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醛固酮逃逸。
事實證明,單獨醛固酮增多不一定導致持久滯鈉和水腫。連續每天使用醛固酮使細胞外容量擴大時,開始時排鈉減少,但幾天后排鈉回升到對照水平。此現象被稱為“鈉逃逸”或“醛固酮逃逸”。其本質仍未清楚,有人認為是第三因子(第一因子是腎小球濾過率,第二因子是醛固酮)的作用。可能在細胞外液容量擴大到一定程度後,第三因子分泌增多,近曲小管重吸收鈉就減少,直至與醛固酮的作用相平衡為止。目前不少學者認為第三因子就是利鈉激素。
有些學者主張當血容量或有效循環血量下降時,可引起利鈉激素(natriuretec hormone)減少(相反則增多)。此激素有抑制近曲小管重吸收鈉的作用,故稱利鈉激素,並認為此即第三因子。另一些學者則對其存在有懷疑。但近年來一些報導,不僅承認其存在,而且認為是一種低分子物質,其作用至少有一部分是在近曲小管,並且認為上述“醛固酮逃逸”可能是利鈉激素增多所致。因而利鈉激素分泌減少就有利於醛固酮發揮滯鈉作用和水腫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