鈹污染主要來源於鈹合金生產、以鈹合金生產儀表、製造X射線管螢光燈,以及人工放射性元素生產。
鈹的主要用途,我國鈹的主要污染物來源,環境水平及人體暴露,環境水平和人體暴露,暴露途徑,毒性閾值,生物效應,在動物和人體內的代謝動力學比較,代謝及其產物,體內和體外效應,人體效應,人體健康防治措施,人體防護,健康監測,泄漏應急處理,滅火方法,
鈹的主要用途
鈹和鈹的化合物主要用途有:原子能反應堆的中子減速劑,反射體材料和中子源;作為散熱、隔熱和吸熱的輕金屬材料,用於宇宙航空工業;鈹合金如鈹銅、鈹鋁合金,用於製造各種精密電子儀表等的零件;製作耐高溫陶瓷製品;用作X管球的透光片和光學鏡體材料。
我國鈹的主要污染物來源
鈹污染主要來源於鈹合金生產、以鈹合金生產儀表、製造X射線管螢光燈,以及人工放射性元素生產。每年由人類活動排入環境中的鈹約144t,其中來自燃煤的為123t,約占85.4%;來自燃油的為12t,約占8.3%;來自鈹及鈹化合物生產和加工的為9t,約占6.3%。由礦物燃料帶進環境中的鈹比重雖大,卻很分散。
環境水平及人體暴露
環境水平和人體暴露
鈹廣泛存在於空氣、水體、沉積物、土壤、食物以及菸草中。
關於鈹在食物中含量的調查資料很有限。鈹在食物中的含量較低,豆類為10mg/g灰重(0.07mg/kg鮮重);洋白菜為30mg/kg(0.23mg/kg鮮重);蛋類為6mg/kg(0.05mg/kg鮮重);奶為20mg/kg(0.17mg/kg鮮重);海魚為21~23mg/kg(10.6~10.9mg/kg鮮重);麵包為120mg/kg乾重;萵苣為330mg/kg;西紅柿為240mg/kg;土豆為170mg/kg。在農作物中含量範圍為0.3~2.5mg/kg乾重。
在天然水中鈹的氧化物溶解度極小,英國淡水中含鈹0.01~1mg/L,平均值為0.3mg/L。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報告,在飲水中鈹的品質濃度範圍為0.02~0.17mg/L,均值為0.1mg/L。APHA的報告顯示,在美國飲水中鈹的質量濃度範圍為0.01~0.7mg/L,均值為0.013mg/L。聯邦德國的調查表明,在飲水中鈹的質量濃度範圍<0.05mg/L(檢出限)至0.009mg/L,均值為0.08mg/L。
土壤中含鈹量為0.01~40mg/kg,平均值為0.3mg/kg。
一般人群主要是從食物和水中攝入鈹,而從空氣中吸入則不是主要途徑。由於食物中含鈹量的調查資料不夠充分,所以人群從食物中每日攝入量不易確定。根據英國的調查,每日從食物中的攝入量估計低於15mg。EPA的估算是每日鈹的總攝入量為422.8ng,其中大部分來源於食物(120ng)和飲水(300ng),而從空氣和灰塵中的來源是很少的。但是職業暴露人群主要是經呼吸道吸入。
暴露途徑
呼吸吸入、食物和飲水攝入。
毒性閾值
土壤溶液含鈹超過0.5mg/L才會引起植物中毒,因此與動物相比,鈹對植物的毒性要低得多。作業場所空氣中鈹濃度超過0.1mg/m3時,即可引起急性中毒;超過1mg/m3,短時接觸即可使人中毒(我國規定最高允許濃度為0.001mg/m3)。
生物效應
在動物和人體內的代謝動力學比較
吸收/分布/排泄
吸收:職業暴露人群中鈹主要以粉塵或煙霧的形式,經呼吸道侵入人體。口服時,鈹的吸收量很低,因為不溶性的鈹化合物很少能在胃液中被溶解,而可溶性鈹化合物大部分在胃腸道內形成磷酸鹽而沉澱,不被吸收。此外,部分鈹鹽還可以與蛋白質反應而產生沉澱。一般認為吸收量不超過口服量的0.2%。鈹不能經完整的皮膚侵入體內。由外傷侵入的鈹及其化合物只在局部組織引起作用,但經創傷表皮入體的鈹量比經無創傷表皮要大50倍。
分布:吸入可溶性鈹鹽(如氟化鈹、硫酸鈹)時,主要沉積於骨骼系統;而吸入不溶性鈹鹽(如氧化鈹)時,則主要滯留於上呼吸道和肺;靜脈或肌內注射膠體鈹時,首先沉積於肝臟,然後部分排出,部分移入骨中;隨食物攝入硫酸鈹時,除胃腸道、肝臟和骨骼外,其他組織基本上無鈹。
排泄:鈹主要經腸道排出,部分可經腎排出。
代謝及其產物
吸收後的鈹,可能以磷酸鈹和氫氧化鈹的形式輸送。鈹能與血液或淋巴液中的蛋白質結合。
體內和體外效應
鈹為全身性毒物,跟鈹相比,鈹的化合物的毒性更大,吸入不溶性鈹鹽常滯留於呼吸道、肺和肺淋巴結;可溶性鈹化合物主要蓄積在肝和骨骼。吸收的鈹鹽化合物從尿中排出慢,可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故可溶性鈹毒性較強。急性鈹中毒引起非特異性呼吸道化學性炎症和全身中毒,存在明顯劑量效應關係,還與鈹化合物的溶解度和酸性強度有關,溶解度越大,酸根離子越強,化學性炎症越嚴重。慢性鈹中毒是由細胞介導的遲髮型變應性疾病,以非乾酪性肉芽腫形成為病理特徵的多系統損害,肺部病變最為嚴重,接觸劑量與病情不一定平行。慢性中毒時,鈹作為半抗原在肺中與一些未知蛋白質結合,致敏輔助T淋巴細胞(TCD+),TCD+啟動巨噬細胞,並加速其分化,成為上皮樣細胞。由於鈹很少被排泄,這種免疫反應持續,形成肉芽腫。由肉芽腫中上皮樣細胞和淋巴細胞產生的纖維基因因子產生膠原,最後結疤、萎縮,導致肺功能障礙。鈹致皮炎也具有變態反應性質。
鈹毒性的大小,取決於入體途徑、不同鈹化合物的理化性質及實驗動物的種類。例如硫酸鈹半數致死劑量(LD50)對小鼠經口為100mg/kg,靜脈注射為0.5mg/kg,腹腔注射為200mg/kg;對大鼠經口為98mg/kg,靜脈注射則為7.2mg/kg。氧化鈹靜脈注射的半數致死劑量(LD50),大鼠為11.2mg/kg,兔為1~2mg/kg,狗則為5~20mg/kg。一般而言,可溶性鈹的毒性大,難溶性的毒性小;靜脈注入時毒性最大,呼吸道次之,經口及經皮毒性最小。
急性毒性:急性鈹中毒與鈹化合物的種類有關。例如低溫煉製的氧化鈹、氫氧化鈹等鈹鹽均能引起急性鈹中毒。
慢性毒性:含鈹的螢光粉及高溫煉製的氧化鈹則多引起慢性鈹中毒。除在動物肺臟可見肉芽腫結節外,肝臟普遍出現肝細胞腫脹變性、脂肪變性及小灶性肝細胞壞死等。含鈹量不高的各種鈹合金仍可引起鈹肺。生殖毒性、胚胎毒性和致畸性:未見經口染毒對生殖毒性、胚胎毒性和致畸性的研究報導。有一些研究都是通過胃腸外染毒以觀察鈹的生殖毒性和胚胎毒性。通過靜脈注射染毒小鼠,發現鈹不易穿過胎盤。在小鼠妊娠期腹腔注射硫酸鈹,發現染毒小鼠的後代出現行為改變。
致癌性:鈹能誘發某些動物的惡性腫瘤,如兔的骨肉瘤,大鼠的肺瘤,甚至個別猴的肺癌等。但至今尚未證實鈹對人有致癌作用。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職業性鈹暴露引起肺癌超額危險度的增加,但這些結果受到了抨擊,目前尚不能下結論。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依據動物實驗資料,把鈹及其化合物放入2A組,屬於人類的可能致癌物。
人體效應
鈹及其化合物的粉塵、煙霧能引起人體很多器官的急性或慢性中毒。急性中毒是在短時間接觸或吸入大量毒物引起的,病症包括接觸性皮炎,皮膚潰瘍,眼結膜炎,呼吸系統的鼻黏膜炎、咽炎、支氣管炎、化學性肺炎等。慢性中毒是遲發性的,發病時間可遲至接觸毒物後20a,主要表現為肺部的長期延續性病變。
急性毒性作用
急性鈹中毒幾乎均僅見於職業接觸人群,如從事鈹冶煉加工、原子能、航天、製造精密儀表、耐高溫陶瓷和光學鏡體材料的接觸鈹作業者。作業場所空氣中鈹濃度超過0.1mg/m3時,即可引起急性中毒;超過1mg/m3,短時接觸即可使人中毒(我國規定最高允許濃度為0.001mg/m3)。急性中毒的致毒機制主要與鈹干擾多種酶的活性相關,由於鈹能拮抗鎂離子,故被鎂啟動的酶系,如鹼性磷酸酶、葡萄糖磷酸復位酶、透明質酸酶及三羧酸循環中的脫氫酶等,均易被抑制,但三磷腺苷酶和琥珀酸氧化酶等卻可被啟動,至於這些酶活性的改變與中毒病理改變之間的具體聯繫,尚有待闡明。急性鈹中毒主要損害呼吸系統,尤以肺的病理改變明顯,但除呼吸系統外,尚有全身症狀和肝損害等表現。吸入後至出現症狀的潛伏期長短懸殊頗大,主要與空氣中毒物濃度密切相關,短者數小時,長者可達1~2個月甚至更長,一般在吸入大量鈹之後3~6h發病。
中毒症狀:多為金屬煙熱樣的表現,惡寒、發熱,體溫可升至39~40℃,伴頭昏、頭痛、咽痛、全身酸痛、鼻塞、胸部緊迫感、咳嗽和全身乏力等,持續數小時後全身大汗,體溫漸降至正常,其他症狀亦隨之緩解。潛伏期越短者此類症狀越明顯,長者則體溫可較低,但其他症狀仍比較突出。部分病例可伴眼結膜炎及皮損(皮炎、鈹潰瘍及肉芽腫)。
呼吸系統損害:起病症狀緩解後,經數日至2周的緩解假愈期,出現以呼吸系統為主的病損。輕者多為急性支氣管炎症狀,有全身不適、乏力、低熱、頭昏、頭痛、鼻咽刺癢灼熱、胸悶、胸痛、咳嗽、咳痰、氣短、呼吸不暢等症狀,體檢兩肺可有乾性囉音,X線檢查有肺紋理增多及紊亂,亦可無明顯改變;重者呈肺炎甚至肺水腫表現,陣發嗆咳、呼吸困難、咯血性痰、體溫升高,呼吸、脈搏均增快,甚至缺氧出現發紺,體檢雙肺有廣泛乾濕囉音,胸部X線檢查可見肺門陰影擴大,兩肺野散在多發性斑片狀或雲絮狀浸潤病灶,甚至出現大片緻密陰影,以中下肺葉居多。
肝臟損害:部分患者於發病後15~20d逐漸出現黃疸,肝大而有壓痛,相應伴有噁心、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症狀。肝活組織檢查肝細胞有點狀壞死、嗜酸性變,間質有炎性浸潤和纖維化,肝竇Kupffer細胞增生等。
慢性毒性作用
主要是金屬鈹及其氧化物所引起的肺內瀰漫性肉芽腫性病變,病程很長,最終可發生呼吸衰竭。慢性鈹肺患者,絕大多數過去並無急性鈹中毒病史,接觸鈹及其化合物的時間與發病似無明確關係。
慢性鈹中毒常因長期吸入氧化鈹、含鈹磷光劑和金屬鈹引起。起病緩慢,一般在接觸鈹後數年,甚至10a才發病。臨床表現主要為乏力、消瘦、食欲不振、胸悶、胸痛、咳嗽、氣急;後期出現肺氣腫、缺氧、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病情常因勞累、呼吸道感染、妊娠、手術、創傷等誘因加重。胸片肺野可見瀰漫性細小的顆粒陰影,較多分布的結節伴肺門淋巴結增大;或整個肺野紋理增多,呈現網狀交織結構,其中可夾雜顆粒和結節陰影。晚期因廣泛纖維化,使肺門上提,葉間裂移位或發生氣胸。肺功能檢查可有通氣功能明顯減退,換氣功能障礙,一氧化碳彌散功能和動脈氧飽和度下降。
皮膚病變包括皮炎、皮膚潰瘍和肉芽腫。鈹皮炎系接觸性或過敏性皮炎,分布在暴露部位以及用手抓被鈹污染的部位,呈紅斑、丘疹或皰疹,有燒灼感和劇癢,脫離鈹後3~7d消退。鈹潰瘍多發生在手、腕、前臂等處易擦傷部位,潰瘍周圍組織增生,邊緣隆起、堅硬,中心凹陷,狀如鳥眼,一般經1~6個月癒合,留瘢痕。鈹肉芽腫是因鈹化合物進入皮下、致深層肉芽腫形成,並緩慢生長;或由鈹潰瘍周圍皮膚逐漸生長,遮蓋潰瘍面,下面發生皮膚肉芽腫。
人體健康防治措施
人體防護
(1)呼吸系統防護:可能接觸其粉塵時,作業工人應該佩戴頭罩型電動送風過濾式防塵呼吸器。必要時,佩戴隔離式呼吸器。
(2)眼睛防護:必要時可採用安全面罩。
(3)身體防護:穿連衣式膠布防毒衣。
(4)手防護:戴橡膠手套。
(5)應注意個人衛生:工作時穿戴工作服和鞋帽,工作後淋浴,工作服嚴格處理,不任意攜帶出廠外,並最好用機器洗滌。
(6)接觸鈹者均須定期進行體格檢查。每半年或一年一次,重點應注意X線胸片、體重、肝功能和呼吸功能的改變等。
(7)其他:工作現場禁止吸菸、進食和飲水。
(8)就業禁忌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喘息、肺氣腫、活動性肺結核等;明確的慢性肝臟疾患;慢性腎臟疾患;心臟病。
健康監測
對鈹及鈹化合物作業工人進行上崗前和定期健康檢查,及時發現就業禁忌證和早期發現鈹中毒病人及時處理。
泄漏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避免揚塵,小心掃起,轉移回收。
滅火方法
消防人員必須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離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風向滅火。
滅火劑:二氧化碳、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