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簡介
名稱來歷
金鶴鄉民國時名金山鄉。因域內在清康熙三十三年建有仙鶴橋。1981年改為金鶴鄉。以後沿用金鶴名。
簡介
金鶴鄉地處涪江東岸,射洪縣東南部,位於射洪河東,距射洪縣城15千米,與三台、鹽亭兩縣交界。介於緯度30。40‘~31。10‘,東經105。10‘~105。39‘之間。縣道金蓬路穿境而過,射鹽(亭)、射蓬(溪) 、射西路橫穿鄉境,交通便捷,社區道路四通八達,區位優勢十分明顯。鄉內東側有瀋水河流至金鶴才子、石魚,南井、海棠等村,西側有馬鞍河縱貫海棠片區。
整個鄉境近似長方形,國土總面積為27.92平方千米。金鶴鄉是一個典型的以丘陵、丘崗地為主的內陸鄉鎮。鄉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每年降兩量在900mm左右,年冬霜期280天,常有冬乾、夏旱、秋澇等季節性災害。鄉內土壤以沖積形紫色土為主,質地肥沃,適宜多種糧食、油料、果樹、藥材、蔬菜的種植。水源豐富,水質甘測清澈,適宜人畜飲用。更適宜發展雞、鴨、鵝、牛、豬、羊、兔等禽畜養殖。
金鶴鄉總人口8890人(2017),城鎮化水平為11.9%。全鄉轄13個村,93個農業合作社,金鶴的農業發展主要集中在9箇中心村,2008年耕地面積為1216公頃,近年來,主要農作物有水稻、小麥、油菜、玉米、紅薯以及各種蔬菜金鶴鄉又是一個多民族鄉,有回、藏、羌等少數民族,以漢族為主。
金鶴鄉第三產業主要以商貿服務業為主。集鎮流動人口數量較少,外出務工人員輸出也較多,大部分人口都是從事第三產業工作。集鎮上目前已發展規模餐飲業4家,超市4家及其他個體工商戶102家。
金鶴具有齊備的金融系統,農村信用合作社在金鶴設立了分理處,商業服務、文化娛樂、科教、衛生、金融保險等機構齊備,同時也促進了三產的發展。
2008年,金鶴鄉擁有國小1所,中學1所、幼稚園1所,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行政區劃
政區沿革
金鶴鄉清初屬務本鄉。
民國29年(1940年),設為金山鄉。
1950年,成立金山鄉人民政府。
1958年,改為金山公社。
1981年,更名為金鶴鄉。
1992年,由原金鶴、海棠兩鄉合併組建金鶴鄉。
政區劃分
金鶴鄉在1992年9月行政區劃變動時,將原金鶴鄉和海棠鄉合併而成。鄉政府設在原金鶴鄉所在地金山場鎮。原海棠鄉所轄的機關單位、學校等全部由金鶴鄉管理。全鄉共有14個行政村,91個村民小組。
2011年末轄李家溝、文家壩、檀木、海棠、逍遙、石魚、才子、白店、南井、木城、長房、老馬、金台、十柏等14個村居民委員會和金山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地理位置
位於東經105°26′55″~105°30′54″,北緯30°49′15″~30°53′0″。地處射洪縣東南部,東與官升壤,西連大榆鎮,南接洋溪鎮,北鄰青崗鎮,人民政府駐海棠村,電話區號0825,郵政編碼629204,鄉鎮府距離射洪縣城區15千米。
金鶴鄉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13428
|
男
| 6917
|
女
| 6511
|
家庭戶戶數
| 3794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12124
|
家庭戶男
| 6091
|
家庭戶女
| 6033
|
0-14歲(總)
| 3266
|
0-14歲男
| 1762
|
0-14歲女
| 1504
|
15-64歲(總)
| 8967
|
15-64歲男
| 4642
|
15-64歲女
| 4325
|
65歲及以上(總)
| 1195
|
65歲及以上男
| 513
|
65歲及以上女
| 682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12006
|
總人口8890人(2017)。
自然資源
該鄉距縣城僅15公里。地貌以淺丘為主,壩丘兼備。熱量充足,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適宜於多種作物生長發育。境內水利條件較好,耕地多為紫色土和水稻土,質地理想,養分豐富,宜種性廣,保水保肥力強,栽培和飼養各類生物達800多種。沙石、頁岩等資源豐富,有一定數量的石油、天然氣和鹽滷可供開發。
經濟發展
2001年全鎮農業總產值3565萬元,工業企業總產值3124萬元,工商稅收31.4萬元,實現利稅62萬元。生豬出欄3500頭,存欄4000頭,小家禽出欄14000餘只,開發冬大豆6000畝,總產25萬千克,鮮繭入庫16110千克。集市貿易成交總額198萬元,財政收入總額8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09元。 全鎮以糧油、生豬、蠶桑、棉花等傳統產業為支柱產業,以檀木村養兔場、李家溝村養雞場、文家壩村林果場、白店村養蠶場、長房村養蜂場等為龍頭,初步形成了“種養加銷”的養殖產業化格局。
超強農牧園區
2007年引進超強公司在才子村規劃建設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農牧業綜合園區。園區計畫總投資6000萬元,用地2000餘畝(含山坡林地1500餘畝),建成千頭良種生豬擴繁項目、農民標準化養殖小區示範項目、千頭優質肉牛養殖基地項目、特色優質蔬菜基地等11個項目。為當地農民提供300餘個就業崗位。
園區建設以項目為載體,圍繞現代大農業,布局相互聯繫度較高、充分利用資源、體現生態良性循環的10個項目:(1)千頭良種生豬擴繁項目;(2)農民標準化養殖小區示範項目;(3)千頭優質肉牛養殖基地項目;(4)特色優質蔬菜生產基地項目;(5)千畝速生林生產基地項目;(6)竹木打渣生產造紙原料項目;(7)沼液養魚示範項目;(8)沼氣發電示範項目‘(9)機械化作業及節水灌溉自動噴灌工程項目;(10)有機專用肥研製及示範推廣項目;(11)規模養殖污水處理項目。田園產業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後,可年產斯格等優良種豬2000頭,優質商品肉豬30000頭、優質牛肉1000頭、特色優質蔬菜5000噸、豬場專用飼料3600噸、有機專用肥10000噸,木材8000立方米,乾竹木渣5000噸,發電22萬度,年產值可達8500萬元以上。為農民和城鎮下崗職工提供300餘個就業崗位,示範引導周邊鄉鎮10000戶農戶生產特色優質農產品,帶動發展運輸、包裝、商貿、信息等關聯產業。
射西公路金鶴段路邊一側的2000畝高產玉米示範基地為全縣提供了育播現場,2007年全鄉4500畝玉米長勢良好,其中地膜覆蓋2300畝。引進業主在老馬村、逍遙村建立乾果基地,種植核桃1000畝。
在該鄉企業打工的50人,工資總額15萬餘元;外出務工2222人,實現收入總額約2600餘萬元。
城鎮建設
全鎮已實現村村通公路,村村通電話,村村通光纖電視。鄉內油路總長8千米,擁有一座日供水200噸的自來水廠,已建成檀木新街; 鄉內有中學1所,中心國小2所,入學率100%,已基本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有合格的鄉衛生院1所,村甲級醫療站8個,醫療點21個。參加農村養老保險的占鄉人口75%;
現狀
2008年,金鶴鄉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成效。該鄉全面完成了鄉集鎮街道硬化任務,改建新建街房1950平方米,新增住戶19戶、80人;新建水泥路11.8公里,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實施小微水、安全飲用水、病險水庫整治等工程,新增小微水工程22處、新建竹節堰18處,成為全縣的示範鄉鎮;完成病險水庫整治1處,鄉集鎮飲用水改建工程在實施,完成蓄水保水56萬方,改造提灌站2處,維修提灌站4處,完成農機推廣23套(台);加快“氣通”工程建設,新建戶用沼氣池182口,特別是超強公司建成1200平方米的特大型沼氣池一座,為實現豬—沼—魚—林、菜模式發展循環經濟奠定了基礎;繼續推進電通、電話通、電視通工程,全鄉14個村全面完成了農網改造任務,新增電話70門,新發展光纖電視用戶60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