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茶具簡介
一壺好茶,是
茶葉、茶湯、茶具的有機結合。同樣質量的茶葉,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沖泡技術一,泡出的茶湯會有不同的效果。使用好的茶具、掌握科學的沖泡技術,使茶葉的固有品質能充分地表現出來。茶具中,燒水用的水壺是生成茶湯的主要器具,是整套茶具沖泡的根本。根據中國科學院的研究,國內茶具市場的主力仍然是陶瓷和
玻璃器皿,銀茶具的觀賞作用雖然得到肯定但是其突出的實用功效並未為廣大茶友所知。大連中科低碳生活理念提出健康飲茶、科學飲茶的概念。
發展歷史
茶道之道,源遠流長、廣播天下。
日式茶道講究寂靜寥雅之心,於草廬輕舟之上敬而服;注重飲茶之禮和茶之雅意;人歸於茶,茶歸於禪,是謂出世之茶。
中式茶道講究修身養性明哲,書案焚香煮茶。是享受而不是枯寂;注重以茶養人,以茶明心;茶御於人,人樂於茗,是可入世之茶
在這兩種茶道精神的影響之下,茶具也受到影響。故日式茶道愛用鐵壺銀壺,中式茶道早期推崇金銀,但是自從元清兩次漢文化統治終結之後,陶瓷器興盛起來。但是當今世界小別而大同,銀茶具終將找回自己的位置。
風流天子宋徽宗趙佶曾說:“瓶宜金銀” (《大觀茶論》)
“瓶要小者易候湯,又點茶注湯有準。黃金為上,人間以銀鐵或瓷石為之”。(蔡襄 《茶錄》)
張源說:“桑薴翁(陸羽)煮茶用銀瓢,謂過於奢侈。後用瓷器,又不能持久。卒歸於銀。愚意銀者宜貯朱樓華屋,若山齋茅舍,惟用錫瓢,亦無損於香、色、味也。但銅鐵忌之。”(《茶錄》)
銀茶壺自古即流於上流社會,古時以金銀為貴。1987年5月,我國在陝西省扶鳳縣皇家佛教寺院法門寺的地宮中,發掘出大批唐朝宮廷文物.內有一套晚唐僖宗皇帝李儇少年時使用的銀質鎏金烹茶用具,計11種12件。這是迄今見到的最高級的古茶具實物, 堪稱國寶。
人體益處
銀壺煮水時所釋放出的銀離子鈉離子能為人的身體起消毒的作用。有極少量的銀會以銀離子的形式溶解在水中。銀離子能殺菌,每升水中只要含有一千億分之二克的銀離子,就足以使大多數細菌死亡。
沖煮特性
銀壺煮水,能使水質變軟變薄,古人謂之“若絹水”就是說水質柔薄爽滑猶如絲絹。另外,本身潔淨無味,而且熱化學性質穩定,不易銹,不會讓茶湯沾染異味。銀的熱傳導性在所有的金屬中是最突出的,它能夠迅速散發血管的熱量,因此可以有效預防多種心血管疾病。
保養知識
銀壺的鑑賞
茶聖陸羽對水壺有過精闢闡述:“鍑:以生鐵為之……洪州以瓷為之,萊州以石為之。瓷與石皆雅器也,性非堅實,難可持久。用銀為之,至潔,但涉於侈麗。雅則雅矣,潔亦潔矣,若用之恆,而卒歸於銀也”。(《茶經》)此段詳解銀燒水壺之妙處:瓷和石很“雅”,但熱傳導太差,容易炸、碎,不易燒開水。更加,石頭和粗瓷土氣未去,流於觀而疏於用。銀做壺最為潔淨,不會破壞茶的原味,古人以銀為錢,銀壺未免流於奢華失卻茶之本意。今人卻可憑弔古風,一享千年風雅之夢。
銀壺的保養
.銀壺長時間使用後會發黑,這正是純度高的表現,不影響正常使用。
.外表可經常的用擦銀布擦拭,讓銀質的光澤漸漸的展現,如遇發黑情況請使用專業洗銀水擦洗,
.家庭清洗可採用牙膏和檸檬水,擦洗乾淨即可?
.使用後必須保持遠離含硫化合物,避免冷水沖熱壺、高處摔下
.同時要窪意不可壺內沒有裝水的情況下乾燒。
.由於是銀製品,若與硬物撞擊,受到強烈衝擊的話,有可能會留下劃痕,請務必小心!
.請使用電磁爐或光波爐加熱,直接於明火上烘烤容易導致與煤氣木炭中硫反應銀髮黑變黃,影響品相
精品賞析
名稱:銀茶具介紹:盤徑25.5厘米,壺高19.5厘米;杯高5.9厘米,徑3.8厘米。
1969年6月,巴基斯坦航空公司總經理沙——烏——杜拉尼訪華時贈毛澤東。
該套茶具共有8件:六隻杯子,一隻茶壺,一隻茶盤。茶杯為桶形,平口,口稍內斂,腹長度適中,略鼓,下部內收,平底,杯身雕有繁花狀花紋,口部和底部沒有花紋,形成兩道亮箍;茶壺頸部細長,從口部到下部漸內收,青圓頂狀蓋子:蓋子與口部有鏈子相連。腰部偏扁,底部有座,圈足。頸部和腹部相接處無花紋,有一環狀銀片。壺身上花紋與杯身上花紋相同。茶盤為圓形,口外張,平底,盤面花紋與壺、杯花紋相同。整套茶具製作精美,端莊華貴,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當代銀茶具典範
中式氣度裝:此系列系通體採用S999千足銀,由國內知名匠人純手工傾力打造,造型古樸典雅,內斂修意又不失大氣。其中龍紋、碎雲紋兩款更是代表中國參加香港國際展會,取得世界範圍內的評價。
日式典雅裝:此系列通體採用S999千足銀,採用日本平安光玉堂,金祥堂,金精堂,祥雲堂,正平造,佐藤敬清,高橋敬典,菊地政光等等。龍文堂和龜文堂知名的制壺機構,龍文堂門下制壺大師安之介大國,大朗上田林造等流傳工藝,務求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