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窯玫瑰紫盆托

鈞窯玫瑰紫盆托

鈞窯,也稱鈞台窯,產於均州(今河南禹縣),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創燒於唐代,興盛於北宋,經歷宋金至元代。以後歷代都有仿造。鈞窯胎質厚重,釉色細膩且華麗奪目、種類之多不勝枚舉;有玫瑰紫、海棠紅、茄子紫、天藍、胭脂、硃砂、火紅,還有窯變。器型以碗盤為多,但以花盆最為出色。 盆托,是用來放置花盆 的底托,用來襯托花盆並防止漏水的器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鈞窯玫瑰紫盆托
  • 年代:北宋
  • 產地:宋代均州(今河南禹縣)
  • 顏色:玫瑰紫,也稱葡萄紫
  • 館藏地點:山東布衣莊氏
藝術地位,用途,形制與特點,

藝術地位

鈞窯,是在柴窯和魯山花瓷的風格和基礎上綜合而成的一個瓷器門類,在宋徽宗時期達到高峰,其工藝技術發揮到極致。無論是呈色還是各種紋理的表現,做到利用窯溫控制窯變和色澤的呈現,後世至今無人能仿造。宋代受理學的影響,反應在瓷器上就是規整對稱,特別是北宋官造鈞瓷,不論文房用具或大型祭器都嚴格遵守這一原則。其勢沉重古樸,釉色厚重奪目,造型端莊大氣,歷史悠久的風格傳承至今。放大鏡觀察,蚯蚓走泥紋,用氣泡一個個串連一體呈立體的爬行狀,青蛙卵紋包裹卵核一摞摞正欲孵化而出。獨特的牛血紋,釉色深紅暗沉,殺氣騰騰,莊重威嚴。北宋官窯鈞瓷的發色和紋理大小和分布,都難以做到人為控制而恰到好處,是北宋瓷藝的最高工藝水平的體現。這批鈞瓷工藝早已失傳,而窯址也隨冰凍積水而下沉。“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可見當時鈞瓷產生的轟動效應。於是各地群相仿效,窯口林立,但至今仍然不得要領。至今,研究文章汗牛充棟,考古窯口不計其數,因都未見過這批北宋官造鈞瓷,也只能是管中窺豹了。1955年,禹縣(今禹州)陶瓷廠開始研製、探索湮沒已久的鈞瓷胎釉的基本配方與燒成技術,不僅燒制出玫瑰紫,海棠紅、天青、月白等傳統色釉,還發展了十多種花釉,並增加了現代日用器皿、藝術陳設瓷等新品種。

用途

宋代的文化藝術發展到了中國古代歷史的巔峰,陶瓷藝術也為了滿足人民生活的需求呈現快速發展。鈞窯作為宮廷和貴族富賈的陳設和祭祀用具,也促進了瓷器生產和設計工藝的不斷提升,成為當時的五大名瓷之一,並為皇家獨寵。
盆托,放置於花盆之下,花架之上,襯托花盆並防止水漏侵蝕木質花架。
不同形制的底托,用來放置不同形狀的花盆。如:海棠式的底托,用來放置海棠花盆;圓形盆托,用來放置桶狀和圓形花盆。

形制與特點

該器物高11厘米,口徑30厘米,上沿外側有23枚鼓釘,外側下沿有16枚鼓釘,底部有11個支釘燒支點,並有大寫“一”符號,意為一號也就是最大號的盆托,用來放置同型號的花盆。外側為玫瑰紅釉色,內側為天青釉色。內側釉色由於年代久遠,釉體呈現龜裂紋,深淺不一。外側釉層肥厚有棕眼狀,但用手撫摸有粘手的感覺,潤滑無比。
盆托的底部有三足,分別有回浪紋修飾。
整個形制恢弘,莊嚴敦厚,用手輕輕敲擊,胎體有沉悶酥脆的聲音。
山東布衣莊氏收藏的鈞窯玫瑰紫盆托的參考照片:
鈞窯玫瑰紫盆托
鈞窯玫瑰紫盆托
鈞窯玫瑰紫盆托
鈞窯玫瑰紫盆托局部釉色圖
鈞窯玫瑰紫盆托
鈞窯玫瑰紫盆托
鈞窯玫瑰紫盆托
鈞窯玫瑰紫盆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