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住匯率

釘住匯率

釘住匯率是一種匯率相對固定的匯率制度,一個國家會將本國貨幣釘住另一種貨幣或一個貨幣籃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釘住匯率
  • 本質:匯率制度
  • 特點:匯率相對固定
  • 相關概領域彈性匯率
基本定義,發展歷程,

基本定義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1999年以前對匯率制度的分類大致有以下幾種:
(1)釘住匯率制。它是一種匯率相對固定的匯率制度,一個國家會將本國貨幣釘住另一種貨幣或一個貨幣籃子。
(2)聯合浮動制度。這種匯率安排在1999年以前主要存在於歐盟內部,歐盟成員國之間匯率相對穩定,對外實行聯合浮動。(當然,1999年1月1日起,歐元進入記賬流通後,這種聯合浮動實際上已經不存在了。)
(3)管理浮動匯率制度。這是指貨幣當局對外匯市場進行干預,以使市場匯率朝向有利本國政策目標的方向浮動。
(4)單獨浮動制度。這是指本國貨幣不與任何外國貨幣發生固定聯繫,匯率只根據外匯市場的供求關係的變化而變動。
釘住匯率制:指一國使本幣同某外國貨幣或一籃子貨幣保持固定比價匯率制度一籃子貨幣指由多種國家貨幣按特定的權數組成的貨幣單位。
釘住匯率制,一國貨幣與其它某一種或某一籃子貨幣之間保持比較穩定的比價,即釘住所選擇的貨幣。本國貨幣隨所選貨幣的波動而波動,但相互之間的比價相對固定或只在小範圍內浮動,一般幅度不超過1%。被釘住的一般是主要工業國家的貨幣或IMF的特別提款權
目前,大部分開發中國家實行的是釘住匯率制。按照釘住貨幣的不同,釘住匯率制可分為釘住單一貨幣和釘住一籃子貨幣。除釘住匯率制外的其它匯率制度,包括浮動匯率制,統稱為彈性匯率制。
釘住匯率制確定的匯率之下,儲備餘額將嚴格隨著國際收支總額的變動而上漲(或下跌),即用本國貨幣抵消淨盈餘或赤字

發展歷程

2005年匯改之前,中國的人民幣是最重要的實行釘住匯率制貨幣。2005年7月21日,匯改前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匯率比價基本保持在8.2765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的水平。中國國際收支強勁,官方公布2004年底的外匯儲備已經達到6,000億美元。將儲備幣種多樣化並不簡單,不僅會給美元帶來貶值壓力,還會給中國的外貿盈餘帶來上升的壓力,從而迫使中央銀行購買更多美元。在目前較好的外部環境下,僅通過重估貨幣或實行浮動匯率制就能夠使銀行放緩、分散化或逆轉它們持有美元增長的趨勢。中國許多人認為貨幣壓力是外國直接投資旺盛的反映,而不是基本匯率均衡上升的結果,並以存在大量失業勞動力為證據。
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宣布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攬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2006年1月4日,央行引入詢價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改進了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形成方式。
經濟規模小和經濟實力較弱的開發中國家傾向於選擇釘住匯率制,這主要是由於它們承受外匯風險的能力較差。
目前的固定匯率制主要表現為釘住匯率制。這種釘住不同於布雷頓森林體系下釘住美元的做法,因為那時美元是與黃金掛鈎的,而美元的金平價又是固定的。而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一些國家所釘住的貨幣本身的匯率卻是浮動的。因此目前的固定匯率制本質上應該是浮動匯率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