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大橋(金鰲玉蝀橋)

北海大橋

金鰲玉蝀橋一般指本詞條

北海大橋原名金海橋,又叫御河橋、金鰲玉蝀橋。位於北京市北海公園南門西側,文津街東頭,橫跨於北海與中海之間。始建於至元元年(1264年),後經多次改建、維修,保持了原橋的風格,中間一孔用於通水,其餘封堵作為裝飾。整個橋身如同一條潔白無瑕的玉帶,是中國古老堤障式石拱橋的典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北海大橋 
  • 地理位置:北京市北海公園
  • 原名:金海橋
  • 別名:御河橋、金鰲玉蝀橋
  • 建立時間:1264年
  • 類型:中國古老堤障式石拱橋
基本信息,橋體結構,古橋變革,古橋趣聞,擴建風波,地理位置,

基本信息

北海大橋坐落在文津街東頭。從北京的西四往東,有一段古老的街叫文津街,北海大橋就坐落在文津街東頭。不論是乘車還是走路,都能在北海大橋上遊覽一番。北海大橋靠在團城旁邊,是中南海與北海的分界橋。橋為九孔連拱石橋,明清時期稱金鱉玉蝀橋,也稱御河橋或金海橋,俗稱北海大橋,是北京市城區內最大的古石橋。
早在元代時,這裡水域大一些,團城還是小島,這裡就架設了兩座木橋。分東木橋和西木橋,中間一舟船連線,如果把船順行擺放,兩橋暢通;如將船放橫,東木橋與西木橋便斷行。
明代廢木橋建造了提棧式石拱橋,明弘治二年(1489)五月西海子九孔石橋建成,石橋兩端立有牌坊,西邊牌坊日金鱉,東邊牌坊日玉蝀,故名金鱉玉蝀橋。

橋體結構

金鰲玉蝀橋原名金海橋,又叫御河橋,俗稱北海大橋。它在團城腳下,橫跨於北海與中海之間。寬8米,長150米。橋的兩端原有明代嘉靖皇帝所建的牌坊,橋西牌坊的匾額是“金鰲”,橋東牌坊的匾額是“玉蝀”,故稱“金鰲玉蝀橋”。這座橋為石砌7孔拱券式,中心孔券面有浮雕獸頭,原欄板均為平頂方形覆蓮柱頭望柱。整個橋身如同一條潔白無瑕的玉帶,是我國古老堤障式石拱橋的典型。 舊時的金鱉玉蝀橋總長156.73米,橋寬9.48米,九個石拱券其淨跨徑分別為第一、九孔3.2米,第二、八孔3.82米,第三、七孔4.45米,第四、六孔5.1米,第五孔(即中孔)5.74米。八個橋墩厚度相等,均為7.84米,橋墩厚度大於橋孔淨跨徑,無分水尖墩台,每個石拱券頂都有一螭狀吸水獸頭,這是該橋獨有的造型。中橋洞有石刻,南向石額刻:銀潢作嶠,左右聯日:玉宇瓊樓天上下,方壺圓嶠水中央;北向石額刻:紫海回瀾,左右聯日:繡觳紋開環月環,錦瀾漪皺煥霞標。所刻的文字據說都是皇帝御書。橋兩側原是漢白玉石欄,方望柱有蓮瓣方柱頭,欄板為鏤空型,上有束竹式尋杖和雲拱,下部內外板心有海棠池雕線。

古橋變革

北海和中海在元代是皇宮的太液池,太液池的西岸南部是隆福宮,北部為興聖宮(即今天的中南海大院),東岸有無比輝煌的內宮,太液池中部有一個小島稱瀛洲(今團城)。至元元年(1264年)在島上建儀天殿,明代重修後改名為承光殿,殿前方東西兩側各有一座木橋,東橋就在北海南門馬路的位置,明朝將東橋拆掉填平,保留西邊一座木橋,西橋即北海大橋的前身,明弘治二年(1489年)五月又把木橋改為石橋,主橋長117.58米,橋寬9.48米。橋東西兩端各建一座木牌坊,西牌坊上書寫“金鰲”二字,東牌坊書寫“玉蝀”二字,因此這座橋又稱“金鰲玉蝀”橋。 清朝滅亡後,因缺乏維修經費,橋兩端木牌坊糟朽嚴重。1933年又把木牌樓改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牌樓,橋拱券為9孔,只有中間一孔最寬為5.74米,可以通水,其餘為裝飾孔,中孔南北兩端有皇帝親自題寫的匾聯,南側上聯為:“玉宇瓊樓天上下”,下聯為:“力壺員嶠水中央”。橫額:“銀潢作界”。北側上聯:“繡縠紋開環月珥”,下聯為:“錦瀾漪皺煥霞標”。橫額:“紫海洄瀾”。橋面兩側有玉石欄桿,遠處望去,似長虹,如玉帶,在碧水藍天和四周黃、綠色琉璃屋頂的映襯下,宛如一紙絢麗多彩的巨幅圖畫。
1954年牌坊拆除,橋名改稱北海大橋。拆掉後的兩個牌坊,移到了陶然亭公園,在“文革”期間,被當做“四舊”銷毀。

古橋趣聞

據溥儀先生在《我的前半生》中介紹,傳說在皇宮交泰殿東側的景和門旁有一口井,井裡住著一群女鬼,要不是有塊鐵板蓋住,這群女鬼天天會出來鬧事,她們從井裡出不來就從水道跑到中海去折騰,見有人從金鰲玉蝀橋上走,就把人拉下水去,所以每隔兩年就有一人從橋上掉下水去。

擴建風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北京的車輛不斷增加,金鰲玉蝀橋橋面過窄,且坡陡彎急,已難以適應交通發展的需要。有人建議拆除團城,把路面拉直,另建新橋;但眾多的文物工作者及古建築學家都堅決反對。 1954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決定,拓寬東四至西四的道路。而在道路中間的北海大橋向北或向南拓寬,直接影響古老的團城去留。當要“拆除團城”的訊息傳到國家文物局後,頓時引起大嘩,尤其急壞了鄭振鐸先生。他立刻請來了梁思成、范文瀾、翦伯贊等幾位專家學者進行會商。要保住團城及北海大橋,唯一的辦法是將橋身向中南海方向拓寬。於是,鄭振鐸立刻給周恩來總理寫了一個報告,直陳自己的意見。梁思成先生還請蘇聯權威專家參觀團城,以期得到支持,並未奏效。
後來鄭先生直接去見總理,當面懇陳保護團城的意見。為防備不測,留下完備的資料,鄭振鐸局長又讓專家羅哲文趕快去北海團城,進行測繪拍照,蒐集文獻資料,儘快在《文物保護參考》雜誌上發表。
幾天后的一個深夜,鄭振鐸接到了總理辦公室的電話,通知他陪同總理視察團城,同去的還有副局長王冶秋。1954年6月的一天,周恩來冒著酷暑來到了團城。周總理來到團城後,他先是環團城走了一圈,然後站立在城牆邊,時而眺望北海的瓊島,時而又專注地觀察來往的車輛,還不斷地向鄭振鐸等文物工作者詢問有關情況,最後他把目光移向中南海方向說:團城的一磚、一瓦、一樹、一石都不能動!把橋面向中南海方向擴展,只是需要把“金鰲”、“玉蝀”兩個牌坊拆掉就可以了。
改建後的金鰲玉蝀橋,保持了原橋的風格,橋面向南側加寬,從9米多加寬到34米,橋身長220米,橋坡度從8%改到2%,橋面改瀝青路面,中間的車行道為27米,兩邊的人行道為3.5米,為9孔,大橋的九孔只保留中間的第五孔能流水暢通,其餘的八孔橋洞用磚砌堵死只為裝飾之用。為安全起見,把石欄板改成高高的鐵欄桿。1972年再一次把欄桿加高。
有的著述說,是1974年再次加高鐵欄桿;應該是1972年。當時,天安門廣場發生搶花事件後,又有人從北海大橋上往下跳,進入中南海,所以鐵欄桿又一次加高。

地理位置

北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