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膽草(金龍膽草)

金龍膽草(金龍膽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金龍膽草(學名:熊膽草,拉丁學名:Conyza blinii)為菊科白酒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產於雲南、四川及貴州。常生長於海拔1800-2600米的山坡草地,荒地路旁或曠野。全草供藥用,有消炎止血,截瘧之功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熊膽草
  • 拉丁學名:Conyza blinii
  • 別稱:苦蒿尖、苦龍膽、苦蒿、金龍膽草
  • 二名法:Conyza blinii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桔梗目 Campanulales
  • :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紫菀族 Trib. Astereae
  • :白酒草屬 Conyza
  • :熊膽草
  • 分布區域:雲南、四川、貴州等地
形態特徵,植株,莖,葉,花,果,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植株

一年生草本。主根圓柱狀,不分枝或稀分枝,有多數纖維狀根。

莖直立,高40-90 (100) 厘米,基部徑4-5毫米,有條紋,分枝或不分枝,全株被白色開展的長毛和密腺毛。

葉密集,下部葉有柄,花期常枯萎;紙質,中部葉及上部葉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4-7.5 (10) 厘米,寬2.5-3 (4) 厘米,無柄,基部狹,全部葉羽狀深裂,稀淺裂,裂片通常4-6對,線形或線狀披針形,極偏斜,頂端稍尖,全緣或有疏齒,頂端的裂片大,倒卵狀披針形,具疏齒,葉脈在背面明顯,兩面被長毛和密腺毛。
金龍膽草金龍膽草

頭狀花序徑7-10毫米,在莖和枝端排成狹而短的圓錐狀花序;花序梗短,密被開展的長毛及腺毛;總苞半球狀鐘形,長約6毫米,寬約10毫米;總苞片3-4層,綠色,線形,頂端漸尖,有白色膜質的邊緣,背面被密長毛和腺毛,外層較短,長約3.5毫米,內層長6-7毫米,長於花盤,頂端常變紅紫色,向外稍反折;花黃色,全部結實,外圍的雌花極多數,花冠絲狀,長2-2.5毫米,上部被疏微毛,長約為花柱的二分之一;中央約有40個兩性花,花冠管狀,長4-4.5毫米,檐部窄鐘狀,有5披針形裂片,管部上端被短微毛;花托半球形,中央明顯凸起,兩性花的窩孔較雌花的大,具齒緣。

瘦果長圓形,長約1毫米,扁壓,邊緣脈狀,兩面被微毛;冠毛1層,污白色,糙毛狀,稍長於花冠,基部連合成環。

分布範圍

產於雲南(昆明、東川、彌渡、漾濞、思茅、蒙自)、四川(漢源、石棉、瀘定、西昌)及貴州。常生長於海拔1800-2600米的山坡草地,荒地路旁或曠野。模式標本采自貴州。全草供藥用,有消炎止血,截瘧之功效。

主要價值

【化學成份】地上部分含倍半萜內酯成分頂羽菊素 (re-pin)。
【藥理作用】以食入頂羽菊,可引起黑質中性細胞壞死。所含的頂羽菊素對雞胚感覺神經有較高的毒性[1]。
【性味】味辛;苦;性平微寒
【功能主治】祛風濕;解熱毒。主風濕關節炎;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g。外用:適量,煎水熏洗。
【各家論述】《新疆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治癰疽癤瘡,無名腫毒,關節炎。
【摘錄】《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