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類。蔡陸仙編輯。成書於1936年。系《中國醫藥匯海》第七編。內容多錄自《針灸大成》和《針灸治療學》。
基本介紹
- 書名:針灸門
- 作者:蔡陸仙
針灸類。蔡陸仙編輯。成書於1936年。系《中國醫藥匯海》第七編。內容多錄自《針灸大成》和《針灸治療學》。
針灸類。蔡陸仙編輯。成書於1936年。系《中國醫藥匯海》第七編。內容多錄自《針灸大成》和《針灸治療學》。...
《中國針灸大成·綜合卷(普濟方·針灸門)》是2021年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叢書系大型針灸學術資料類編性著作,由石學敏院士、王旭東教授領銜全國中醫文獻專家共同整理。全書共分9卷,分別為:經典卷、骨度卷、通論卷、經絡卷、腧穴卷、針法卷、灸法卷、臨證卷、綜合卷,收載針灸類古籍較多的分卷再...
大門,經外奇穴名。出自《千金翼方》。在頭頂正中線,即枕大粗隆高點上1寸;在強間穴後0.5寸,腦戶穴前1寸或後髮際直上3.5寸處取之,與兩耳上緣齊平的高度。主治腦血栓,腦溢血,半身不遂,頭痛,背痛,脫髮,毛囊炎等。沿皮刺0.3-0.5寸,針感以局部脹痛為主,留針10分鐘;灸1-3壯,或溫灸5-10...
《針灸門穴捷要》是2018年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是徐鵬大夫多年對門穴研究的心得體會,也是徐鵬大夫本人臨床運用門穴治療疾病的經驗總結,全書凝結了古代醫學家及多位現代中醫名家的心血。全書共分四章,*章門穴概述、第二章門穴的臨床價值及與陰陽的關係,第三章門穴的臨床套用,第四章臨證...
針灸學(Scienc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研究經絡、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討運用針灸防治疾病規律的一門學科。優點 針灸療法具有適應證廣、療效顯著、套用方便、經濟安全等優點,數千年來深受廣大人民的歡迎,對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貢獻。起源 針灸的歷史悠久。據考證,它起源於我國...
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總稱。針法是指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把針具(通常指毫針)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對人體特定部位進行刺激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刺入點稱為人體腧穴,簡稱穴位。根據最新針灸學教材統計,人體共有361個正經穴位。灸法是以預製的灸炷或灸草在體表一定的穴位上燒灼...
《管氏針灸門牆拾貝》是2021年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選擷管氏針灸醫學流派五代家傳代表性傳承人管家岱、管慶鑫、管正齋、管遵惠、管傲然、管薇薇的經絡辨證經驗、管氏針刺手法、管氏經驗穴、針灸配穴處方學、過梁針等特殊針法經驗和子午流注、靈龜八法的學術見解及臨床經驗精要等。五...
《古典針灸入門》是2010年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法)仁表(Jacques Pialoux)。內容簡介 隨著時代的變遷,古典針灸學中的大量內容或是隱匿於古書中,或是流傳於海外,而中華故土內卻已難現其蹤跡。為了重現這門古老科學的全貌,作者將多年的研究與經驗悉數凝結於此書,其中包括宇宙-人體三層式能量...
《針灸學》是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方劍喬 內容簡介 針灸學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研究經絡、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討運用針灸防治疾病規律的一門學科。針刺療法大約起源於新石器時代,砭石是針具的前身。艾灸起源於原始社會人類學會用火以後。建國後針灸學術發展快。20世紀50年代成立中醫院校、醫院和研究機構...
針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機體正氣及驅除病邪。疾病的發生髮展及轉歸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正邪相爭的過程。針灸治病,就是在於能發揮其扶正祛邪的作用。相關學科 平衡針灸學 平衡針灸學是在繼承傳統醫學的基礎上,吸收現代科學理論而發展起來的一門現代針灸學。是以中醫的心神調控學說和西醫的神經調控學說為理論基礎...
針灸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種獨特的醫療方法,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針灸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種獨特的醫療方法,有著悠久的歷史。幾千年來,人們利用金屬針具或艾炷、艾卷,在人體特定的部位進針施灸,用以治療疾病,解除病痛,並由此創立了獨具特色的人體經絡腧穴理論,成為中國醫學的...
防止失眠的神門穴 神門穴位於手腕內側(掌心一側),小指延伸至手腕關節與手掌相連的一側,是針灸經常取用的穴位之一。對於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舒服腰背的委中穴 屈腿時,膝關節後側也就是窩的位置出現橫紋,而橫紋的中點處即是委中穴。在針灸的“四總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見,委中是...
命門,出《針灸甲乙經》。屬督脈。別稱屬累。位於第二、三腰椎棘突間。在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中;有腰動脈後支及棘間皮下靜脈叢;布有腰神經後支內側支。主治虛損腰痛,遺尿,泄瀉,遺精,陽痿,早泄,赤白帶下,月經不調,胎屢墜,汗不出等。直刺0.5~1寸;可灸。名稱釋義 命,指生命。門,指...
1、別名“食倉”,最早亦見於明代《醫經國小》,但該書系作為另一奇穴名:“食倉、食關治脾胃,在中脘旁寸半位”。至現代《中國針灸學》中,將其與血門穴合為一穴,並作為血門的別名。2、用以減肥,有一定效果。方法是:以28號2.5寸毫針4根,每側穴由上至下,由外向內,成“十”字型平刺,進針2寸...
針骨門始於1417年,針骨門第一代掌門於朝鮮平壤擔任御醫,名揚朝鮮半島,後人為躲避戰亂,移入中國吉林省延邊地區,已有599年歷史。針骨門其特色為針骨,亦即針灸和正骨相結合的治療方法,祖傳九龍神針、鎖龍骨相結合。在漫長的歲月中,針骨門歷代傳承人繼承和發展了九龍針(蟒針),直日,已經形成了一系列極富療效...
膽經日月穴旁開1寸。②本穴別名期門,與足厥陰肝經期門穴同名而異位。相關論述 《福州民間針灸經驗錄》:“期間穴,在第四條六條骨衕。針半寸。治婦人月里風。”《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期門(胸),奇穴。乳旁下三肋的肋骨衕。針三分。灸三至五壯。主治月里風;亦治胸膜炎、肋間神經痛。”
2、配風門穴、熱府穴、肺募穴、巨闕穴、期門穴治短氣。3、配中府穴、隱白穴、期門穴、肺俞穴、魂門穴、大陵穴治胸中痛。4、配髃骨穴、委中穴、髓空穴治四肢熱。5、配中府穴、天池穴、支溝穴、極泉穴治胸肌風濕症。6、配中府穴、周榮穴、胸鄉穴、天溪穴治胸長神經痛。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 ...
耳門,出《針灸甲乙經》。屬手少陽三焦經。在面部,當耳屏上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突後緣,張口有凹陷處。布有耳顳神經,面神經分支和顳淺動、靜脈。主治耳鳴,耳聾,聤耳,齒痛,頜腫,眩暈等。張口,直刺0.5—1寸。名稱釋義 耳,穴內氣血作用的部位為耳也。門,出入的門戶也。耳門名意指三焦經經氣中的滯...
現代常用於治療腎炎、高血壓、帶狀皰疹等。配伍 配腎俞、三陰交主治腎虛腰痛;配天樞、中脘、支溝主治腹脹。功效 健脾通淋,溫陽益腎。附註 腎之募穴。相關論述 《類經圖翼》:腸鳴洞泄,水道不利,少腹急痛,寒熱脹,肩背腰髀引痛,不得俛仰久立。《針灸甲乙經》:腰痛不可久立仰俯,京門及行間主之。
肓門,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太陽膀胱經。在腰部,當第1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布有第十二胸神經後支的外側支和第一腰動、靜脈後支。主治腹痛,痞塊,便秘等。直刺0.5-0.8寸,艾炷灸5-10壯;或艾條灸10-20分鐘。名稱釋義 肓,心下隔膜也,指穴內調節的物質對象為膏肓穴外傳的膏脂之物也。
沖門,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別名慈宮、上慈宮。屬足太陰脾經。足太陰、厥陰之會。在腹股溝外側,距恥骨聯合上緣中點3.5寸,當髂外動脈搏動處的外側。布有股神經,內側為股動脈。主治腹痛,疝氣,小便淋瀝,尿閉,帶下,產後血崩等。直刺0.5-1寸,避開血管。艾條灸5-10分鐘。名稱釋義 1)沖門。沖,...
金門,出《針灸甲乙經》。別名關梁。屬足太陽膀胱經。足太陽之郄穴。在足外側,當外踝前緣直下,骰骨下緣處。布有足背外側皮神經,足底外側神經及足底外側動、靜脈。主治頭痛,眩暈,癲癇,腰膝痛,外踝痛,下肢痹痛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名稱釋義 (1)金門。金,肺性之...
陰汗,陰囊紅腫等。附註 本穴別名闌門,但與經外奇穴闌門穴無關。相關論述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豎痃疝氣發來頻,氣上攻心大損人,先向閣門施瀉法,大敦復刺可通神。閣門,在玉莖毛際兩傍各三寸,針一寸半,瀉之。灸五十壯。”《類經圖翼》:“闌門穴,在陰莖根旁,各開三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