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盆地及周緣地區深部結構與理論地震活動模擬研究》是依託北京大學,由周仕勇擔任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銀川盆地及周緣地區深部結構與理論地震活動模擬研究
- 項目負責人:周仕勇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依託單位:北京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設定的研究區域是以銀川盆地為中心,含寧夏大部及內蒙阿拉善左旗,經緯度範圍為:北緯35.5-39.5度;東經104- - 108度。依託數字地震技術,利用中國地震局十五台網改造建設的寬頻帶地震台網和北大布設的流動地震測線形成二維台陣,結合我們已獲得的2007年12月20日寧夏大峰礦5499噸爆破75個流動和固定台的觀測資料,用地震學方法探測研究區地殼及上地幔三維精細結構。在此基礎上,結合該地區已有的構造地質學研究及歷史強震空間位置與現代地震活動圖像的統計學研究,以震源機制解及GPS等觀測結果為約束,進行構造運動和地震活動性的數值模擬,給出構造運動活動圖像及強震活動長期發展特徵。建立研究區的活動構造模型,並探索給出強震潛勢的科學判定方法,勾畫出研究區未來強震危險區。項目的開展同時可望為今後在其它地區開展相近工作提供示範,為地震危險性的長期預測研究提供一種新途徑。
結題摘要
利用已布設的寬頻帶流動地震台陣與研究區內中國地震局十五台網改造建設的寬頻帶地震台組成的二維台陣同步觀測1 年的記錄,結合寧夏人工大爆破的75個台的記錄資料,對研究區地殼及上地幔三維結構進行了反演。為提高反演的解析度,我們利用雙平面波擬合法,反演獲得鄂爾多斯地區上地幔岩石圈的速度結構。結果顯示,短周期瑞利波相速度異常與地表的構造特徵吻合較好,中長周期的瑞利波相速度可以反映出上地幔岩石圈的速度異常分布以及構造特徵.由研究區20~125s的瑞利波相速度分布圖可以反演得到地表到地下200km 範圍內的三維剪下波速度結構.結果顯示,鄂爾多斯塊體內部穩定均一,活化或改造的痕跡不明顯;鄂爾多斯塊體西南緣受到青藏高原的強烈作用,有大量地幔物質流動的痕跡存在;中央轉換帶下超過200km 深度存在地幔物質上涌,可能與太平洋板塊的俯衝和青藏高原板塊的擠壓有關.在此基礎上,結合該地區已有的構造地質學研究及歷史強震空間位置與現代地震活動圖像的相關研究,以震源機制解及GPS 等觀測結果為約束,進行了構造運動和地震活動性的數值模擬,給出構造運動活動圖像及強震活動長期發展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