釕-106環境暴露

釕-106(核素符號106Ru)主要經胃腸道、呼吸道進入人體,經口攝入放射性釕後,胃腸道對難溶性釕化合物的吸收率較低,主要滯留在腎臟和骨骼,對機體產生急性損傷效應。

環境水平及人體照射途徑,環境水平,人體照射途徑,人體健康風險,體內代謝,損傷效應,診斷及治療,

環境水平及人體照射途徑

環境水平

我國的研究人員採用UNSCEAR1993年及2000年報告中的方法和參數,推算了1945—1999年大氣層核試驗釋放的106Ru在我國表面累積沉積密度,平均值為19.37kBq/m2(9.46~37.73kBq/m2)。

人體照射途徑

106Ru 主要經胃腸道、呼吸道進入人體。

人體健康風險

體內代謝

①吸收。人經口攝入放射性釕後,胃腸道對難溶性釕化合物的吸收率較低。呼吸道吸入放射性RuCl3後,吸收率為15%,吸入溶解性較小的硫酸釕氣溶膠後,吸入的106Ru大部分滯留在支氣管和鼻咽部,經肺吸收入血約占9%。在皮下注入106RuCl3後,第1天可吸收注入量的50%;3周后,吸收接近70%;延續到4個月後,在注入的局部尚滯留注入量的2.4%。
②分布。動物實驗表明,吸入106Ru及其化合物後,肺內106Ru的滯留水平一直很高,然後依次為腎臟、骨骼和肝臟;靜脈一次性注入後,主要滯留在肌肉、骨骼、肝臟和腎臟,多次注入時,軟組織內的濃度相應減低,骨骼中的滯留量相對增多;由胃腸道進入時,腎臟滯留最多,其次為肝臟和脾臟,肺臟和骨骼等處只有微量蓄積。

損傷效應

①確定性效應。106Ru是人工放射性核素,純β放射源,其衰變子體106Rh是β、γ放射源,γ輻射強,物理半衰期29.8s,二者常處於平衡狀態。106Ru對機體所致的輻射效應,主要取決於106Ru的子體106Rh產生的高能量β粒子。進入體內的106Ru主要滯留在腎臟和骨骼,對機體產生急性損傷效應,主要表現為骨骼造血功能的抑制、全血細胞減少、腎臟實質變性。經口攝入時,急性損傷主要是胃腸道多處出血和壞死性結腸炎。
放射性釕慢性作用主要表現為骨髓細胞增生性病變,並出現異型細胞。此外,還有腸黏膜變性,潰瘍性大腸炎,盲腸、乙狀結腸或直腸息肉,以腎小球和腎血管硬化為主的腎硬化症。
②隨機性效應。放射性釕可誘發軟組織腫瘤,如腎腫瘤、腸癌和肺鱗狀細胞癌。

診斷及治療

阻吸收:採用吸附劑。
加速排出:採用雙(二氨基乙基)硫四乙酸鈣(BASTA-Ca)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