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鼓樓坐落在銀川市解放東西街和鼓樓南北街十字路交叉處的鐘鼓樓,又稱“十字鼓樓”、“四鼓樓”,俗稱“鼓樓”。樓總高 36米,占地576平方米。由台基、樓閣、角坊組成。台基呈正方形,邊長24米,高8.5米,用磚石砌築。現為寧夏銀川市重點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銀川鼓樓
- 地理位置:銀川市
- 占地面積:576平方米
- 景點級別:銀川市重點保護單位
簡介,歷史背景,建築意義,保護維修,街道改建,
簡介
歷史背景
鐘鼓樓台基始建於清道光元年(1821年),為寧夏知府趙宜喧主持建造,並手書了洞額石刻題記。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寧夏地方紳商捐資在台基上又建了三層樓梁架,後因“款絀停輟”。直到民國6年(1917年),才由寧夏縣知事余鼎銘接續重建,並在四角增蓋了券棚頂角坊。落成後的鐘鼓樓,曾懸大鐘一口。
結構
由台基、樓閣、角坊組成。台基呈正方形,邊長24米,高8.5米,用磚石砌築。台基四面辟有寬5米的券頂門洞,中通十字,與解放東西街、鼓樓南北街相通。四面洞額有石刻題字,東曰“迎恩”,南曰“來薰”,西曰“挹爽”,北曰“拱極”。東面門洞兩側各闢一券門,南券門額上題為“坤闔”,內為一耳室;北券門額上題為“乾辟”。從北券門沿券砌暗道石階可登至台基之上。台基中心建有十字歇山頂重檐三層樓閣,每層樓閣四面圍以環廊。登臨閣上,扶欄眺望,銀川景色,盡收眼底。樓閣頂脊飾以龍首,中置連珠,呈二龍戲珠之勢,別具情趣。仰觀鐘鼓樓,挑檐飛脊,高聳秀麗,造型生動,頗為壯觀。
建築意義
鐘鼓樓是一座具有革命紀念意義的古代建築物。1926年,國共合作時期,寧夏第一個中國共產黨的組織——中共寧夏特別支部,以及國民黨縣黨部的辦公地址,就設在鐘鼓樓上的東北角坊。1949年9月23日,寧夏解放,9月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九兵團司令員楊得志、政委李志民,以及寧夏地方知名人士,一同在鐘鼓樓上檢閱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入城儀式。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對鐘鼓樓進行了多次加固維修。近年,又在鐘鼓樓四周增闢了環形花壇,樓上建立了黨史陳列室。現在,鐘鼓樓為寧夏銀川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保護維修
從1821年銀川鼓樓開始興建算起,已經193歲的銀川鼓樓,目前正面臨著潮濕的危脅。
2006年春節過後,銀川氣溫有所回升,鼓樓回潮現象出現,四面牆體均不同程度顯現潮濕痕跡。鼓樓東門洞裡面頂部還出現了一條長約三四米、寬能插進一根筷子的裂縫。
鼓樓的主管部門———銀川市文化廣播電視局局長郭正祥說,由於鼓樓處於銀川平原、地下水層較淺和沒有較高地基等原因,裡面為夯築土質的牆體很容易返潮。加上以前維修時在青磚牆體外面抹了一層水泥,牆體裡面的濕氣不能很好地散發出去,回潮情況在春季來臨的時候很明顯。門洞頂部出現裂縫,與鼓樓地基下沉、水層淺、園林部門綠化澆灌有關係。鼓樓外牆底角1米處就是園林部門管理的綠化帶,綠化帶裡面有灌木、花卉、草坪。為保證綠化效果,園林管理部門要不停地澆水,這給鼓樓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鼓樓就像是“坐”在了水盆上,怎能不出現這些危險?
作為寧夏、銀川兩級重點文物單位,鼓樓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一旦損壞則不可修復。
本次維修遵循 “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進行了散水局部維修、台基牆體、台階維修,女兒牆組砌,對連檐、望板、瓦口木、屋面瓦件及地面方磚、四角樓局部進行了維修。對外裝修門窗、花飾進行了修補,內裝修木樓梯、地板、吊頂、牆體進行了維修,同時對外部進行油飾彩繪,對綠化帶做了硬化處理等。
據介紹,配合此次維修,銀川市專門向全國知名畫家徵求到了3幅毛主席畫像,這3幅畫像將輪流在南薰門中間展示。通過此次維修,將把南薰門、玉皇閣等古建築打造成有文化內涵的文化場所。
為迎接奧運聖火的到來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自治區政府對西塔、鼓樓、南門城樓、南關清真寺等古建築,及22條主要街區實施“穿衣戴帽”和“洗臉修面”工程,將歷史和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色調和建築風格中,以展示寧夏新的形象和魅力。 作為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獻禮工程,銀川市兩大古建築——南薰門和鼓樓保護維修工程均已竣工,兩大古建築恢復了嶄新的風貌。
街道改建
2008年銀川解放街改造的同時,鼓樓兩側建兩座地下通道。兩側地下通道長30米,高3.5米,寬6米,兩邊有敞開式的踏步,人行道和機動車間道設隔離欄。鼓樓四周的舊路要拆除重建,同時,鼓樓周圍重新安置燈具,檔次要高,燈要亮,以突出鼓樓附近的風景。解放街民族街到中山街段人行道鋪設大理石板,中山街到清和街段鋪設彩色道磚,建設街全段瀝青重新罩面,南側路面電纜開挖後舊路結構層挖除後重建。原建設街隔離帶內的公交站台拆除後新建兩處港灣式公交站台。
鼓樓兩側地下通道於2008年5月5日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