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針葉蕨屬
- 拉丁學名:Vaginularia
- 界:植物界
- 門:蕨類植物門Pteridophyta
- 亞門:真蕨亞門Filicophytina
- 綱:薄囊蕨綱Leptosporangiopsida
- 目:水龍骨目Polypodiales
- 科:書帶蕨科Vittariaceae
- 拼音名:zhenyejueshu
形態特徵,產地分布,下級分類,
形態特徵
微型,附生。根狀莖纖細,橫走,相互纖纏,被粗篩孔狀小鱗片。葉二列著生,單葉,線形,全緣,具中脈及側脈。孢子囊形成匯生囊群,短線形,著生於葉下面的側脈上,每葉片有1-3枚,無囊群蓋,具隔絲;孢子囊的環帶由14-18個增厚細胞組成。孢子三角圓形,三裂縫,外壁表面紋飾模糊。染色體基數x=15(30)。
產地分布
6種,分布於亞洲熱帶地區。中國有1種,分布於台灣及海南。
屬的模式種:Vaginularia trichoidea Fee
下級分類
針葉蕨 Vaginularia trichoidea Fee
細小,禾草形附生植物。根狀莖細弱,橫走;被粗篩孔狀透明小鱗片,鱗片以基部著生,長約0.5毫米,鑽狀披針形。葉在根狀莖上呈二列排列,相互簇生,長5-12厘米,葉片不育部分寬約0.5毫米,全緣,無毛,中脈貫通整個葉片,有1-2個短小的側脈。孢子囊群著生於葉片下面側脈上,每個側脈上生一個孢子囊群,通常每個葉片有1-2枚孢子囊群,孢子囊群橢圓形,被隆起的中肋和能育側脈外緣隆起的脊由兩側遮蓋,成熟後膨起向外突出於葉邊之外,呈念珠狀;隔絲線形,多分節,頂端細胞幾不膨大;孢子囊環帶由14-16個加厚細胞組成。孢子三角圓形,三裂縫,外壁紋飾模糊。
分布於海南(保亭、陵水)、台灣(屏東)。生於山谷密林中陰濕處石上,海拔700-1400米。也分布於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模式標本采自菲律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