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英語b英語bell)

鈴是我國最早出現的青銅樂器亦是最重要的青銅樂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鈴
  • 含義:一種樂器
  • 發聲原理:撞擊
  • 形狀:鐘狀
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遺址中曾出一單翼鈴,器壁薄,形體較小,橫截面似單葉,兩側傾斜作矩形,頂部有半環形紐。這種單翼鈴在安徽地區也偶有發現。鈴líng來青“一鈴鐺。二鈴鐸。”,越南語linh,金尼閣lîm,鄭張尚芳《上古音系》reeŋ;英語bell[bel]“n.1.鈴、鐘。2.鐘聲;鈴聲。3.鈴狀(或鐘狀)之物。”;原始姬語為*lamc。《說文·金部》:“鈴,令丁也。從金從令,令亦聲。”鈴*lamc在漢語中的演變如下:鈴*lamc>*lam>*lem>金尼閣lîm, 鈴*lem之反讀為*mel、m置換為b之*bel即是英語bell。中國青銅樂器鐸鐃鉦鐘皆似鈴,均是在鈴的基礎上發展而來;這些青銅樂器的讀音皆源自鈴*lamc。
鐸duó定鐸“一古樂器。形如大鈴。宣教政令時,用以警眾者。文事用木鐸,金鈴木舌;武事用金鐸,金鈴鐵舌。《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鐸通鼓。’註:‘鐸,大鈴也,振之以通鼓。司馬職曰:司馬振鐸。’二風鈴。”,越南語đạc,金尼閣tǒ,王力《同源字典》,鄭張尚芳《上古音系》l'aag。鐸為撞擊樂器,盛行於春秋戰國時期。《說文·金部》:“鐸,大鈴也。軍法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兩司馬執鐸。從金睪聲。”傳世有銘的鐸並不太大,有舌,振之以發聲。《國語·吳語》:“王乃秉枹,親就鳴鐘、鼓、丁寧、錞於、振鐸。”故鐸應是一種軍陣的樂器。又《周禮·夏官·大司馬》:“群司馬振鐸,車徒皆作。”可知鐸之具體用於軍旅和田獵。鐸形體似鐃,但比鐃小,鉦體短闊,口部呈凹弧形,頂部有長方內空的銎,用以納木柄。馬承源《中國青銅器》收錄有兩例:一、外卒鐸,腔內有小環為舌,口部甚曲似鐘於。二、郢卒鐸,不附舌,口部曲勢較淺。鐸是大鈴,鈴*lamc中的-m脫落後之*lac相當於鄭張尚芳之l'aag。比較龍:金尼閣《西儒耳目資》lum(濁平、上聲)、英語dragon、突厥語lū、回鶻語luη、波斯文luy,可知漢語-m、英語-g、突厥語零尾、回鶻語-η、波斯文-y相對應。鈴*lam當有*lag之變體形式。鄭張尚芳稱:“眾所周知,定母跟以母間有密切通諧關係,所以蒲立本(1973)、包擬古(1980)、白一平(1992)、潘悟雲(2000)都乾脆擬定上古*l到中古一、四等變d-、三等變j-。”(《上古音系》第139頁)中古的許多定母(d)字來自上古的來母(l)。*lac 或*lag 中的l-音轉為定母d-即是中古鐸之讀音(支讖譯cak為作(精箇、精鐸),支謙譯maḥ(P.mak)為莫(明鐸))。
鐃鉦鐘和鈴鐸外形相似,區別僅僅是發音方式不同。鐃鉦鐘是靠敲擊外表發出聲音,鈴鐸則是靠搖動鈴舌撞擊內表而發聲。鐃náo娘餚(鄭張尚芳《上古音系》rŋaaw),又稱為鉦和執鐘。它的體似鈴而稍大,口部呈凹弧形,鐃體橫截面呈闊葉片,兩側角尖銳,底部置有一中空圓管狀的短柄,與體腔內相通,柄中可置木段。有的鐃之柄很短,用手難以握牢;所謂“空圓管狀的短柄”實為管銎。《說文》:“鐃,小鉦也。軍法,卒長執鐃。”又《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鐃止鼓”這是說鐃是退軍時用以指示擊鼓的。然在殷墟的墓葬中,有數例出土三個成組鐃,大小相次,據實測音頻為962.42HZ、996.42HZ、1174.4HZ,不能演奏完整的樂曲,而是與其它樂器相配合的節奏性打擊樂器。從這情形來看,商周的鐃不單用於軍旅,且可用於祭祀和宴樂。殷墟婦好墓出土有五柄成組合的鐃,這是至今發現鐃組合的最高數字。鈴*lamc>*lam>*naw,或鈴*lamc>*lam>*dram>*dyaw>*nyaw即是娘餚之鐃。鐃*dram演變為古英drēam‘歡樂,音樂,聲音’。鐃放大後為鉦。鉦的形體似鐃,而比鐃高大和厚重,考古學者俗稱為大鐃。鉦的形體鼓部短闊,體部似兩瓦相復狀,口部呈凹弧,兩側尖銳,底(舞)部正中有一管狀甬(柄),甬與鉦體內腔相通,甬近舞部上,或有一寬凸棱(即旋)。使用時,口部向上,柄插入木柄座中。使用長木柄穿越鉦體即是開口向上之‘中’。目前發現的最大個體是1983年湖南寧鄉縣月山鋪出土的一件鉦,通高103厘米、重222.5公斤。也有形體較小、重量在幾公斤至十幾公斤之間者。鉦zhēng照清:“一古樂器名。1.亦名丁寧。形似鐘而狹長,有長柄,用時口朝上,以槌敲擊。行軍時用以節止步伐。二鐘體正面而偏上處。”,越南語chinh,金尼閣chīm,鄭張尚芳《上古音系》tjeŋ。丁dīng端清、zhēng莊耕,金尼閣chēm、çēm、tīm;寧níng泥青,金尼閣nî。*dram>*tram>*tyim>照清之鉦tʂēŋ,*dram>*tram>*trim>*timrim>丁寧*tim-nim。甲骨文無鐃鉦字,容庚《金文編》收有大量的鐘、僅有一例鉦、未收錄有鐃字。然馬承源主編《中國青銅器》收錄有商代晚期鐃、鉦。鐘是西周和東周的青銅打擊樂器。鐘的形式是從鐃演化而來,基本形式是在兩側尖銳的扁體共鳴箱上部的平面上,有一個可懸的柄。鐘和鐃鉦的最大不同是懸掛在樑上的,鐃鉦則是由木柄固定在插座上的。鐘是從開口向上的‘中’(即鐃鉦)發展而來的,因此其讀音也源自‘中’(鐃鉦)。鐘zhōng照锺“一樂器。”,越南語chung,金尼閣chūm,王力《同源字典》tjiong,鄭張尚芳《上古音系》tjoŋ;英語bell;波斯語qadah(革得黑),拉丁文campana‘大鐘’。梵語ty-被譯成照母,按金尼閣ūm來表示锺韻,古漢語的鐘可擬作*tyum/*tʂum。鈴*lamc>*lam>*dram>*drum>中*trum>锺*tyum(*tʂum)。英語drum[drʌm]“n.1.鼓。2.鼓狀物。3.(裝液體的)大桶。4.似鼓的聲音。vt.1.打(鼓),擊(鼓)。2.有節奏地擊打。3.灌輸,鼓吹,反覆講。4.(鳥、昆蟲等)翅膀發出的嗡嗡聲。vi.1.打鼓,有節奏地敲擊。2.鼓吹。3.擊鼓似地響;鳴響。”鼓gǔ見姥“一樂器。圓柱形中空,兩面蒙皮,擊之發聲。”,越南語cổ,金尼閣kù,王力《同源字典》ka,鄭張尚芳《上古音系》kwaa?;波斯語duhul(堵戶勒)指樂器鼓、大鼓、(伴笛子的)小鼓,拉丁文tympanum指手鼓。鼓亦出自鈴:鈴*lamc>鐸*lac>*cal,*ca(l)即漢語的鼓(*ka)也。
甲骨文並沒有鈴字,令也不表示鈴。甲骨文中象形鈴的是今之主體A。今jīn見侵“一現在。二現代。三這,此。”,越南語kim,金尼閣kīn,鄭張尚芳《上古音系》krɯm,英語modern、now。《說文·亼部》:“今,是時也。從亼, 古文及。”徐中舒主編《甲骨文字典》解字:“象木鐸形,A象鈴體,-象木舌。商周時代用木鐸發號令,發令之時即為今,引申而為即時、是時之義。《說文》:‘今,是時也。從亼從, 古文及。’《說文》說形不確。又甲骨文告、舌、言、曰等字均象仰置之鈴形,與今當同出一源。”A即鈴也。今字多出的一橫(在A之下面或右側)象徵鈴聲,鈴發出鈴聲時為今。今和鈴同源:鈴*lamc>*caml>今*kam/*kim。支謙譯kam為今(見侵.越南語kim)、譯kum為金(見侵.越南語kim,鄭張尚芳krɯm),康僧會譯(v)śam、安世高譯sim為深(審侵.越南語thâm);古漢語侵韻當為*am,在後漢三國時期音轉為*um、*im,最終為金尼閣im(現代漢拼ing)。鈴*lamc>*lam>*naw>now[naʊ]“adv.1.現在,目前。2.此刻,馬上。3.在當前的情況下;到現在。4.(在敘述中)然後,下面。5.[表示命令、肯定、懷疑等]。n.此刻,現在。conj.既然,由於。”(英語now的讀音和漢語鐃的讀音相同),鈴*lamc>*lamr>*malr>*madrr>modern['mɒdən]“adj.1.[用在名詞前]現代的;近代的。2.新式的;現代化的;時髦的。3.現代使用的。”。英語present“現在,目前”“現存的,現在的,目前的”源自*rem·send,*rem為漢語之鈴、它在英語中變作*mre>pre。
鈴(A)發出的聲音(今)加跪跽之人即是令。令lìng來勁“一命令。二法令。三時節。四官名。五善,美好。六對別人親屬的敬稱。七詞調、曲調名。”、líng來清、來青“八使。九如果。十通‘鴒’。(十一)通‘瓴’。(十二)複姓。見‘令狐’。”、lián來仙“見‘令居’。”,越南語linh、lệnh、lạnh、lịnh,金尼閣lî,王力《同源字典》lieng,鄭張尚芳《上古音系》reŋs(來清)、reŋ(來清)、reeŋs(來青)、reeŋ/riiŋ(來青)、ren(來仙),英語order、command、decree。《說文·卩部》:“令,發號也。從亼卪。”徐中舒主編《甲骨文字典》解字:“從A從卩,A即(今)之省,(今)象木鐸形,A為鐸身,其下之短橫為鈴舌。古人振鐸以發號令,從卩乃以跪跽之人表受命之意。《說文》:‘令,發號也。從亼卩’”令之讀音出自A(鈴)。令和鈴為同一音節,差異僅僅在聲調上,令之讀音顯然出自鈴。康孟祥、竺大力譯rañ為連(來仙)、曇果譯為蘭(來寒),鈴*lamc音轉為*lan即是來仙之令。鈴*lamc>令*lamr>*marl>*mordr>*wordr>order['ɔ:dər]“n.1.順序,次序。2.訂購;訂單;訂購的貨物。3.治安;次序。4.命令;指示。5.有條理,整齊。6.宗教團體,修道會。7.(榮譽)勛位;勳章。8.匯票,匯單。9.[生](動、植物的)目。10.(社會)階級,等級。11.種類。12.[律](法院等的)決議。13.(古希臘或羅馬建築的)柱型,柱式。vt.1.訂購;預定;點(菜等)。2.命令,指令。3.調整,理順。vi.1.下命令。2.訂購;點菜。”鈴*lamc>鐸*lac>鐸*dac=鐸*dacr>*decr>decree[dI'kri:]“n。1.政令;法令。2.[律]裁定;判決。3.[宗]教令;天命,天意。vt.1.命令;頒布。2.裁定;判決。3.注定。vi.1.頒布命令。2.規定;決定。”鐸*lac產生古諾斯語lag(單數,其複數為log)‘law法律’。鈴令*lamc>*caml>今*kam、金(見侵)*kum、*com。支讖譯man、mañ、mun、康僧會譯mud、mūr、支謙譯muc、māi為文(微文),-mand和日耳曼國王姓名後面的後綴蒙特-mund皆可解釋成“宇文”之文‘君’。令*com+文(君)mand之com-mand本意為“君令”,演變成英語command[kə'mɑ:nd]“n.1.命令;口令。2.指揮權;管轄;控制;指揮。3.部隊,兵團;指揮部,司令部。4.[計]指令,命令。5.掌握,運用能力;控制力。vt.1.命令。2.指揮;控制;統率。3.值得;贏得;博得。4.居高臨下控制(某地);俯瞰。5.擁有,掌握。vi.1.命令。2.指揮;控制;管轄。3.當指揮官。4.居高臨下控制(某地);俯瞰。”比較狗:古漢語*ku,吐火羅語A(焉耆)ku/koṃ、吐火羅語B(龜茲)ku/kweṃ;古愛爾蘭語cū、con(所有格);古英語、古弗里斯蘭語和古撒克遜語hund,哥特語hunds,古北歐語hundr。漢語零尾、吐火羅語零尾、-ṃ、愛爾蘭語零尾、-n、日耳曼語-nd相對應。鈴令*lamc當有*land之形式,*land中的n脫落後之*lad即是原始姬語之率/帥(英語lead)、上古漢語之律(演變成東漢時期的rud、中古漢語lud)。*lad還發展成英語rule。
振鈴發出的響聲叫音。音yīn影侵“一聲音。二樂音,和諧組合的眾聲。三音樂,曲調。四言語,文辭。五音訊,信息。六聲譽。七樹蔭。”,金尼閣īń,鄭張尚芳《上古音系》qrɯm、越南語âm,英語sound[saʊnd]“n.1.聲;聲音。2.聲響。3.電視(或收音機、電影等)發出的音量。4.[~s](英)唱片。vi.1.聽起來;似乎。2.發聲,作響。vt.1.使發聲;使響。2.發…的音。3.用聲音發信號;發布。4.探測水深;測定深度。5.試探,探詢。adj.1.合理的;明智的;正確的。2.健全的;健康的。3.徹底的,完全的。4.精湛的;紮實的。5.酣暢的,香甜的。adv.充分地,酣暢地。”《說文·音部》:“音,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從言含一”。徐中舒主編《甲骨文字典》解字:“象倒置之木鐸及鐸舌之形,與告、舌、言實為一字。”甲骨文‘言’之鐸舌為↑形、上面為倒三角形▼,鐸舌誇張地伸出腔體許多、似一鉞,四周的小點象徵發出的聲音。鈴*lamc>*lam>*aml>*am>金尼閣in。中古英語sun,soun‘sound聲音’(源於古法語son,最終出自拉丁語sonus)>早期現代英語sound。soun加上無詞源根據的詞尾d,最早出現在十五世紀;這個發音和拼寫確立於十六世紀。拉丁語sonus的詞根son-出自鈴的變體形式*land: *land中的l音轉為s、a音轉為o、-d脫落後即是son。
聲的讀音同樣出自鈴*lamc。聲shēng審清“一聲音,聲響。二音樂。三言語,音訊。四名聲。五聲勢。六宣布,宣稱。七古代指揮作戰進退的鉦、鐃和鼓。《國語·晉一》:‘變非聲章,弗能移也。’註:‘聲,金鼓也。章,旌旗也。’八量詞。”,越南語thanh,金尼閣xīm,鄭張尚芳《上古音系》qhjeŋ,英語sound、voice[vɔIs]“n.1.聲音;嗓子。2.[用作單]意見;心聲。3.[用作單]發言權;投票權。4.[用作單]喉舌;代言人。5.[音]歌聲;聲部。6.(風等的)聲音;(動物、昆蟲等的)叫聲。7.[語]語態;語聲。vt.說出;表達。”。《說文·耳部》:“聲,音也。從耳殸聲。殸,籀文磬。”徐中舒主編《甲骨文字典》解字:“從(殸)從(聽),(殸)會叩擊懸磬之意。擊磬則空氣振動,傳之於耳而感之者為聲。”聲既指鉦、鐃、鼓表明聲同鉦、鐃、鼓一樣出自鈴*lamc:鈴*lamc>*lam>*shem>金尼閣xīm,或者鈴*lamc>*clam>*clem>*shem>金尼閣xīm。英語voice亦出自鈴*lamc:鈴*lamc>*malc>*woyc>voice。*clem中的c音轉為溪母kh即是磬之讀音。磬qìng溪徑“一樂器。以玉、石或金屬為材,形狀如矩。二佛寺中敲擊以集僧眾的鳴器或缽型的銅樂器。三身形曲折似磬。四見‘磬控’。五懸而縊殺之。六空,盡。通‘罄’。”,越南語khánh,金尼閣,鄭張尚芳《上古音系》kheeŋs。罄qìng溪徑“一器中空。二顯現。三嚴整。”,越南語khánh,金尼閣,王力《同源字典》khyeng,鄭張尚芳《上古音系》kheeŋs。
鈴聲在遠古是告訴、召喚公民(族人、室人、國人。甲骨文之族是由一旌旗和下面的一矢組成,表示一個作戰單位;族人當是同一戰旗下的戰士。)的信號,因此告、召、喚皆出自鈴。告gào見號“一上報。二語,告訴。三古時休假曰告。四揭發,控訴。五請,求。”、gù見沃“六見‘告朔’”、jú“七訊問。通‘鞫’、‘鞠’。”,越南語cáo,金尼閣kǒ(上有點)、kiǒ(上有點)、káo,王力《同源字典》kuk,鄭張尚芳《上古音系》kuugs、kuug,英語tell。徐中舒主編《甲骨文字典》解字:“甲骨文告、舌、言均象仰置之鈴,下象鈴身,上象鈴舌,本以突出鈴舌會意為舌,古代酋人講話之先,必搖動木鐸以聚眾,然後將鐸倒置始發言,故告、舌、言實同出一源,卜辭中每多通用,後漸分化,各專一義。……又甲骨文曰字亦象倒置之木鐸形,與告、舌、言亦應同源。”從屮。《說文·牛部》:“告,牛觸人。角箸橫木所以告人也。從口從牛。”鈴*lamc>*caml>*cal。《漢書·西域傳》譯喀布爾Kabul/Kābul為高附,高(見豪)對譯Ka/Kā;*cal即見號之告。*cal繼續音轉為*kul>*kuk即是見沃之告。告*cal綴加流音作襯音尾即是英語call[kɔ:l]“vt.1.喊,叫;大聲說出;呼喚。2.稱呼;為…起名字。3.認為…是;把…看成。4.打電話給;發無線電。5.召集,召開;招聘,徵召。6(神等)感召。7.預先制定;正確地預測。8.(紙牌中)叫(某一花色的)牌。9.[體]為(棒球賽)記分;裁定。vi.1.(人)喊叫,呼叫;(動物等)鳴,啼。2.要求。3.打電話;(廣播、通訊中的)呼叫。4.訪問;拜訪。5.(車、船等的)停靠;停泊。6.(紙牌中的)叫花色;吊牌。n.1.喊,叫。2.電話;通話。3.召集,召開;招聘,徵召。4.(自然界的)誘惑。5.號召;召令。6.要求;請求;需求。7.需要;必要;理由。8.[商]通知催交;(在一定的期限內)買股票的權利。9.(短暫的)訪問,拜訪。10.(車、船等的)停靠;停留。11.軍號聲。12.(紙牌中的)叫花色;吊牌。13.[體]得分記錄;判決。14.(鳥獸的)叫聲;(引誘鳥獸而發的)仿鳥獸的叫聲;(用樂器)模仿鳥叫聲。”敲金聲在古代也是告訴神靈的聲音。在古代,月蝕時要敲金。在佛教寺廟進獻時,旁邊的僧侶會敲金。當一天和尚要撞一天鐘。
召zhào澄笑“一呼喚。二招致,引導。”、shào禪笑“三古地名。四姓。”,越南語triệu,金尼閣cháo,王力《同源字典》diô,鄭張尚芳《上古音系》dews、djews,英語call together、convene、summon、召喚call、召回recall。《說文·口部》:“召,[言乎]也。從口刀聲。”。《廣雅·釋詁二》:“召,呼也。”《呂氏春秋·分職》:“令召客者酒酣。”註:“召,請也。”詔zhào照笑“一告。二教訓。三詔書。四召見。五雲南少數民族南詔稱王為詔。”、shào《字彙》市召切音紹“六介紹。通‘紹’。”,越南語chiếu,金尼閣cháo、xàô,王力《同源字典》tjiô,鄭張尚芳《上古音系》tjews,英語(動)instruct、(名)imperial edict。《說文·言部》:“詔,告也。從言從召,召亦聲。”。《一切經音義》六引《字林》:“詔,告也。”《莊子·盜跖》:“父不能詔其子。”《釋文》:“詔,告也。”《後漢書·馮衍傳下》:“詔伊尹於亳郊兮。”註:“詔,召也。”自秦以後,“詔”用來表示皇帝的命令。《史記·秦始皇本紀》:“上尊號王為泰皇。命為制,令為詔。”鈴*lamc>*lam>*la(w)。支讖譯ka為橋(群宵)、憍(溪宵),攝摩騰、竺法蘭譯kāu、曇果譯gāu為憍(溪宵),支謙譯kāu、ko為驕(見宵),安世高譯gav為橋、憍、譯ca為招(照宵),宵小笑為同一韻母的平上去。*la(w)中的a(w)可視為笑韻。安世高譯ḍa為遲(澄脂、澄至)、支謙譯為荼(定模、神麻),支謙譯(v)dha為屠(定模、澄魚),康孟祥、竺大力譯ḍak為特(定德),竺律炎譯ḍā為陀(定歌)、譯ḍo為頭(定侯),支謙譯ḍi為遲、池(澄支、定歌)、持(澄之)、譯dik為持、譯(v)ḍu為樓(來侯),支讖譯(v)ḍū為瑠(來尤)、譯dvī為利(來至),支謙譯(v)dam為藍(來談)、譯di、dī為履(來旨)、譯(v)din、(v)dvi為利(來至),康僧會譯li為遲(澄脂、澄至)、支讖譯為利。*la(w)中的l先音轉為定母d再音轉為端母t後成為刀(端豪)聲之召,l或d音轉為澄母dr後即是澄笑之召*draw;召*draw最終形成越南語triệu、漢語tʂào。詔和召在現代同音了,詔在中古漢語中就已經讀tʂào了。由於安世高譯ca為招(照宵),而宵小笑為同一韻母的平上去,照笑之詔可能出自告*kal/call。晚期古英語ceallian‘cry out大聲呼喚’來自古諾斯語kalla‘call叫,cry喊,summon loudly大聲呼喚’。古諾斯語kalla之-la為襯音音節,kal即漢語的告。告*kal產生喚。喚huàn火貫切(曉換)‘呼叫;召,招之使來;啼叫’,越南語hoán,金尼閣huón,鄭張尚芳《上古音系》qhwaans,英語call out。告*kal之聲母音轉為h、-l替換為-n即是喚。古英語hātan‘call叫姓名,to be called被叫做’的詞根hāt-即漢語的喚huàn。告*kal之聲母音轉為h、-l失落後即是呼。呼hū荒烏切(曉模)‘出氣;召,喚;喊,叫;稱道’、xū‘嘆詞’、huò‘嘆詞,表示憤怒’,越南語hô,英語breathe out、exhale、shout、cry out、call、beep、page。
講、喊亦出自鈴。講jiǎng見講“一和解。二談論。三講習,訓練。四謀畫。”、gòu“五通‘覯’。”,越南語giẚng,金尼閣kiàm,王力《同源字典》,鄭張尚芳《上古音系》krooŋ?,英語speak[spi:k](spoke、spoken)“vi.1.談話,交談。2.說話,講話。3.發言;講話;演講。4.表明;表達。vt.1.說出,講出。2.會說(某種語言)。”、say、tell。《說文·言部》:“講,和解也。從言冓聲。”鈴*lamc>*clam、*cmal(鈴*lamc之反讀),*clam>*kyam>金尼閣kiàm,*cmal>*cbak>speak。古英語sprecan(spræc‘I,he spoke’、sprǣcon‘we,ye,they spoke’、sprecen‘spoken過去分詞’)/晚期古英語specan‘speak說話’(過去時第一、三人稱單數spæc)顯示晚期古英語中曾發生介音-r-的消失。*clam>*ham、*hwam>喊hǎn。喊hǎn呼覽切(曉敢)、呼豏切(曉豏)、下斬切(匣豏)‘嘗味;大聲呼叫’,越南語hàm,鄭張尚芳《上古音系》qhaam?、grɯɯm?、qhrɯɯm?,英語shout、cry out、yell、call。*clam中的l音轉為y、-m脫落或音轉為-w之*cya(w)即是漢語‘叫’。叫jiào古吊切(見嘯)‘呼,喊;鳴’,越南語khiếu,現代英語cry、shout、call、greet。漢語‘叫’在英語中的對應形式是古英語的crāwan‘雞鳴’;crāw-的介音-r-變為-y->-i-就是漢語的‘叫’。古英語crāwan>早期現代英語crow‘雞鳴’,現代英語crow義為‘烏鴉;雞啼聲’‘(雄雞)啼叫;(指嬰兒)歡叫;(因勝利而)歡呼,洋洋自得,幸災樂禍’。古英語crāwan的詞根crāw-為*clam之音轉。古英語cleopian‘call’(過去分詞cleopod)的詞根cleop-同樣也是*clam之音轉。
曰yuē於(喻三)月“一說。二謂,稱為。三助詞。”,越南語viết,金尼閣iuě,王力《同源字典》hiuat,鄭張尚芳《上古音系》Gwad。支謙譯vat、支讖譯vaṇ、haṭh(ḍ)為曰(於月)。《廣雅·釋詁四》:“曰,詞也。”又:“曰,言也。”《孟子·梁惠王上》:“王曰叟。”註:“曰,辭也。”《論語·子路》:“始有,曰苟合矣。”皇疏:“曰,雲也。”《論語·八俏》:“曰使民戰慄。”皇疏:“曰者,謂也。”《論語·憲問》:“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皇疏:“曰者,謂也。”又“曰:‘未仁乎?’”皇疏:“曰者,謂也。”《論語·衛靈公》:“不曰如之何。”皇疏:“不曰,猶不謂也。”《說文·曰部》:“曰,詞也。從口乙聲。亦象口氣出也。”越南語乙(影質)ất。徐中舒主編《甲骨文字典》解字:“象木鐸倒置之形,口為鐸身,一為鐸舌。木鐸倒置,表示振鐸者將發語以告人。《周禮·小司徒》:‘循以木鐸。’《淮南子·時則》:‘振鐸以令於兆民。’故振鐸宣令為曰之本義,與告、言、舌為同源之字。”支讖譯rāt為越(於月、匣末),鈴之變體*land>*lad>曰*vat;或鈴*lamc>*caml>告*cal>曰*vat。由於支讖譯haṭh(ḍ)為曰,古英語hātan‘call叫姓名,to be called被叫做’亦可比對為漢語的曰。曰*vat的詞尾置換為-n即是雲。雲yún於文“一雲的古字。二說。三為,是。四有。五運動。六往來周旋。七代詞。八假如。九語助詞。十通‘芸’。”,越南語vân,金尼閣iûn,王力《同源字典》hiuən,鄭張尚芳《上古音系》Gun,英語say、cloud。支讖譯vajñ、支謙譯hul為雲(於文)。《書·微子》:“我舊雲刻子。”馬註:“雲,言也。”《詩·小雅·何人斯》:“伊誰雲從?”傳:“雲,言也。”《公羊傳·文公二年》:“大旱之日短而雲災。”註:“雲,言也。”《國語·晉語二》:“誰雲救之?”註:“雲,言也。”《荀子·解蔽》:“口可劫而使墨雲。”註:“雲,言也。”曰*vat音轉為*vus/*vui、*ve(支謙譯puṣ為費(敷未、奉未、幫至)、譯ve為韋(於微),安世高譯puṣ、支讖譯bud為沸(幫未),竺律炎譯ve為圍(於微、於未);微尾未為同一韻母的平上去)即是謂。謂wèi於未“一告訴。二評論,談論。三稱為,叫作。四言,說。五勤。六猶‘與’。七通‘為’。”,越南語vị,金尼閣goéi、uéi,王力《同源字典》hiuət,鄭張尚芳《上古音系》Guds/Gluds,英語say、call、name。《廣雅·釋詁二》:“謂,說也。”《楚詞·九章·懷沙》:“人心不可謂兮。”註:“謂,猶說也。”《戰國策·秦策二》:“此乃公孫衍之所謂也。”註:“謂,猶言也。”《荀子·大略》:“子謂子家駒。”註:“謂,言也。”《說文·言部》:“謂,報也。從言胃聲。”
言yán疑元“一說話。二表達,宣說。三言論。四一個字或一句話為一言。五議,約。六助詞。七地名。八姓。”,越南語ngôn,金尼閣iên、niên,王力《同源字典》ngian,鄭張尚芳《上古音系》ŋan,英語speech、word[wɜ:d]“n.1.詞,單詞;字。2.話;言辭,言語。3.(口)談話。4.[用作單]訊息;傳聞;謠言。5.命令;決定。6.諾言;保證。7.[用作單]確切的字眼。8.[~s]歌詞;台詞;爭論。9.[用作單]口令;暗號。10.[電子]字(指在計算機和信息處理系統中作為一個單元的一組字元)。vt.用言辭表達;措辭。”。《說文·言部》:“言,直言曰言論,難曰語。從口[平上帶點]聲。”甲骨文的言和音比較,言之鈴舌上面或下面多出一橫。鈴*lamc>鐸*lac>告*cal>言*ŋan>金尼閣iên(即現代漢拼yán)、niên,鈴*lamc>*lam>*mal>*wodr>word。猶如突厥語bitig‘字母,字母表’源自bit‘筆’(bit為漢語筆的譯音,該詞借自漢語),古英語word‘words字’源自不律*brud(筆),但其訊息、信息義源自鈴聲。警鈴聲會立馬讓人產生警覺,它提供了極為緊迫的信息。語yǔ魚巨切(疑語)‘自言為言,與人談論為語;諺語,成語;語言;辭,句;用以示意的動作’、yù疑御‘告訴;告誡’,越南語ngữ,鄭張尚芳《上古音系》ŋa?;英語language['læŋgwIʤ]“n.1.語言,文字。2.語調,措辭。3.表情達意的方法。4.術語。5.(計算機)語言。6.(用於表達意思或感情的)一套信號(或動作)。”言*ŋan之詞尾-n脫落後便是語*ŋa。language的詞根lang-相當於鈴*lamc,-u古英語陰性名詞-ō變格尾,詞尾-age[用於構成名詞]1.表示行為或狀態,langu-age仍源自鈴*lamc。
舌shé神(床三)薛、匣鎋“一舌頭。二言語。三古代射禮用的箭靶左右伸出的部分。四箕口外伸的部分。五鈴鐸內的錘和管樂器之簧。六舌狀物之稱。”,越南語thiệt,金尼閣xě,鄭張尚芳《上古音系》ɦljed鐸*lac>告*cal>舌*can(乾音)、*hwat(匣鎋)、dʐat(牀薛),鈴*lamc之聲母l音轉為定母后再音轉為t、-mc置換為-ng即是tongue[tʌŋ]。
現代漢字的‘話’從言從舌,但在《說文》中並非如此。話huà匣夬“一言語。二告,告論。三談論,議論。”,越南語thoại,金尼閣hóa,鄭張尚芳《上古音系》groods,英語word[wɜ:d]“n.1.詞,單詞;字。2.話;言辭,言語。3.(口)談話。4.[用作單]訊息;傳聞;謠言。5.命令;決定。6.諾言;保證。7.[用作單]確切的字眼。8.[~s]歌詞;台詞;爭論。9.[用作單]口令;暗號。10.[電子]字(指在計算機和信息處理系統中作為一個單元的一組字元)。vt.用言辭表達;措辭。”、talk。《說文·言部》:“話,合會善言也。從言[氏口]聲。傳曰:告之話言。…籀文諙從會。”《辭海》[氏口]guō:“塞口。《說文·口部》:‘[氏口],塞口也。’段玉裁註:‘《廣雅·釋詁》曰:‘[氏口],塞也。’……凡[氏口]聲字,隸變皆為舌,如括、刮之類。’”《說文·口部》:“[氏口],塞口也。氒省聲。……古文從甘。”氒,《唐韻》居月切音厥jué見月,康僧鎧譯kar為羯(見月);氒的古音可擬作*kar/*kal。[氏口],《唐韻》、《廣韻》古活切音括(kuò見末),康僧會譯mal、支謙譯mat為末(明末),[氏口]的古音可擬作*kal,此即告之古音;話*kal即告也。英語word之“詞,單詞;字”義源自不律*brud‘筆’,word之“話”源自原始姬語的話*kal(即告)。鈴*lamc>鐸*lac>告*cal>話*gal/hwal,話*gal/hwal>*gadr/hwadr>*ward>英語word。比較龍:金尼閣《西儒耳目資》lum(濁平、上聲)、英語dragon、突厥語lū、回鶻語luη、波斯文luy,可知漢語-m、英語-g、突厥語零尾、回鶻語-η、波斯文-y相對應。鈴*lam當有變體形式*lag,此變體形式*lag即鄭張尚芳之鐸l'aag(l音轉為d即是定鐸之鐸)。鐸*lag之反讀*gal為話。
說shuō審薛“一解釋,解說。二告訴,講。三言論,主張。四解釋經文的一種體裁。”、shuì審祭“五勸說別人服從自己的意見。六舍止。通‘稅’。”、yuè喻薛“七喜悅。通‘悅’。”、tuō“八解脫。通‘脫’。”,越南語thuế、thuyết,金尼閣xuě、iuě、xúi、tcǒ,鄭張尚芳《上古音系》hljods(書祭)、hljod(書薛)、lod(以薛),英語speak、talk、say、scold、theory['θIərI]“n.1.理論;原理。2.學說;說。3.看法;意見;推測。”、doctrine。《說文·言部》:“說,說釋也。從言兌。一曰談說。”康僧會譯śud為說(審薛、審祭、喻薛)。鈴*lam(c)的詞尾-m置換為-nd後為*land,*land中的-n脫落後為*lad,*lad中的a音轉為a、o後即是說*lud/*lod;說*lud中的l音轉為ś(sh)即是後漢三國時期的說śud。說*lud/*lod與律rud(支讖譯rud為律(來術))非常接近,這是因為令*lamc的變體形式也是*land。說*lod的反讀*dol發展成英語theory。事實上theory中的-y可視為抽象名詞詞尾,theor中的th讀[θ]、eo讀o時(如古英語heonan‘hence’>中古英語西中部和西南部方言 honne‘hence從此地,從今世’),其讀音非常接近漢語的說。稅shuì審祭“一歷代官府取於民者,或按人口,或按戶數,或按地段,其初皆收谷布帛等實物,概稱賦稅,或省稱稅。二抽稅。三租賃。四釋放,解脫。也作‘說’,又讀為‘脫’。五以財物贈人。六姓。”、tuì《集韻》透泰“七補行服喪之禮。”、tuàn《集韻》透換“八通‘褖’。”、yuè“九和悅。通‘悅’。”、huì“十通‘’。”、tuō《集韻》透末“(十一)解,脫。通‘脫’。”,越南語thuế,鄭張尚芳《上古音系》hljods(書祭),英語tax、duty。英語duty可比對為漢語的稅。鈴令*lamc的變體形式*lad之反讀*dal發展成英語tell[tel]“vt.,vi.①告知;告訴;講述。②說;述;講。③命令;吩咐;叫。④辨別;區別。⑤知道;斷定;決定。⑥奏效;影響…的結果。⑦顯示;揭露。⑧告發。⑨[舊]數;計算。”。tell的“命令”義顯示它和‘令’存在關聯。古英語seċġan‘to say’、ġesæġd‘said過去分詞’>中古英語東南部方言yzed‘said’、中古英語iseʒe‘said被說’。古英語sæġde‘said,say的第一、三人稱單數過去時’>中古英語saide;sæġde中的-de為過去時詞尾。該詞的詞尾原本是-g,在g>i音變後,過去時詞尾-de變成了該詞的正式詞尾;也就是說過去時詞尾-d頂替了原來的詞尾g。said與sæġd相當;可以認為原來的詞尾-ċ(ġ)被過去時詞尾-d頂替了,結果和漢語‘說’具有同樣的詞尾。鈴*lamc>鐸*lac>古英語sæġ-、seċġ->英語say。古英語cweƥan‘say說’亦出自鈴:鈴*lamc>*cmal>cweƥ-。
談tán定談“一對話。二言論。三姓。”,越南語đàm,金尼閣tcân,鄭張尚芳《上古音系》l'aam,英語talk[tɔ:k]“vi.1.講話;談話,交談。2.進行討論。3.(用類似講話的方式)表達思想。4.模仿人說話。5.(非正式)勉強提供信息。6.饒舌,說(別人的)閒話。vt.1.講,說。2.討論;探討。3.說得,講得。n.1.講話;談話。2.(非正式)演講。3.特定的說話方式;語言;方言;行話。4.流言蜚語;空話。5.[常作復]正式會談;商談。6.[用作單]話題;談資。”、chat。越南語的談đàm和英語的舌tongue[tʌŋ]很是接近。《說文·言部》:“談,語也。從言炎聲。”支謙譯(v)dam、支謙譯rām、ram、laṁ為藍(來談)。鈴*lamc>談*dam>tán,鈴*lamc>鐸*lac>鐸*dsc=*dacl>*dalc>talk。英語talk[tɔ:k]和漢語吐的讀音非常接近,兩者應是同源詞。吐tǔ透姥“一從口中吐出。二口頭髮表。三開放,出現。四說話。”、tù透暮“五嘔吐。”、tū,越南語thổ,金尼閣tcu(上、去),王力《同源字典》tha,鄭張尚芳《上古音系》lhaas、lhaa?,英語spit、say、tell。《說文·口部》:“吐,寫也。從口土聲。”吐字、吐話為說。古英語陰性名詞單數主格talu‘tale故事’是由talk‘講,說’派生出來的名詞。中古英語西中部方言telleð‘tell,count,計數,認為’<古英tellan‘to tell,consider計數,認為’、tellaƥ。tell本身具有‘說’和‘計算,數’之意,當是因古人和小孩學數數一樣:邊說邊記。
述shù神術“一遵循。二申述,記述。三道。通‘術’。四冠飾。”,越南語述術thuật,金尼閣xụ(入聲),王力《同源字典》djiuət,鄭張尚芳《上古音系》ɦljud,英語state、relate、narrate。《說文·辵部》:“述,循也。從辵術聲。”支讖譯di為示(神至),安世高譯(v)vat、支讖譯yut、譯ṣit和ṣij為術(神術),康僧會譯grod為拘(見麌)律(來術),支謙譯rud為律(來術)。述和說皆出自鈴*lamc之變體*land的簡化形式*lad。訴sù心暮“一告訴,訴說。二控告。三譖,誹謗。”,越南語tố,金尼閣sú,鄭張尚芳《上古音系》sŋaags,英語tell、relate、inform、complain。《說文·言部》:“訴,告也。從言斥省聲。……訴或從言朔,…或從朔心。”越南語朔sóc。鈴*lamc>鐸*lac>*sa(心暮)、*soc(朔)。訊xùn心震“一問。二審問。三音訊。四勸告,告語。五責讓。六迅速。通‘迅’。”,越南語tấn,金尼閣sín,鄭張尚芳《上古音系》sin/s,英語question、news[nju:z]“n.1.訊息。2.新聞,新聞報導。”。《說文·言部》:“訊,問也。從言卂聲。”鈴*lamc>*lan>*san/*sin>金尼閣sín,鈴*lamc中的l置換為n、a弱化為e、m音轉為w、c音轉為s即是英語news。鈴聲在古代作為軍令的載體,蘊涵著重要訊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