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銀耳相思鳥滇西亞種
- 拉丁學名:Leiothrix argentauris vernayi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鳥綱
- 目:雀形目
- 科:鶲科
- 亞科:畫眉亞科
- 屬:相思鳥屬
- 種:銀耳相思鳥
- 亞種:銀耳相思鳥滇西亞種
- 定名人及年代:Mayr et Greenway,1938
外形特徵,分布範圍,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
外形特徵
前額橙黃色,頭頂至後頸、臉、眼先和頰黑色,眼後至耳羽銀灰色,後頸下部有一道棕橄欖色、茶黃色或橙黃色領圈,頸側亦為茶黃或橙黃色,其餘上體橄欖灰色,腰部沾綠。尾上覆羽赤紅色,尾羽暗灰褐色或黑褐色,外側尾羽外翈邊緣橙黃或淡黃色;兩翅覆羽與背同色,飛羽暗褐色,除最內側幾枚次級飛羽與背同色外;其餘飛羽外翈邊緣均為金黃色,從第三枚初級飛羽以次的飛羽外翈基部為朱紅色,形成鮮明的朱紅色翼斑。頦、喉、胸朱紅色或橙黃色,其餘下體淺棕色或橄欖黃色,尾下覆羽赤紅色。雌鳥和雄鳥基本相似,但尾上和尾下覆羽多為橙黃色。虹膜紅褐色或褐色,嘴橙黃色或黃色,腳趾黃褐色、褐色或肉黃色。
大小量度:體重♂23-29g,♀22-28g;體長♂153-180mm,♀140-173mm;嘴峰♂14-16mm,♀12-17mm;翅♂70-80mm,♀68-80mm;尾♂69-79mm,♀76-78mm;跗蹠♂23-27mm,♀23-26mm。
分布範圍
主要棲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常綠闊葉林、竹林和林緣灌叢地帶。
生活習性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有時亦成群,特別是秋冬季節。性活潑而大膽,不怕人,常在林下灌木層或竹叢間以及林間空地上跳躍,很少靜棲於樹上,也不遠飛,人常常可以靠得很近。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西藏(墨脫、察隅)、雲南(西北部貢山一帶)
國外分布:緬甸(北部)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營巢於林下灌木上,巢呈杯狀,主要由草葉、草莖、根等材料構成。每窩產卵3-5枚,卵的大小為21-23.4mm×15-17mm。雌雄輪流孵卵,孵化期14天。
已被確定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