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市忠烈祠,位於該市東萊區安樂洞(洞系區以下一級行政機構)幽靜的山坡下。
1592年舊曆四月十三日,日軍侵略釜山鎮城,四月十五日包圍東萊府城,向東萊府使宋象賢提出:“戰則戰矣,不戰則假我道。”宋象賢堅定地說:“戰死易,假道難”,率軍民與日軍展開殊死鬥爭,最後英勇犧牲。1605年,東萊府使尹暄在東萊邑城的南門內修建了供奉忠烈公宋象賢靈位的宋公祠。1624年,在宣慰使李每求的建議下,賜名忠烈祠,並增補了原釜山僉使忠壯公鄭拔將軍的靈位。1652年,忠烈祠遷移到現在的位置。為了使先烈的護國精神與高尚品行代代相傳,增建了講堂和東西齋,並命名其為安樂書院,使其具備了祠堂與書院的功能。1709年,在宋公祠的舊址上修建了別祠,以供奉同宋象賢、鄭拔一起殉國的梁山郡守趙英圭、東萊教授盧蓋邦等人的靈位。1736年,供奉在別祠里的靈位移至忠烈祠,並於1772年增奉了多大僉使尹興信公的靈位。日本殖民統治時期,阻止祭祀活動,書院祠宇得不到修繕而逐漸倒塌。1976~1978年經過大規模修建,後又多次擴建,形成了如今的忠烈祠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