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鑽鉧潭,在西山西。其始蓋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東流;其顛委勢峻,盪擊益暴,齧其涯,故旁廣而中深,畢至石乃止;流沫成輪,然後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畝。有樹環焉,有泉懸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門來告曰:“不勝官租、私券之委積,既芟山而更居,願以潭上田貿財以緩禍。”
予樂而如其言。則崇其台,延其檻,行其泉於高者而墜之潭,有聲潀然。尤與中秋觀月為宜,於以見天之高,氣之迥。孰使予樂居夷而忘故土者,非茲潭也歟?
作品注釋
本文寫於唐憲宗元和四年(809)。鈷鉧(gǔ mǔ):熨斗。鈷鉧潭:形狀象熨斗的水潭。也有學者認為鈷鉧是釜鍋。
冉水:即冉溪,又稱染溪。
其顛委勢峻:其:指冉水的源頭。顛,水頭,委,水末,這裡指上游和下游;勢峻,水勢峻急。
盪擊:猛烈衝擊。益暴:更加暴怒。
齧(niè)其涯:齧,咬。涯:邊沿。這裡指侵蝕著岸邊。
有樹環焉,有泉懸焉:環:環繞。焉:在那裡。兼指代詞。懸:自高處而下。有樹環繞在潭上,有泉水從高處流入潭裡。
輪:車輪般的漩渦。
以余之亟(qì)游:以:因為。余:我。亟:經常,多次。因為我經常去遊玩。
款門:敲門。
不勝官租私券之委積:不勝:承擔不了。券:私人借據,債務的借據。委積:累積的壓力。承受不了官家租稅和私人債務的重壓。
芟(shān):割草。芟山:割草開山。
更居:搬遷居住的地方。
貿財以緩禍:貿財:以物變賣換錢。緩禍:緩解目前災難。這裡指解救稅債之災難。
崇其台:崇:加高。其:指示代詞,這裡指潭。加高潭邊的台沿。
延其檻:檻:欄桿,這裡指延長那裡的欄桿。
行其泉於高者墜之潭:墜之潭:使之墜入潭中。這裡指引導那些高處的泉水,使之墜落到潭裡。
潨(cōng)然:形容淙淙水流聲。
尤與中秋觀月為宜:尤其是在中秋晚上賞月更為適合。
於以見天之高,氣之迥:於以:於此,在這裡,原文譯為在這裡可以看見天空的高遠,感受到空氣的清爽。
行其泉二句:疏導高處的泉水使其墜落入潭中,發出了悅耳的聲音。
迥:遼遠。這裡指氣清才望的遠。
居夷:住在夷人地區。
作品譯文
鈷鉧潭,在西山的西面。鈷鉧潭水是冉水從開始大概南邊奔流下來,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東流去;鈷鉧潭頭尾水勢峻急,更加激盪,侵蝕岸崖,所以邊緣廣闊而中部水深,最後遇有石頭停下來;水流形成的旋渦像車輪翻滾以後,慢慢流去。清澈而平靜的水面有十畝多。四周樹木環繞,上有泉水流下。
山上有居住者,因我多次來遊玩,剛一敲門就來告訴我:“(我因為)無法負擔越欠越多的官租私債,(沒辦法),想在山上鋤草開荒,並願意賣掉我潭上的田,暫時緩解一下債”。我很高興答應了他的話。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欄桿,疏導高處的泉水使泉水墜落入潭中,發出了悅耳的聲音。特別是到了中秋時節賞月更為合宜,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視野更加遼遠。是什麼使我樂於住在這曠野而忘掉故土?莫非是這鈷鉧潭 ?
作品賞析
鈷鉧潭,位於
永州市芝山區柳子街旁的愚溪之中。《鈷鉧潭》詩是柳宗元的一首佚詩,康熙版《永州府志》(劉道著主修、錢邦芑編纂)和清末版《
湖南通志》均有記載。但各種版本的《
柳宗元集》均未收錄。據雷運福先生考證,該詩是柳宗元在永州所作八愚詩之一。該詩以鈷鉧潭為題,以溪喻人,運用“愚公移山”的典故,以“南國”與“北山”對舉,“智”與“愚”對舉,是柳宗元遭貶心情的真實寫照,也體現了柳宗元的“智”“愚”觀。詩中回答了將冉溪改名愚溪,取愚丘、愚泉、愚溝、愚池、愚潭、愚亭、愚島等八愚的本質與思想來源,與《愚溪詩序》、《
愚溪對》的內涵相一致。“潺潺只自如”的溪水,是愚公挖山不止精神的體現,也是“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詩為古體,與五言絕句《
江雪》的寫法相似,其意境寬廣,用典自如。
作者簡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東(今山西永濟),世稱柳河東。自幼聰明好學,21歲考取進士,26歲又考中博學宏詞科,被任命為集賢殿正字。803年(貞觀十九年),柳宗元在做了一段時間的藍田尉後,被調回朝中任監察御史里行。805年(永貞元年),柳宗元被擢為禮部員外郎,積極參加了
王叔文領導的革新運動。革新失敗後,同年九月,柳宗元被貶為邵州刺史,途中改貶為永州司馬。815年(元和十年)病逝於柳州刺史任上。有《
柳河東集》、《柳宗元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