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名師臨床筆記叢書:肺系病證卷》是2008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孔立紅、梁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針灸名師臨床筆記叢書:肺系病證卷
-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 頁數:279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 作者:孔立紅 梁忠
- 出版日期:2008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6739368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針灸名師臨床筆記叢書:肺系病證卷》收集整理了有關肺系病證盼針灸及其綜合治療方法。對感冒咳嗽、肺炎、哮喘、肺癆、肺痿、啼脹、結核性胸膜炎、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鼻淵、鼻鼽、鼻窒、慢性咽炎、急性咽炎、咯血、白喉等18種病證進行分述,總結各醫家的治療特點和學術思想,注重其實用性和系統性。
《針灸名師臨床筆記叢書:肺系病證卷》可作為臨床從業人員的參考書籍,也可供針灸醫師、針灸專業教師、科研人員和針灸推拿學專業學生參考使用。
圖書目錄
感冒
一、針刺印堂 振奮陽氣
二、獨取大椎 刺絡拔罐
三、針刺合谷 吐納補瀉
四、獨取液門 清熱解表
五、合谷-大椎為主 隨症配穴
六、大椎-風池為主 宣陽解表
七、獨灸大椎 溫陽散寒
八、艾灸足三里 解外邪於內
九、隔姜灸風門-肺俞
十、麥粒發泡灸外關
十一、壯醫藥線 點灸解表
十二、奇方異法 高溫滅病毒
十三、獨取湧泉 藥物外敷
十四、灸罐並用 調理中焦
十五、耳尖放血 大椎拔罐
十六、半刺加罐 祛暑濕
十七、穴位刮痧 解表祛邪
十八、耳穴針刺 簡便速效
十九、獨取足三里 穴注安痛定
咳嗽
一、獨刺天突 強調針感
二、生物全息 手針調治
三、點刺四縫為主 培土生金
四、獨刺三間 宣肺止咳
五、電針大椎-陶道 重在針感
六、耳穴貼壓 止咳化痰
七、理據時間醫學 補瀉兼施
八、尺澤穴注 消炎鎮咳
九、天突穴注 緩痙止咳
十、肺俞穴注 清熱化痰
十一、定喘穴注 調理督脈
十二、腧穴熱敏化艾灸療法
十三、刺絡拔罐 調氣清熱
十四、針刺加閃罐 宣肺止咳
十五、針刺加穴注 補虛瀉實
十六、貼藥加灸 宣肺化痰
十七、“雙針一罐” 解表宣肺
十八、魚際針刺 大椎拔罐
十九、風門一肺俞 針刺重灸
二十、循經局部叩刺 加以溫和灸
二十一、俞原配穴 標本兼治
二十二、補母瀉子 緩急分施
二十三、肺俞-神闕為主 穴位敷貼
二十四、辨證用藥 敷湧泉
二十五、肺經穴為主 針藥並用
二十六、二外-內 標本同治
二十七、天突-人迎 針藥同施
二十八、點刺四縫或八邪
二十九、天突刺血 點醋加罐
肺炎
一、針刺配合穴位注射
二、留針拔罐治肺炎
三、辨證選穴針加罐
四、電針治療 調節免疫
五、火針為主 治小兒肺炎
六、皮內針加溫灸
七、豐隆穴注當歸液
八、列缺-照海穴位注射
九、穴位注射肺俞穴
十、湧泉敷貼中藥
十一、莨菪消喘膏敷貼背俞穴
十二、胸部阿是穴敷貼
哮喘
一、肺俞為主 隨症配穴
二、急則針刺 緩則艾灸
三、瀉實補虛 針藥並用
四、三里溫灸 佐以中藥
五、針用補法 配合“齊溫灸”
六、標本兼治“五針法”
七、冬病夏治 三伏灸貼
八、壯醫點灸 配合穴貼
九、三伏三九 穴位敷貼
十、單取神闕貼敷
十一、藥餅鋪灸背俞穴
十二、針灸推拿 相互配合
十三、針刺配三伏貼
十四、二聯療法 先針後貼
十五、證分虛實 針刺配走罐
十六、任督二脈梅花針加拔罐
十七、獨取少商 艾炷灸治
十八、化膿灸治哮喘
十九、眼針療法 快速平喘
二十、平行針藥線植入
二十一、針灸並用 溫陽利氣
二十二、針上加灸 培土生金
二十三、肺俞為主 刺血拔罐
二十四、俞募為主 剌絡拔罐
二十五、穴位埋線 長效增效
二十六、八華穴埋線 奇穴有奇效
二十七、穴位封閉 雙重療效
二十八、隔姜灸配穴注
肺癆
一、艾條灸治肺癆
二、長蛇灸治 調節陽氣
三、隔蒜灸強壯穴
四、針灸補瀉兼施治癆病
五、針刺督脈穴
六、針藥結合 重補肺氣
七、“結核穴”穴位注射
八、穴位注射配合電針
九、獨取神闕 辨證貼藥
十、中藥外敷背俞穴
肺痿
一、井穴點刺加灸膀胱經穴
二、艾灸督脈諸穴
三、火針慢針法治肺痿
肺脹
一、針刺為主 配運動康復訓練
二、法擬宣散 針灸並用
三、灸法與穴位注射同用
四、耳穴埋針 隨症增減
五、膻中穴粗針埋針
六、肺俞穴注喘可治
七、定喘一肺俞為主穴位封閉
八、背俞穴為主 三伏天敷貼
九、肺一大腸一膀胱經穴穴位敷貼
十、背俞穴敷貼 化痰肅肺
十一、背俞外敷 中藥內服
結核性胸膜炎
一、針刺艾灸並用
二、電針背部腧穴 振奮督脈陽氣
三、穴注背俞穴 消炎利水
四、割刺鳩尾-膻中穴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
一、辨證取穴 補瀉兼施
二、遠近配穴 平補平瀉
三、頭針療法 緩急分施
四、耳穴貼壓 標本同治
鼻淵
一、鼻針肺穴 血出邪盡
二、辨證選穴治鼻淵
三、奇穴印堂疏風通竅
四、迎香為主 宣肺通竅
五、針瀉下關配他穴
六、隨症表里配穴
七、傳統選穴 重用瀉法
八、針灸並舉 重用灸法
九、通關交經配艾灸
十、督脈經穴為主 針藥並用
十一、針刺治鼻淵 配伍手法是關鍵
鼻鼽
一、鼻三針為主 補瀉兼施
二、隔蒜灸背俞穴 溫經通絡
三、耳穴埋針 通絡開竅
四、鼻通-印堂 奇穴注射
五、肺俞-神闕 拔罐發泡
六、顴髎-下關為主 重在手法
七、穴位埋線 標本兼治
八、藥物敷貼大椎一肺俞
九、穴位透刺為主 配隔姜灸
十、穴位-藥物-TDP 三重作用治鼻鼽
十一、獨取迎香 穴位注射
十二、經絡注血 刺激背部穴
十三、異穴注射異藥 扶正祛邪
十四、針灸並用 振陽益氣和血
十五、五行相生為指導 穴位注射配手法
十六、針藥並用 振奮陽氣
十七、熱敏點灸治調控全身
十八、透刺加灸 溫陽通竅
十九、斑蝥天灸 背穴治鼻鼽
二十、曲池封閉 內調臟腑外疏經氣
二十一、單用印堂 電針加重灸
二十二、綜合補法刺印堂
二十三、耳穴貼壓治鼻鼽
二十四、梅花針刺血拔罐 輔以穴注
二十五、三伏灸加貼敷治鼻鼽
二十六、羊腸線透穴 長效刺激
二十七、上病下取 藥注太沖
鼻窒
一、電針刺激為主 行氣通經
二、隔姜灸局部穴 通陽散寒
三、獨取迎香 穴注配超短波
四、針剌為主 結合神燈
五、針刺加下鼻甲點剌放血
六、兩組穴位 一補一瀉
七、迎香透鼻通 巧用電脈衝
八、耳穴壓豆 祛邪通竅
九、一內二外 綜合運用
十、遠近取穴 按摩為法
十一、耳穴為主 針剌貼壓並用
十二、電針顴髎穴 刺激蝶齶神經節
十三、獨取迎香 重在針感
十四、天灸治鼻窒 振陽宣肺通竅
慢性咽炎
一、針剌廉泉 調理氣血
二、天突為主 清熱利咽
三、利咽奇穴 調和氣血
四、點刺金津玉液 祛瘀通絡
五、天容-豐隆 清熱利咽
六、辨證取穴 酌情針刺補瀉
七、天突放血 疏通郁滯
八、然谷穴點刺 滋陰降火
九、皮部挑刺 滋陰降火
十、火針點剌 清熱解毒
十一、長多頭針放血消瘀
十二、耳穴貼藥丸 清熱利咽
十三、太沖穴注 導氣調氣
十四、穴位敷藥 調經利咽
十五、手三里穴注 清熱解毒
十六、廉泉穴植藥線 滋陰清熱
十七、遠近配穴 穴位埋線
十八、穴位發泡 逐瘀破積
十九、淺刺加氣罐 行氣散瘀
二十、針罐並用 補瀉適宜
二十一、針刺配穴位敷藥
二十二、針推並用 補瀉兼施
二十三、針刺配穴注 清熱消腫
二十四、針刺配隔藥灸
二十五、針刺配穴位埋線
二十六、大椎-天容刺絡拔罐配中藥
二十七、綜合治療利咽喉
二十八、天容-天突穴注配耳壓
二十九、天突穴注加隔藥紗灸
三十、梅花針加火罐 利咽解毒
三十一、叩刺-貼敷-拔罐 滋陰降火
三十二、針刀配點刺通經活絡
三十三、經絡導平針灸 補虛瀉實
急性咽炎
一、辨證取穴 虛補實瀉
二、循徑遠近配穴 利咽消腫
三、透天涼法針魚際
四、手針咽喉點 疏通氣血
五、燈火灸法 退熱鎮痛
六、大椎施火罐 解表通陽
七、少商點刺 清熱利咽
八、經驗特效穴 穴位注射
九、耳穴貼壓 利咽消腫
咯血
一、借郄穴之性 單剌孔最
二、獨取孔最 馬尾埋線
三、湧泉敷貼 引火歸源
四、全息療法 耳穴埋針
五、穴位注射 針藥並用
六、子午流注穴注 補母瀉子
七、肺俞穴注 宣通肺氣
八、孔最穴注 祛瘀止血
九、二郄穴注 瀉火止血
十、湧泉穴注 滋陰降火
十一、太淵-肺俞穴注 抗炎止血
十二、三法齊下 共奏佳效
十三、外治內服 化瘀通絡止血
十四、穴注內服同用 滋陰清熱止血
十五、西藥穴注 蒜泥外敷
自喉
一、主配穴結合 增加抵抗力
二、針刺天突-廉泉疏經利咽
三、廉泉為主 針灸並施
痄腮
一、遠近配穴針刺瀉法為主
二、針刺放血合用
三、穴定腮腺 毒隨血出
四、圍刺為主 點刺為輔
五、角孫燈火灸
六、主取耳尖 燈草灸治
七、耳穴火柴灸配合放血
八、針灸並用 清瀉少陽
九、中藥配合水罐
十、耳穴針刺用瀉法
十一、耳穴貼壓配中藥內服
十二、遠取井穴 點刺放血
十三、耳背靜脈放血
十四、放血配中藥內服外敷
十五、天容穴刺血加罐
十六、挑刺井穴瀉熱力專
十七、七星針重叩放血
十八、合谷穴注板藍根
十九、針刺痄腮穴配穴注曲池
二十、湧泉-頰車 穴位敷貼
二十一、湧泉外敷 釜底抽薪
二十二、針灸配合中藥外敷
失音
一、人迎-水突為主針刺
二、遠近取穴 電針治療
三、重刺湧泉 利咽開音
四、補虛瀉實 切中病機
五、扶突為主 宣肺利咽
六、針藥結合 各取所長
七、前後對穴為主 通竅增音
八、耳穴貼壓治失音
九、上病下取 足針療法
十、腹針療法 三步行針
一、針刺印堂 振奮陽氣
二、獨取大椎 刺絡拔罐
三、針刺合谷 吐納補瀉
四、獨取液門 清熱解表
五、合谷-大椎為主 隨症配穴
六、大椎-風池為主 宣陽解表
七、獨灸大椎 溫陽散寒
八、艾灸足三里 解外邪於內
九、隔姜灸風門-肺俞
十、麥粒發泡灸外關
十一、壯醫藥線 點灸解表
十二、奇方異法 高溫滅病毒
十三、獨取湧泉 藥物外敷
十四、灸罐並用 調理中焦
十五、耳尖放血 大椎拔罐
十六、半刺加罐 祛暑濕
十七、穴位刮痧 解表祛邪
十八、耳穴針刺 簡便速效
十九、獨取足三里 穴注安痛定
咳嗽
一、獨刺天突 強調針感
二、生物全息 手針調治
三、點刺四縫為主 培土生金
四、獨刺三間 宣肺止咳
五、電針大椎-陶道 重在針感
六、耳穴貼壓 止咳化痰
七、理據時間醫學 補瀉兼施
八、尺澤穴注 消炎鎮咳
九、天突穴注 緩痙止咳
十、肺俞穴注 清熱化痰
十一、定喘穴注 調理督脈
十二、腧穴熱敏化艾灸療法
十三、刺絡拔罐 調氣清熱
十四、針刺加閃罐 宣肺止咳
十五、針刺加穴注 補虛瀉實
十六、貼藥加灸 宣肺化痰
十七、“雙針一罐” 解表宣肺
十八、魚際針刺 大椎拔罐
十九、風門一肺俞 針刺重灸
二十、循經局部叩刺 加以溫和灸
二十一、俞原配穴 標本兼治
二十二、補母瀉子 緩急分施
二十三、肺俞-神闕為主 穴位敷貼
二十四、辨證用藥 敷湧泉
二十五、肺經穴為主 針藥並用
二十六、二外-內 標本同治
二十七、天突-人迎 針藥同施
二十八、點刺四縫或八邪
二十九、天突刺血 點醋加罐
肺炎
一、針刺配合穴位注射
二、留針拔罐治肺炎
三、辨證選穴針加罐
四、電針治療 調節免疫
五、火針為主 治小兒肺炎
六、皮內針加溫灸
七、豐隆穴注當歸液
八、列缺-照海穴位注射
九、穴位注射肺俞穴
十、湧泉敷貼中藥
十一、莨菪消喘膏敷貼背俞穴
十二、胸部阿是穴敷貼
哮喘
一、肺俞為主 隨症配穴
二、急則針刺 緩則艾灸
三、瀉實補虛 針藥並用
四、三里溫灸 佐以中藥
五、針用補法 配合“齊溫灸”
六、標本兼治“五針法”
七、冬病夏治 三伏灸貼
八、壯醫點灸 配合穴貼
九、三伏三九 穴位敷貼
十、單取神闕貼敷
十一、藥餅鋪灸背俞穴
十二、針灸推拿 相互配合
十三、針刺配三伏貼
十四、二聯療法 先針後貼
十五、證分虛實 針刺配走罐
十六、任督二脈梅花針加拔罐
十七、獨取少商 艾炷灸治
十八、化膿灸治哮喘
十九、眼針療法 快速平喘
二十、平行針藥線植入
二十一、針灸並用 溫陽利氣
二十二、針上加灸 培土生金
二十三、肺俞為主 刺血拔罐
二十四、俞募為主 剌絡拔罐
二十五、穴位埋線 長效增效
二十六、八華穴埋線 奇穴有奇效
二十七、穴位封閉 雙重療效
二十八、隔姜灸配穴注
肺癆
一、艾條灸治肺癆
二、長蛇灸治 調節陽氣
三、隔蒜灸強壯穴
四、針灸補瀉兼施治癆病
五、針刺督脈穴
六、針藥結合 重補肺氣
七、“結核穴”穴位注射
八、穴位注射配合電針
九、獨取神闕 辨證貼藥
十、中藥外敷背俞穴
肺痿
一、井穴點刺加灸膀胱經穴
二、艾灸督脈諸穴
三、火針慢針法治肺痿
肺脹
一、針刺為主 配運動康復訓練
二、法擬宣散 針灸並用
三、灸法與穴位注射同用
四、耳穴埋針 隨症增減
五、膻中穴粗針埋針
六、肺俞穴注喘可治
七、定喘一肺俞為主穴位封閉
八、背俞穴為主 三伏天敷貼
九、肺一大腸一膀胱經穴穴位敷貼
十、背俞穴敷貼 化痰肅肺
十一、背俞外敷 中藥內服
結核性胸膜炎
一、針刺艾灸並用
二、電針背部腧穴 振奮督脈陽氣
三、穴注背俞穴 消炎利水
四、割刺鳩尾-膻中穴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
一、辨證取穴 補瀉兼施
二、遠近配穴 平補平瀉
三、頭針療法 緩急分施
四、耳穴貼壓 標本同治
鼻淵
一、鼻針肺穴 血出邪盡
二、辨證選穴治鼻淵
三、奇穴印堂疏風通竅
四、迎香為主 宣肺通竅
五、針瀉下關配他穴
六、隨症表里配穴
七、傳統選穴 重用瀉法
八、針灸並舉 重用灸法
九、通關交經配艾灸
十、督脈經穴為主 針藥並用
十一、針刺治鼻淵 配伍手法是關鍵
鼻鼽
一、鼻三針為主 補瀉兼施
二、隔蒜灸背俞穴 溫經通絡
三、耳穴埋針 通絡開竅
四、鼻通-印堂 奇穴注射
五、肺俞-神闕 拔罐發泡
六、顴髎-下關為主 重在手法
七、穴位埋線 標本兼治
八、藥物敷貼大椎一肺俞
九、穴位透刺為主 配隔姜灸
十、穴位-藥物-TDP 三重作用治鼻鼽
十一、獨取迎香 穴位注射
十二、經絡注血 刺激背部穴
十三、異穴注射異藥 扶正祛邪
十四、針灸並用 振陽益氣和血
十五、五行相生為指導 穴位注射配手法
十六、針藥並用 振奮陽氣
十七、熱敏點灸治調控全身
十八、透刺加灸 溫陽通竅
十九、斑蝥天灸 背穴治鼻鼽
二十、曲池封閉 內調臟腑外疏經氣
二十一、單用印堂 電針加重灸
二十二、綜合補法刺印堂
二十三、耳穴貼壓治鼻鼽
二十四、梅花針刺血拔罐 輔以穴注
二十五、三伏灸加貼敷治鼻鼽
二十六、羊腸線透穴 長效刺激
二十七、上病下取 藥注太沖
鼻窒
一、電針刺激為主 行氣通經
二、隔姜灸局部穴 通陽散寒
三、獨取迎香 穴注配超短波
四、針剌為主 結合神燈
五、針刺加下鼻甲點剌放血
六、兩組穴位 一補一瀉
七、迎香透鼻通 巧用電脈衝
八、耳穴壓豆 祛邪通竅
九、一內二外 綜合運用
十、遠近取穴 按摩為法
十一、耳穴為主 針剌貼壓並用
十二、電針顴髎穴 刺激蝶齶神經節
十三、獨取迎香 重在針感
十四、天灸治鼻窒 振陽宣肺通竅
慢性咽炎
一、針剌廉泉 調理氣血
二、天突為主 清熱利咽
三、利咽奇穴 調和氣血
四、點刺金津玉液 祛瘀通絡
五、天容-豐隆 清熱利咽
六、辨證取穴 酌情針刺補瀉
七、天突放血 疏通郁滯
八、然谷穴點刺 滋陰降火
九、皮部挑刺 滋陰降火
十、火針點剌 清熱解毒
十一、長多頭針放血消瘀
十二、耳穴貼藥丸 清熱利咽
十三、太沖穴注 導氣調氣
十四、穴位敷藥 調經利咽
十五、手三里穴注 清熱解毒
十六、廉泉穴植藥線 滋陰清熱
十七、遠近配穴 穴位埋線
十八、穴位發泡 逐瘀破積
十九、淺刺加氣罐 行氣散瘀
二十、針罐並用 補瀉適宜
二十一、針刺配穴位敷藥
二十二、針推並用 補瀉兼施
二十三、針刺配穴注 清熱消腫
二十四、針刺配隔藥灸
二十五、針刺配穴位埋線
二十六、大椎-天容刺絡拔罐配中藥
二十七、綜合治療利咽喉
二十八、天容-天突穴注配耳壓
二十九、天突穴注加隔藥紗灸
三十、梅花針加火罐 利咽解毒
三十一、叩刺-貼敷-拔罐 滋陰降火
三十二、針刀配點刺通經活絡
三十三、經絡導平針灸 補虛瀉實
急性咽炎
一、辨證取穴 虛補實瀉
二、循徑遠近配穴 利咽消腫
三、透天涼法針魚際
四、手針咽喉點 疏通氣血
五、燈火灸法 退熱鎮痛
六、大椎施火罐 解表通陽
七、少商點刺 清熱利咽
八、經驗特效穴 穴位注射
九、耳穴貼壓 利咽消腫
咯血
一、借郄穴之性 單剌孔最
二、獨取孔最 馬尾埋線
三、湧泉敷貼 引火歸源
四、全息療法 耳穴埋針
五、穴位注射 針藥並用
六、子午流注穴注 補母瀉子
七、肺俞穴注 宣通肺氣
八、孔最穴注 祛瘀止血
九、二郄穴注 瀉火止血
十、湧泉穴注 滋陰降火
十一、太淵-肺俞穴注 抗炎止血
十二、三法齊下 共奏佳效
十三、外治內服 化瘀通絡止血
十四、穴注內服同用 滋陰清熱止血
十五、西藥穴注 蒜泥外敷
自喉
一、主配穴結合 增加抵抗力
二、針刺天突-廉泉疏經利咽
三、廉泉為主 針灸並施
痄腮
一、遠近配穴針刺瀉法為主
二、針刺放血合用
三、穴定腮腺 毒隨血出
四、圍刺為主 點刺為輔
五、角孫燈火灸
六、主取耳尖 燈草灸治
七、耳穴火柴灸配合放血
八、針灸並用 清瀉少陽
九、中藥配合水罐
十、耳穴針刺用瀉法
十一、耳穴貼壓配中藥內服
十二、遠取井穴 點刺放血
十三、耳背靜脈放血
十四、放血配中藥內服外敷
十五、天容穴刺血加罐
十六、挑刺井穴瀉熱力專
十七、七星針重叩放血
十八、合谷穴注板藍根
十九、針刺痄腮穴配穴注曲池
二十、湧泉-頰車 穴位敷貼
二十一、湧泉外敷 釜底抽薪
二十二、針灸配合中藥外敷
失音
一、人迎-水突為主針刺
二、遠近取穴 電針治療
三、重刺湧泉 利咽開音
四、補虛瀉實 切中病機
五、扶突為主 宣肺利咽
六、針藥結合 各取所長
七、前後對穴為主 通竅增音
八、耳穴貼壓治失音
九、上病下取 足針療法
十、腹針療法 三步行針
文摘
俗稱傷風,是感觸風邪或時行病毒,引起肺衛功能失調,出現鼻塞、流涕、噴嚏、頭痛、惡寒、發熱、全身不適等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外感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尤以冬、春季節為多。感冒症狀表現常呈多樣化,以鼻咽部癢、乾燥、不適為早期症狀,繼而噴嚏、鼻塞、流涕等,輕則上犯肺竅,症狀不重,易於痊癒;重則高熱、咳嗽、胸痛,呈現肺衛症候。若同時在某一地區內流行,“病無長少,率近相似”,則稱為“時行感冒”。本病相當與西醫學中的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正氣存內,邪不可乾;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感冒的發生,往往是在正氣不足的情況下,六淫、時行病毒乘虛侵入人體而發生;而體內痰熱、伏火、痰濕等邪氣內蘊,肺衛失於調節,亦易感受外邪而發病。本病的病因雖系風邪,但因風邪多與寒、熱、暑、濕之邪夾雜為患,故秋冬多風寒,春夏多風熱,長夏多暑濕。又因人體有陰陽偏盛偏衰之別,感受同一外邪,則有從熱化、從寒化的不同,故雖同為感冒,卻有不同的病理機制和臨床表現。位敷貼法;有的採用拔罐法;有的採用穴位注射;有的採用砭石;有的採用針藥並用等。從取穴來看,大多以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和督脈穴為主。對本病治療內容豐富,方法繁多,各有特色。 一、針刺印堂振奮陽氣 陳素針刺印堂穴治療風寒感冒取得較好療效。 取穴:印堂(在額部,當兩眉頭之中間)。配穴:頭痛甚者加太陽穴;全身不適者加外關;惡寒者加風門、列缺;發熱加大椎。
操作:選用l寸30~31號毫針,右手持針,左手拇食指提捏印堂穴處的皮膚,進針要快,針尖朝下鼻鞍處,然後輕巧柔和捻轉提插,角度宜小,持續運針lmin,以瀉法為主,留針20-30min、每隔5-6min運針1次,促進得氣,使經氣保持一定時間,一般針刺1-2次奏效。1次/天,3天/療程。
督脈經循腰背上額入腦,總督六陽經調節全身陽經經氣,為陽脈之海,印堂乃經外奇穴,在督脈經上,針刺印堂穴能振奮周身之陽氣,調和營衛,提高抗病能力,正復則邪祛。
吳某某,男,29歲,以噴嚏、鼻塞、流清涕2天就診。刻下,噴嚏頻作,鼻塞,鼻流清涕,頭痛,周身酸痛,惡寒,無汗,無發熱,口不渴,舌質淡,苔薄白,脈浮。診斷:風寒感冒。治宜疏風散寒,解表通竅。用毫針刺印堂、迎香宣鼻通竅,用瀉法,並加艾條灸,針風門、列缺以祛風解表散寒。針1次鼻通,針2次痊癒。
二、獨取大椎刺絡拔罐
劉月振運用大椎穴刺絡拔罐治療風熱型感冒,取得理想療效。
取穴:大椎。
操作:患者取俯臥位或俯伏坐位,大椎穴局部常規消毒後,右手持三棱針在大椎穴上及其周圍散在地點刺數針(一般3-5針),用投火法拔罐,留罐時間一般10-15min,穴位出血量一般約1-2ml左右,最後起罐,用消毒乾棉球擦去血跡即可。
大椎穴在人體後背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屬於督脈經穴,督脈為諸陽之海,督統一身之陽氣,同時大椎穴又是督脈與諸陽經相交會處,陽氣姨外,陽經主表,因而大椎穴具有溫通諸陽、發散解表的作用,為治療風寒感冒的要穴。不僅如此,大椎穴具有雙向性調整作用,它不僅能鼓舞陽氣,溫陽散寒,而且疏風泄熱之力尤宏,是人身清解外感邪熱第一要穴,正是由於它可以疏風透邪,解表清熱,所以又為治療風熱感冒的要穴。故在大椎穴上通過刺絡拔罐使腠理開,風熱之邪隨少量血氣而外泄,這正是《內經》理論“熱者疾之”、“宛陳則除之”的具體運用,是《內經》刺法“絡刺”的發展。
李某某,女,50歲,幹部。自述發熱,微畏風寒,汗出而熱不退,體溫38.2 -38.9C,已歷時3天,同時伴有頭痛、咽痛、咳嗽、咳痰黃稠,周身酸楚無力。檢查:顏面紅赤,舌質紅,苔黃,脈浮數。證屬風熱感冒,用上法大椎穴刺絡拔罐,1次而愈。
三、針刺合谷吐納補瀉
劉國雲在臨床採用針刺合谷穴運用吐納法治療感冒,取得良好的療效。
取穴:合谷。
操作:①風寒型,取合谷常規消毒,直刺0.3~0.5寸,採用吐納瀉法,進針得氣後讓病人用嘴吸氣運氣到胃部稍停留,慢慢將吸入的氣用鼻子呼出,醫者囑病人用嘴吸氣時就按順時針運針,用鼻子呼氣時就按逆時針運針,每次運針6次,隔lOmin運針1次,30min拔針,每天治療1次,3次為1個療程。②風熱型,選合谷用吐納瀉法,進針得氣後讓病人用鼻子吸氣運氣到肺部稍停,慢慢將吸人的氣用嘴吐出,醫者囑病人用鼻吸氣時就按順時針運針,用嘴呼氣時就按逆時針運針,其餘方法同風寒型。③氣血俱虛型,選合谷穴用吐納補法,方法是進針得氣後囑病人自然呼吸,醫者按順時針運針9次,每回運針3次時讓病人深吸一口氣,隨後又深呼出,隔lOmin運針一回,30min拔針,每天治療1次,3次為1個療程。
合谷穴,出自《靈樞·本輸》。別名虎口。屬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
正氣存內,邪不可乾;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感冒的發生,往往是在正氣不足的情況下,六淫、時行病毒乘虛侵入人體而發生;而體內痰熱、伏火、痰濕等邪氣內蘊,肺衛失於調節,亦易感受外邪而發病。本病的病因雖系風邪,但因風邪多與寒、熱、暑、濕之邪夾雜為患,故秋冬多風寒,春夏多風熱,長夏多暑濕。又因人體有陰陽偏盛偏衰之別,感受同一外邪,則有從熱化、從寒化的不同,故雖同為感冒,卻有不同的病理機制和臨床表現。位敷貼法;有的採用拔罐法;有的採用穴位注射;有的採用砭石;有的採用針藥並用等。從取穴來看,大多以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和督脈穴為主。對本病治療內容豐富,方法繁多,各有特色。 一、針刺印堂振奮陽氣 陳素針刺印堂穴治療風寒感冒取得較好療效。 取穴:印堂(在額部,當兩眉頭之中間)。配穴:頭痛甚者加太陽穴;全身不適者加外關;惡寒者加風門、列缺;發熱加大椎。
操作:選用l寸30~31號毫針,右手持針,左手拇食指提捏印堂穴處的皮膚,進針要快,針尖朝下鼻鞍處,然後輕巧柔和捻轉提插,角度宜小,持續運針lmin,以瀉法為主,留針20-30min、每隔5-6min運針1次,促進得氣,使經氣保持一定時間,一般針刺1-2次奏效。1次/天,3天/療程。
督脈經循腰背上額入腦,總督六陽經調節全身陽經經氣,為陽脈之海,印堂乃經外奇穴,在督脈經上,針刺印堂穴能振奮周身之陽氣,調和營衛,提高抗病能力,正復則邪祛。
吳某某,男,29歲,以噴嚏、鼻塞、流清涕2天就診。刻下,噴嚏頻作,鼻塞,鼻流清涕,頭痛,周身酸痛,惡寒,無汗,無發熱,口不渴,舌質淡,苔薄白,脈浮。診斷:風寒感冒。治宜疏風散寒,解表通竅。用毫針刺印堂、迎香宣鼻通竅,用瀉法,並加艾條灸,針風門、列缺以祛風解表散寒。針1次鼻通,針2次痊癒。
二、獨取大椎刺絡拔罐
劉月振運用大椎穴刺絡拔罐治療風熱型感冒,取得理想療效。
取穴:大椎。
操作:患者取俯臥位或俯伏坐位,大椎穴局部常規消毒後,右手持三棱針在大椎穴上及其周圍散在地點刺數針(一般3-5針),用投火法拔罐,留罐時間一般10-15min,穴位出血量一般約1-2ml左右,最後起罐,用消毒乾棉球擦去血跡即可。
大椎穴在人體後背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屬於督脈經穴,督脈為諸陽之海,督統一身之陽氣,同時大椎穴又是督脈與諸陽經相交會處,陽氣姨外,陽經主表,因而大椎穴具有溫通諸陽、發散解表的作用,為治療風寒感冒的要穴。不僅如此,大椎穴具有雙向性調整作用,它不僅能鼓舞陽氣,溫陽散寒,而且疏風泄熱之力尤宏,是人身清解外感邪熱第一要穴,正是由於它可以疏風透邪,解表清熱,所以又為治療風熱感冒的要穴。故在大椎穴上通過刺絡拔罐使腠理開,風熱之邪隨少量血氣而外泄,這正是《內經》理論“熱者疾之”、“宛陳則除之”的具體運用,是《內經》刺法“絡刺”的發展。
李某某,女,50歲,幹部。自述發熱,微畏風寒,汗出而熱不退,體溫38.2 -38.9C,已歷時3天,同時伴有頭痛、咽痛、咳嗽、咳痰黃稠,周身酸楚無力。檢查:顏面紅赤,舌質紅,苔黃,脈浮數。證屬風熱感冒,用上法大椎穴刺絡拔罐,1次而愈。
三、針刺合谷吐納補瀉
劉國雲在臨床採用針刺合谷穴運用吐納法治療感冒,取得良好的療效。
取穴:合谷。
操作:①風寒型,取合谷常規消毒,直刺0.3~0.5寸,採用吐納瀉法,進針得氣後讓病人用嘴吸氣運氣到胃部稍停留,慢慢將吸入的氣用鼻子呼出,醫者囑病人用嘴吸氣時就按順時針運針,用鼻子呼氣時就按逆時針運針,每次運針6次,隔lOmin運針1次,30min拔針,每天治療1次,3次為1個療程。②風熱型,選合谷用吐納瀉法,進針得氣後讓病人用鼻子吸氣運氣到肺部稍停,慢慢將吸人的氣用嘴吐出,醫者囑病人用鼻吸氣時就按順時針運針,用嘴呼氣時就按逆時針運針,其餘方法同風寒型。③氣血俱虛型,選合谷穴用吐納補法,方法是進針得氣後囑病人自然呼吸,醫者按順時針運針9次,每回運針3次時讓病人深吸一口氣,隨後又深呼出,隔lOmin運針一回,30min拔針,每天治療1次,3次為1個療程。
合谷穴,出自《靈樞·本輸》。別名虎口。屬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
序言
針灸是中醫學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幾千年來為我國人民的健康、保健做出了巨大貢獻。從公元6世紀傳到朝鮮、日本以後,又傳到了東南亞、歐洲等許多國家。針灸醫學已在全球範圍內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運用,為世界人民的防病治病做出了卓越貢獻。
早在20世紀8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原總幹事中島宏博士就指出: “中國傳統醫學能夠治療西洋醫學束手無策的許多疾病”, “針灸已成為世界通行的一門新的醫學科學”。針灸醫學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歷史長河中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發明創造了多種行之有效的操作技術。我堅信它必將成為世界主流醫學的一個組成部分。
針灸醫學在我國的疾病預防、治療和康復中,以簡、便、驗、廉和療效顯著而被廣泛運用,每年發表的有關針灸基礎研究和臨床運用的論文有2000篇左右。其中臨床報導占了大多數。但不少醫家的學術思想、治療方法、臨床經驗未能很好地得到發揚和推廣。為此,周麗莎教授組織有關專家學者,查閱歷代醫籍、醫學刊物和臨床專著,在重視科學性、先進性,注重實用性的同時,將散在的各醫家寶貴的針灸臨床經驗精華,編撰成斜灸名師臨床筆記叢書》。叢書編寫注重於臨床,著重總結醫家的學術思想、臨床特色、治療方法,並附典型病例加以佐證,是廣大醫務人員臨床工作的重要的案頭參考書。
《針灸名師臨床筆記叢書》,經過參編專家的艱苦努力,即將付梓問世,這必將能嘉惠醫林,啟迪後學,造福民眾。值該書出版之際,欣然作序、以表祝賀。
早在20世紀8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原總幹事中島宏博士就指出: “中國傳統醫學能夠治療西洋醫學束手無策的許多疾病”, “針灸已成為世界通行的一門新的醫學科學”。針灸醫學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歷史長河中形成了完整的理論體系,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發明創造了多種行之有效的操作技術。我堅信它必將成為世界主流醫學的一個組成部分。
針灸醫學在我國的疾病預防、治療和康復中,以簡、便、驗、廉和療效顯著而被廣泛運用,每年發表的有關針灸基礎研究和臨床運用的論文有2000篇左右。其中臨床報導占了大多數。但不少醫家的學術思想、治療方法、臨床經驗未能很好地得到發揚和推廣。為此,周麗莎教授組織有關專家學者,查閱歷代醫籍、醫學刊物和臨床專著,在重視科學性、先進性,注重實用性的同時,將散在的各醫家寶貴的針灸臨床經驗精華,編撰成斜灸名師臨床筆記叢書》。叢書編寫注重於臨床,著重總結醫家的學術思想、臨床特色、治療方法,並附典型病例加以佐證,是廣大醫務人員臨床工作的重要的案頭參考書。
《針灸名師臨床筆記叢書》,經過參編專家的艱苦努力,即將付梓問世,這必將能嘉惠醫林,啟迪後學,造福民眾。值該書出版之際,欣然作序、以表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