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鰲山(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金鰲山)

金鰲山(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金鰲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金鰲山是一座瀕江小山,高不過二十來米。山雖不高,風光卻很秀麗,古人有詩描寫道:“休說三江與五湖,平生心眼此中舒。人人總道渾如畫,只恐丹青畫不如。”山的北側五百米左右便是古章安鎮,南面隔江即古海門衛,現已改稱椒江。據說在波光濤影中遠遠觀山,就像一隻金色的巨鰲,以形取名,便稱金鰲山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鰲山
  • 所在地區: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
  • 類別:瀕江小山
  • 高度:近20米
  • 起名緣由:形狀像一隻金色的巨鰲
  • 文獻記載:《東巡記》
簡介,歷史,傳說,地圖信息,

簡介

金鰲山是一座瀕江小山,高不過二十來米。山雖不高,風光卻很秀麗,古人有詩描寫道:“休說三江與五湖,平生心眼此中舒。人人總道渾如畫,只恐丹青畫不如。”山的北側五百米左右便是古章安鎮,南面隔江即古海門衛,現已改稱椒江。據說在波光濤影中遠遠觀山,就像一隻金色的巨鰲,以形取名,便稱金鰲山了。登上山頂,向東望去,穿過老鼠嶼,便是浩瀚無際的大海,大潮來時,那翻天的白浪,滾動的波濤,總是有意無意地拍打著人們的心潮……
金鰲山門金鰲山門
宋代趙彥衛在《東巡記》中就有金鰲山的敘述:“海上本有金鰲山和柵浦相對,山上有祥符塔院。”

歷史

面對江湖,遐思往事,歷史曾經在這裡抹上過灰暗的一筆。倘若翻譯那發黃的史書,眼前就會凸顯出一種既令人酸楚,又令人可啼、可笑、可悲。可恨的場景,它是那么地不堪回首。
過年,是中國人的第一節俗,這一天是人們一年中最愉快的日子。不過,這一年的大年卻完全變了個樣,中國到處是戰場,金宋之間的戰爭,愈演愈烈,戰火的硝煙籠罩著中原大地……北宋的最後兩個皇帝被擄走了,趙構雖然登上皇帝的大位,成為南宋的第一位“陛下”,可他身後的金兵,還是緊追不捨,他時刻都是被擄或被殺的危險,日子多在顛沛流離和凍餓襲身中煎熬著……
宋建炎四年(1130)大年初一,一艘大木船在台州灣外的東海中飄蕩著,刺骨的寒風越來越大,船不停地顛晃著,而且愈來愈厲害,船內的人有的瑟縮著,有的僵臥著,有的踡撲著,船上好幾天沒有吃的東西了……
大木船中一共坐了十六個人,那個穿黃衣衫的便是高宗趙構,隨從的有宰相呂頤浩、參政范覺民等。第二日風更猛了,浪也更大了,他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把船駛進台州灣。正月初三一大清早,又把船搖到章安鎮側的金鰲山腳下。船停好以後,眾人把趙構攙扶下船,又佝僂著爬上金鰲山,步入山上那座小小的祥符古寺。
到了次日,當時奉命在台州公幹的權戶部員外郎李承造與台州知府晁公為聞訊到寺接架。此後又有不少官員相繼而至,送糧的送糧,護駕的護駕,一時間使得章安小鎮和這座小小的金鰲山熱鬧非常。趙構在這山上的小寺里一呆就呆了十七天。 趙構還真有點喜歡上了金鰲山的風光,他在寺壁專門題了兩首詩,其一為:“古寺春山青更妍,長松修竹翠含煙。汲泉擬欲增茶興,暫就僧房借榻眠。”另一首詩是:“久坐方知春晝長,靜中心地自清涼。人人圓覺何曾覺,但見塵勞日日忙。”詩寫得是那么的輕鬆、怡然,除了這位逃難天子,恐怕再也沒有人能裝得出來。後來形勢吃緊,才慌慌忙忙地繼續南逃。
回首建炎元年(1127)五月,趙構即位於應天府。老天總算給了他一點面子,金兵狂攻亂追了一段時間後,也想停下來喘一喘氣。建炎三年(1129)二月,趙構詔以杭州為行宮。紹興八年(1138)正式定都杭州。南宋王朝於是乎正式開始了。 南宋史稱偏安小朝廷,談不上什麼興盛與強大。一百五十餘年時間,幾乎都在別人的掣肘下度過的。事情往往有它的另一面,在這樣的形勢下,台州的許多方面卻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台州離南宋都城杭州不算太遠,在當時也就不過三百餘公里路程。在以往大一統的王朝,都城大都設在中原,台州遠離中原,號稱僻遠。南宋的偏安,恰恰給台州帶來了機遇,由僻遠變成了“輔郡”。另一方面,宋金雖然戰爭不斷,但台州地處浙之東南,屬於後方,在整個南宋朝,基本上沒有受到戰爭太大的影響。
金鰲山宋高宗行在遺址金鰲山宋高宗行在遺址
然而,苟安的南宋朝廷從開始到結束,一直就沒有舒坦過,金鰲山就像是一個見證人。在趙構登金鰲山一百四十六年後的又一個正月,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也從上海來到了金鰲山。文天祥是奉命與元兵談判而為元兵所拘的,自鎮江京口脫身後,經揚州、通州然後輾轉至明州、台州,再往永嘉,這大體就是當年趙構南逃的路線。文天祥在南走途中,一直處於“窮餓無聊,追購又急,天高地迥,號呼靡及”的境地,航行經台州灣時,面對大好河山,文天祥寫下了《亂礁洋》一詩:“海山仙子國,邂逅寄孤篷。萬象圖畫裡,千岩玉界中。風遙春浪軟,礁擊暮潮雄。雲氣東南密,龍騰上碧空。”船及金鰲山下,已是夜幕漸濃,此時風獰雨惡,孤寂與飄零一齊襲上心頭,他又寫下了《椒江夜潮》以見意:“雨惡風獰夜色濃,潮頭如屋打孤篷。飄零行路丹心苦,夢裡一聲何處鴻!”一個月後,南宋都城臨安失陷,恭帝趙 被擄。南宋朝的太皇太后台州臨海人謝道清與恭帝趙 先後被帶往了北方。
歷史的命運,把金鰲山和南宋朝聯繫在了一起。繼宋高宗趙構後不久,由台州灣海道至金鰲山的還有一位名聞遐邇的女性,她就是我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女詞人李清照。李清照(1084-1151?),號易安,山東濟南人,詩詞、書畫、音律無所不通。在她四十七歲這一年正月,形勢迫使她成了一位“追隨逃難”的逃難者,她一直步宋高宗的後塵,由北而南。她到金鰲山時,宋高宗卻比她早一步南下溫州了。當李清照登上金鰲山時,哪知世事的梅花依舊綻放,而對破碎的山河,使她的心緒倍覺淒楚,聯想到國事日非,孤身飄零,乃至家國難歸,潸然淚下,苦澀地寫下了《清平樂》詞一首: 年年深雪裡,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目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句句帶淚,字字含悲,與先她到達金鰲山的高宗皇帝趙構所作的兩首絕句相比,真有天壤之別。 金鰲如斯,江海依舊,遐想往事,心緒焉寧!

傳說

章安鎮南面靠近椒江的地方有一座小山,形狀奇特,遠遠望去,很像是一隻頭朝東方的大鰲龜,這就是金鰲山。
相傳很久以前,這一帶還處在海中。有一天夜裡,有個柯(方言:捉)魚人趕夜潮回來,把船靠到岸邊時,忽然聽到附近海中有一個異樣的聲音傳來,他就循聲望去,只見不遠處的海水金光閃亮,好像有一個碩大的動物正在波濤間升浮喘息著。柯魚人嫌看不精細,就把船撐過去細看,原來卻是一隻很大很大的鰲龜,正在叼食魚蝦呢,那金光就是從它的身上放射出來的。
柯魚人從沒有看到過這么大的鰲龜,不覺看呆了。說也奇怪,那鰲龜是神物,自從在人面前泄漏天機後,天上仙人怕它以後再驚動人類,便將它點定在這裡,化做了一座山。後來,人們就把這座山叫做金鰲山。
此山風景秀麗,章安鎮人民政府對這一名勝古蹟非常重視,於八十年代初公布為風景保護區;椒江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於1992年公布“金鰲山宋高宗行在遺址”為文物保護點。現在,金鰲山已成為椒北的遊覽勝地。

地圖信息

地址:台州市椒江區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