五節制度安排(25)
一、現代銀行監管的主體——銀行監管機構(25)
二、銀行監管制度的有效補充——金融行業公會(30)
三、銀行監管制度的自律機制——金融機構內部自律機制(36)
第六節法律責任(39)
一、金融法律在銀行監管中的地位和作用(39)
二、銀行監管的法律行為(40)
三、我國銀行業監管法律制度框架(41)
第二章銀行監管的產生與發展(58)
第一節概述(58)
一、銀行的產生和發展(58)
二、銀行產生和發展的理論解釋(59)
三、銀行的缺陷(67)
四、銀行的風險(70)
五、我國銀行業面臨的風險與監管制度創新(74)
第二節銀行監管的國際準則(76)
一、《巴塞爾協定》及其修訂(77)
二、《巴塞爾資本協定》及其發展(81)
三、《新巴塞爾資本協定》(90)
第三節世界各國(地區)銀行監管的基本模式(96)
一、按監管主體劃分(97)
二、按監管目標劃分(98)
三、按監管方式劃分(101)
四、按監管內容劃分(104)
五、銀行監管模式的發展趨勢(106)
第四節我國銀行監管的發展狀況(110)
一、我國銀行監管的發展歷程(110)
二、我國銀行監管存在的主要缺陷及其對策(114)
三、我國銀行監管的職能定位及其工作要求(123)
第三章銀行監管理論(126)
第一節銀行監管理論的演進(126)
一、銀行監管理論演化的經濟學背景(126)
二、20世紀銀行監管理論的演化(129)
第二節銀行監管必要性的若干理論解說(131)
一、銀行體系脆弱論(131)
二、監管追逐論(138)
三、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的委託代理論(139)
四、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論(143)
五、公共利益論(145)
六、“代表假說”(149)
第三節銀行監管有效性理論的質疑(149)
一、監管成本論(149)
二、監管俘虜論(151)
三、監管供求論(152)
四、監管失靈論(153)
五、監管尋租論(154)
第四節有效銀行監管的界分標準和約束條件(155)
一、有效銀行監管的界分標準(155)
二、有效銀行監管的約束條件(156)
第五節銀行監管的理性選擇(159)
一、監管適度原則(160)
二、監管效能原則(160)
三、監管獨立原則(162)
四、監管制衡原則(163)
五、監管適應原則(164)
六、監管協調原則(164)
第四章銀行監管的行為理念(166)
第一節單一目標理念(166)
一、單一目標理念的理論基礎(166)
二、各國或地區銀行業監管目標的比較(168)
三、單一目標與多重目標(169)
第二節寬進嚴管理念(170)
一、“寬進嚴管”理念的理論基礎(171)
二、對“嚴進寬管”的檢討:銀行審批過細、過程監管過粗(172)
三、樹立“寬進嚴管”理念,重視過程監管(174)
第三節風險評價理念(174)
一、銀行風險的含義(175)
二、銀行風險的特性(175)
三、銀行風險的類型(176)
四、風險識別(181)
五、風險估價(184)
六、當前中國銀行業十大風險苗頭解析(186)
第四節資本約束理念(198)
一、樹立資本約束理念的理論基礎(198)
二、資本約束的基本原則(200)
三、實施資本約束的制度安排(201)
第五節人本監管理念(202)
一、銀行風險的人文特徵(203)
二、銀行監管的人本要求(205)
三、人本監管的主要方法(206)
第六節信息披露理念(209)
一、信息披露理念的理論基礎(210)
二、樹立信息披露理念,完善信息披露內容(211)
三、監管信息披露的基本標準(213)
第七節內部控制理念(214)
一、內部控制理念的理論基礎(215)
二、完善內部控制監管內容(216)
三、樹立內部控制理念,實施內控評級(217
五、銀行監管模式的發展趨勢(106)
第四節我國銀行監管的發展狀況(110)
一、我國銀行監管的發展歷程(110)
二、我國銀行監管存在的主要缺陷及其對策(114)
三、我國銀行監管的職能定位及其工作要求(123)
第三章銀行監管理論(126)
第一節銀行監管理論的演進(126)
一、銀行監管理論演化的經濟學背景(126)
二、20世紀銀行監管理論的演化(129)
第二節銀行監管必要性的若干理論解說(131)
一、銀行體系脆弱論(131)
二、監管追逐論(138)
三、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的委託代理論(139)
四、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論(143)
五、公共利益論(145)
六、“代表假說”(149)
第三節銀行監管有效性理論的質疑(149)
一、監管成本論(149)
二、監管俘虜論(151)
三、監管供求論(152)
四、監管失靈論(153)
五、監管尋租論(154)
第四節有效銀行監管的界分標準和約束條件(155)
一、有效銀行監管的界分標準(155)
二、有效銀行監管的約束條件(156)
第五節銀行監管的理性選擇(159)
一、監管適度原則(160)
二、監管效能原則(160)
三、監管獨立原則(162)
四、監管制衡原則(163)
五、監管適應原則(164)
六、監管協調原則(164)
第四章銀行監管的行為理念(166)
第一節單一目標理念(166)
一、單一目標理念的理論基礎(166)
二、各國或地區銀行業監管目標的比較(168)
三、單一目標與多重目標(169)
第二節寬進嚴管理念(170)
一、“寬進嚴管”理念的理論基礎(171)
二、對“嚴進寬管”的檢討:銀行審批過細、過程監管過粗(172)
三、樹立“寬進嚴管”理念,重視過程監管(174)
第三節風險評價理念(174)
一、銀行風險的含義(175)
二、銀行風險的特性(175)
三、銀行風險的類型(176)
四、風險識別(181)
五、風險估價(184)
六、當前中國銀行業十大風險苗頭解析(186)
第四節資本約束理念(198)
一、樹立資本約束理念的理論基礎(198)
二、資本約束的基本原則(200)
三、實施資本約束的制度安排(201)
第五節人本監管理念(202)
一、銀行風險的人文特徵(203)
二、銀行監管的人本要求(205)
三、人本監管的主要方法(206)
第六節信息披露理念(209)
一、信息披露理念的理論基礎(210)
二、樹立信息披露理念,完善信息披露內容(211)
三、監管信息披露的基本標準(213)
第七節內部控制理念(214)
一、內部控制理念的理論基礎(215)
二、完善內部控制監管內容(216)
三、樹立內部控制理念,實施內控評級(217
第八節維護競爭理念(219)
一、維護競爭理念的理論基礎(219)
二、樹立維護競爭理念,實現公平競爭(220)
三、維護競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221)
第九節鼓勵創新理念(222)
一、金融創新的動因分析(222)
二、樹立金融創新理念,提高運行效率(224)
三、實施金融創新應處理好幾個方面關係(225)
第十節責任追究理念(226)
一、責任追究理念的理論基礎(226)
二、檢討我們過去的監管:責任追究不夠(227)
三、樹立責任追究理念,真正發揮監管效力(228)
四、責任追究應注意的幾個問題(229)
第五章市場準入監管(231)
第一節概述(231)
一、市場準入監管的意義(231)
二、市場準入監管的方式(232)
三、市場準入監管應堅持的幾個原則(233)
第二節機構準入監管(234)
一、機構準入監管的標準(234)
二、機構準入監管許可權的劃分(235)
第三節業務準入監管(236)
一、過去業務準入監管的檢討(237)
二、業務準入監管的內容(238)
三、業務準入監管的重點(239)
第四節高級管理人員市場準入監管(240)
一、高級管理人員準入監管的主要內容(240)
二、高級管理人員準入監管的方式(242)
三、高級管理人員市場準入監管的許可權劃分(244)
第五節金融許可證的管理(245)
一、新管理辦法的優越性(245)
二、許可證管理的內容(246)
下冊
第六章銀行合規性監管(249)
第一節公司治理結構(249)
一、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的意義和基本準則(249)
二、公司治理的監管要求(250)
三、公司治理的現場檢查及評價(253)
第二節內控制度(259)
一、內部控制的目標和遵循的基本原則(259)
二、內部控制的內容(259)
三、內部控制評價(262)
第三節資本充足率(267)
一、資本監管的意義(267)
二、資本充足率的監管要求(268)
三、資本充足率的監督檢查(270)
四、資本充足率的信息披露(271)
第四節撥備(272)
一、撥備的種類和計提原則(272)
二、審慎撥備制度的要求(273)
三、撥備充足性檢查與評估(274)
第五節貸款分類偏離度(276)
一、監測貸款分類偏離度的意義(276)
二、貸款分類偏離度的考核指標(277)
三、貸款分類偏離度現場檢查(277)
四、貸款分類偏離度抽樣檢查的操作程式(278)
第六節貸款遷徙及貸款集中度(279)
一、貸款遷徙分析的意義及框架(279)
二、貸款集中的風險與監管(280)
第七節資產負債比例管理(283)
一、維護競爭理念的理論基礎(219)
二、樹立維護競爭理念,實現公平競爭(220)
三、維護競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221)
第九節鼓勵創新理念(222)
一、金融創新的動因分析(222)
二、樹立金融創新理念,提高運行效率(224)
三、實施金融創新應處理好幾個方面關係(225)
第十節責任追究理念(226)
一、責任追究理念的理論基礎(226)
二、檢討我們過去的監管:責任追究不夠(227)
三、樹立責任追究理念,真正發揮監管效力(228)
四、責任追究應注意的幾個問題(229)
第五章市場準入監管(231)
第一節概述(231)
一、市場準入監管的意義(231)
二、市場準入監管的方式(232)
三、市場準入監管應堅持的幾個原則(233)
第二節機構準入監管(234)
一、機構準入監管的標準(234)
二、機構準入監管許可權的劃分(235)
第三節業務準入監管(236)
一、過去業務準入監管的檢討(237)
二、業務準入監管的內容(238)
三、業務準入監管的重點(239)
第四節高級管理人員市場準入監管(240)
一、高級管理人員準入監管的主要內容(240)
二、高級管理人員準入監管的方式(242)
三、高級管理人員市場準入監管的許可權劃分(244)
第五節金融許可證的管理(245)
一、新管理辦法的優越性(245)
二、許可證管理的內容(246)
下冊
第六章銀行合規性監管(249)
第一節公司治理結構(249)
一、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的意義和基本準則(249)
二、公司治理的監管要求(250)
三、公司治理的現場檢查及評價(253)
第二節內控制度(259)
一、內部控制的目標和遵循的基本原則(259)
二、內部控制的內容(259)
三、內部控制評價(262)
第三節資本充足率(267)
一、資本監管的意義(267)
二、資本充足率的監管要求(268)
三、資本充足率的監督檢查(270)
四、資本充足率的信息披露(271)
第四節撥備(272)
一、撥備的種類和計提原則(272)
二、審慎撥備制度的要求(273)
三、撥備充足性檢查與評估(274)
第五節貸款分類偏離度(276)
一、監測貸款分類偏離度的意義(276)
二、貸款分類偏離度的考核指標(277)
三、貸款分類偏離度現場檢查(277)
四、貸款分類偏離度抽樣檢查的操作程式(278)
第六節貸款遷徙及貸款集中度(279)
一、貸款遷徙分析的意義及框架(279)
二、貸款集中的風險與監管(280)
第七節資產負債比例管理(283)
一、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的概念(283)
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的原則(284)
三、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的監管(284)
第七章銀行非現場監管(287)
第一節非現場監管的內容(287)
一、非現場監管內容設定應遵循的原則(287)
二、非現場監管分析的主要內容(288)
第二節非現場監管的方法(290)
一、採集數據(291)
二、對有關數據進行核對(291)
三、生成監管指標(292)
四、風險監測分析(293)
第三節報告的撰寫(293)
一、基本情況(294)
二、資產流動性的監測與分析(294)
三、資產安全性的監測與分析(294)
四、資本充足性的監測分析(適用於法人機構)(295)
五、收益合理性的監測與分析(295)
六、管理健全性和內控有效性的評估(295)
七、綜合評價與結論(296)
八、需要採取的監管措施(296)
第四節非現場監管報告的運用(296)
一、信息功能(297)
二、預警功能(299)
三、激勵功能(299)
第八章銀行現場監管(307)
第一節概述(307)
一、現場監管的定義(307)
二、現場監管的種類(307)
三、現場監管的作用(309)
四、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管的關係(310)
第二節現場檢查的基本要求(311)
一、現場檢查實施主體必須符合法律規定(311)
二、現場檢查適用的法律、法規和規章要準確(311)
三、現場檢查的程式必須合法(312)
四、現場檢查的形式要合法(312)
第三節現場檢查方法和技術(313)
一、現場檢查的一般方法(313)
二、現場檢查的主要技術(317)
第四節現場檢查的基本程式(328)
一、檢查準備階段(329)
二、檢查實施階段(334)
三、檢查報告階段(342)
四、檢查處理階段(347)
五、檢查檔案整理階段(348)
第九章銀行違規行為的處理(349)
第一節銀行違規行為(349)
一、銀行違規行為的概念和特徵(349)
二、銀行違規行為的類型和表現形式(350)
三、銀行違規行為的危害性(353)
四、銀行違規行為的認定(354)
第二節銀行違規行為的處理(356)
一、銀行違規行為處理的概念、性質和特徵(356)
二、銀行違規行為處理的分類和主要方式(356)
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的原則(284)
三、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的監管(284)
第七章銀行非現場監管(287)
第一節非現場監管的內容(287)
一、非現場監管內容設定應遵循的原則(287)
二、非現場監管分析的主要內容(288)
第二節非現場監管的方法(290)
一、採集數據(291)
二、對有關數據進行核對(291)
三、生成監管指標(292)
四、風險監測分析(293)
第三節報告的撰寫(293)
一、基本情況(294)
二、資產流動性的監測與分析(294)
三、資產安全性的監測與分析(294)
四、資本充足性的監測分析(適用於法人機構)(295)
五、收益合理性的監測與分析(295)
六、管理健全性和內控有效性的評估(295)
七、綜合評價與結論(296)
八、需要採取的監管措施(296)
第四節非現場監管報告的運用(296)
一、信息功能(297)
二、預警功能(299)
三、激勵功能(299)
第八章銀行現場監管(307)
第一節概述(307)
一、現場監管的定義(307)
二、現場監管的種類(307)
三、現場監管的作用(309)
四、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管的關係(310)
第二節現場檢查的基本要求(311)
一、現場檢查實施主體必須符合法律規定(311)
二、現場檢查適用的法律、法規和規章要準確(311)
三、現場檢查的程式必須合法(312)
四、現場檢查的形式要合法(312)
第三節現場檢查方法和技術(313)
一、現場檢查的一般方法(313)
二、現場檢查的主要技術(317)
第四節現場檢查的基本程式(328)
一、檢查準備階段(329)
二、檢查實施階段(334)
三、檢查報告階段(342)
四、檢查處理階段(347)
五、檢查檔案整理階段(348)
第九章銀行違規行為的處理(349)
第一節銀行違規行為(349)
一、銀行違規行為的概念和特徵(349)
二、銀行違規行為的類型和表現形式(350)
三、銀行違規行為的危害性(353)
四、銀行違規行為的認定(354)
第二節銀行違規行為的處理(356)
一、銀行違規行為處理的概念、性質和特徵(356)
二、銀行違規行為處理的分類和主要方式(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