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山和菜宴

鉛山和菜宴

鉛山和菜宴是一種流行於江西省上饒鉛山縣境內的一種傳統宴席。當地關於和菜宴的歷史起源眾說紛紜,有的說是科舉失意的秀才在河口鎮開酒肆時創造的,有的說是文人廚師從朱公廟的藥膳簽中得到靈感創造的,也有的說因博弈活動而形成,較為可信的是起源於鉛山民間交際習俗“打平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鉛山和菜宴
  • 分類:美食
歷史淵源,主要菜品,菜品特色,所獲榮譽,

歷史淵源

鉛山和菜宴的歷史起源歷來眾說紛紜,有的說是科舉失意的秀才在河口鎮開酒肆時創造的,有的說是文人廚師從朱公廟的藥膳簽中得到靈感創造的,也有的說因博弈活動而形成,較為可信的是起源於民間交際習俗“打平伙”。
“打平伙”是鉛山縣舊時集體會餐的一種付費方式,源於原始生產狀態下人們獲得獵物後歡慶勝利成果的儀式。在江西省各地,“打平伙”並不少見,一群人聚在一起,每個人湊份子打牙祭,就是“打平伙”最常見的形式。“打平伙”滲透於各行各業,重在隨緣、趣味相投、自願參與,人數不定,三五人、七八人、十多人都行。
古代鉛山手工業、商業繁盛,在各地碼頭忙活的船夫、縴夫、挑夫、漁民等不計其數。平日裡,他們忙於繁重的體力活,閒暇時便約上三五同事,尋一家特色“館子店”,胡聊身邊瑣事、亂評天下大事,逗樂解饞一團和氣。漸漸地,這種原屬於民間貧苦勞動者的聚餐方式滲透到了富庶商人之間,最終形成了“和菜宴”。

主要菜品

鉛山和菜宴最初是商賈及匠人之間為共商大事、解決矛盾而產生的宴席,漸漸地廣泛流傳於民間,演變成和衷共濟、和氣致祥的宴席,體現了中國傳統“和文化”。為處處體現“和文化”,鉛山和菜宴在製作過程中凝聚了民間智慧,所有菜餚都以“和”命名。
如“春和景明”,其實是一道常見的排骨,菜名出自范仲淹的文章,寓意政通人和、社會和諧。廚師獨具匠心地將排骨擺盤成拱橋形狀,再配以鮮花綠葉。又如“和氣生財”,由豬小腸、豆腐、豆芽、蘿蔔和筍等食材製成,當地俗稱“髮菜”,以五種食物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寓意五行不缺、興旺發達。再如“和衷共濟”,由肉、蛋卷、野菜、豆腐製成,蛋卷代表紙,野菜葉代表茶葉,因為茶和紙是鉛山傳統支柱產業,此菜包含和衷共濟、共同發展的美好寓意。
除此之外,鉛山和菜宴還有一團和氣、因和得偶、和仙慶余、琴瑟和諧、政通人和、年和時豐、五德唱和、泰和天下等代表性菜品。

菜品特色

鉛山和菜宴歷史悠久,其特色總結起來就是:有葷有素、有冷有熱、有鹹有甜、有酸有辣,形成了五行、五味、五色俱全,蘊含五行哲學思想的風水格局宴。具體而言,就是講究主葷、花葷、素菜、湯類四種搭配。其中,主葷以雞、鴨、魚、肉等為主料製成,花葷是用肉食配炒菜,素菜就是時令蔬菜,湯類品種豐富,依時令而變。

所獲榮譽

2018年,鉛山和菜宴在中國首屆贛菜美食節上被評為“最佳展台創意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